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儒、釋、道三教融合
儒釋道三教是影響中國最為深遠的三種思想體系;佛教傳到中國的初期,曾依附道教,後來道教亦採取佛教的學說,兩者關係相密切。儒釋道三者的融合,出現於宋代,當時理學家與儒生在探討「人生哲理」與「宇宙本體」時,常援引佛教或道教的觀點,來支持自己的論述。道教與佛教關係密切,如:佛教講經時的儀規科範、講壇職司,則深受兩漢儒家講學及道教講經的影響;壇場祭祀上,佛教禮佛的五體投地之禮,源自中國九拜中的「稽首」、「頓首禮」;此外,佛教懺悔的儀式,則肇自道教懺悔以消災薦亡的理念而來。道教信仰、習俗、方術對佛經有很深的影響,如:道教星斗崇拜及時日吉凶等信仰,「符」、「籙」、「印」三者的概念,及道教醫學等部分,日後皆影響佛教。道教所推崇的老莊哲理,如:「道體」無所不在的思想,以及主張「道生萬物」等觀念,都對宋儒周敦頤與大乘佛教的思想產生影響。此外,道教思想裡的「太極圖說」的概念,亦常被佛教徒拿來解釋佛經。道教司命、司錄神是由先秦司命、司錄演變而來;如:儒家司命神的概念,影響道教衍生出相關神衹,如:三官、南北斗、判官及文昌帝君等,這些神衹與世人生死壽夭、善惡禍福息息相關。 此外,道教司命、司錄神等神祉概念與名稱,則被佛教所藉用;佛教信仰裡的判官、左右雙童,則是道教司命記善、司錄記惡等觀念演變而來;佛教之業簿、業鏡、業秤等則是出自道教《青簿》、《黑文》,文書簿記之說。對於節日的解釋與認定,道教與佛教兩者間相互援用,如:道教的節日,會隨著時代演變,加入佛教祭祀的概念,進而產生今日所見佛道信仰相互融合的法會儀式。如:中元節初為道教節日,至西晉初,佛教以盂蘭法會混入此節日中,歷代中元節與盂蘭盆法會混合舉行的例子相當的多,故產生今日所見的各種慶讚中元活動,混雜著佛、道兩種信仰儀式的普渡法會。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2,240
下載數:12
點讚數:1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015.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