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清末開港後-振興期
清初禁教的政策至十九世紀,因西方列強的進逼而解禁。1858年英法聯軍,清朝戰敗,允許傳教士進入中國內地傳教,並且開放台灣府城(安平)、淡水,打狗(今高雄)、雞籠為通商口岸。1860年又允許傳教士在中國各地租買田地及建造教堂。自此天主教傳教士可自由來臺,並可居住在口岸,進行傳教工作。1859年道明會派遣郭德剛(Fernando Sainz)神父等來臺傳教。起初,他們不時受周遭居民及官府的騷擾與阻礙,但傳教工作仍繼續進行。此時期的傳教先從南部開始,繼而擴展到中部及北部地區。1859年12月郭神父在高雄前金建立起第一個傳教據點。1861年屏東萬金(今萬巒鄉)建立傳教據點。1875年彰化羅厝(今埔心鄉)建立中部第一個教會。1887年和尚洲(今蘆洲)開教,為北部第一個教會。據1889年的教務統計,當時全台共有萬金(屏東)、前金(高雄)、山腳(高雄鼓山)、台南、沙崙仔(嘉義)、羅厝(彰化),及和尚洲等七個天主堂,信徒約一萬人以上。天主教開教模式是先派一位傳教員了解當地民情,如果當地居民友善,就先行租屋,當作道理廳,由傳教員定期講道,經過半年或一年後,再由傳教士神父施洗。當教友漸多時,傳教士即設法建教堂,再以教堂為根據地,向四處傳教。此外,天主教教會也配合台灣民間信仰的習俗,吸引信徒,在重要的教會節慶時,將聖母像抬出遊行,並燃放鞭炮,頗有遶境的味道。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領域
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
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
Aa-Ⅱ-2 不同群體(可包括年齡、性別、族群、階層、職業、區域或身心特質等)應受到理解、尊重與保護,並避免偏見。
Aa-Ⅲ-2 規範(可包括習俗、道德、宗教或法律等)能導引個人與群體行為,並維持社會秩序與運作。
公Ad-Ⅳ-2 為什麼人權應超越國籍、種族、族群、區域、文化、性別、性傾向與身心障礙等界限,受到普遍性的保障?
Aa-Ⅲ-2 規範(可包括習俗、道德、宗教或法律等)能導引個人與群體行為,並維持社會秩序與運作。
公Ad-Ⅳ-2 為什麼人權應超越國籍、種族、族群、區域、文化、性別、性傾向與身心障礙等界限,受到普遍性的保障?
學習表現
1c-Ⅱ-1 判斷個人生活或民主社會中各項選擇的合宜。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歷1b-Ⅳ-1 運用歷史資料,解釋重要歷史人物與事件間的關聯。
1b-Ⅲ-3 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歷1b-Ⅳ-1 運用歷史資料,解釋重要歷史人物與事件間的關聯。
議題
閱讀素養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核心素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92
下載數:4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341.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