web玄奘取經及譯經
玄奘(西元六OO-六六四年),通稱為「三藏法師」,俗姓陳,十五歲出家,遊歷長安、洛陽、成都等地,求教於名師,但鑑於當時佛教各學派的理論分歧,而經典中也難求統一明確的解釋,便決定西行求法,以釋心中疑惑。貞觀三年(西元六二九年),玄奘從長安出發,經過火焰山、流沙、荒漠和西域諸國才到達印度,並苦學十多年後回國,帶回佛經六百多部。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他專心譯經,譯出經、律、論等千餘卷,並創立了「唯識宗」。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經過神話情節的描述,就是中國著名的小說《西遊記》。其實,玄奘西行途中的見聞,經他整理著述,寫成《大唐西域記》,書中記錄了印度、西域共一百三十八個國家的情況,內容豐富精采又翔實可靠,讓大唐對西域的了解,有了實質上的助益。武則天時代的義淨欲仿玄奘,他於西元六七一年自廣州出發,歷時二十五年,途經三十多國,於西元六九五年返回洛陽,帶來佛經近四百部,武則天還親自相迎。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649
下載數: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702.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