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成祖(1403-1424)即位之後,改年號為「永樂」,鑄造「永樂通寶」錢。不過,明成祖之後,五等錢制被廢棄,錢幣的鑄造完全以小平錢(一文錢)為主。成祖之後,宣宗鑄造了「宣德通寶」錢,孝宗鑄造了「弘治通寶」錢。而且這一時期的鑄幣,都是以小平錢為主,二文以上的大錢幾乎沒有鑄造。成祖之後,明朝歷經了仁宗(洪熙,1425)、宣宗(宣德,1426-1435)、英宗(正統,1436-1449;天順,1457-1464)、景泰帝(景泰,1450-1456)、憲宗(成化,1465-1487)、孝宗(弘治,1488-1505)、武宗(正德,1506-1521)等朝,在這一段期間之內,明朝的鑄幣事業並不興盛,仁宗、英宗、景泰帝、憲宗、武宗在位期間都沒有鑄造錢幣。明武宗正德年間沒有鑄造錢幣,但是明代晚期的民間傳說,認為正德皇帝是游龍轉世,因此民間私鑄「正德通寶」,作為吉利平安的象徵。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5-21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