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人祭祖的禮儀大致可分為「凶禮」和「吉禮」。所謂「凶禮」 ,指的就是「喪禮」 ,但周人的喪禮已較商人有所不同 ,人殉之風逐漸減少 ,取而代之的 ,是重視喪禮儀式和情感流露。而吉禮則是用在除喪後的祭祖活動 ,主要分「禘祫」與「時享」兩類 ,「禘祫」是集合遠近祖先的神主牌位 ,在太廟做合祭 ,「時享」又稱「饋食」 ,依春夏秋冬四時 ,按時祭祀 ,規模較小。在祭品方面也區分等級 ,如天子用太牢(牛、豬、羊 , ,諸侯用少牢(豬、羊 ,等 ,如此詳細的規定 ,主要是在強化秩序觀念 ,並藉由祭祖儀式來維繫宗法制度 ,進而達到團結親族的目的。周代的祭祖活是依照政治上的尊卑及血緣遠近來作設置原則。這種做法 ,除了明確劃分天子、諸侯、大夫、士之間的身分 ,也保證宗法制度在政治上的實行。從血緣上來說 ,周人以直系血親作為同宗內部世系劃分的依據 ,按《禮記?王制》所說:「天子七廟 ,三昭三穆與太祖七廟而七 ,諸侯五廟 ,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五?????」。這種昭穆制度下的家族世次 ,成為宗法制度重要架構之一 ,在宗廟設置上 ,父昭、子穆讓宗廟內部的排行有了依據 ,使親族間的關係得到明確分野 ,對政治地位上的劃分亦起了輔佐的功能。一般來說 ,周人宗廟祭祀的特色有下列幾項:一、祭祀前必須齋戒沐浴。二、「宗子」是整個祭祀活動的主持人。三、「立尸祭祖」。第一項特色主要是要求祭祀者 ,能夠以虔誠的心來面對祭祀。第二項特色則是突顯「宗子」在整個家族重要地位。第三項特色則比較特別 ,所謂「尸」就是祖靈的象徵 ,以「尸」代表祖先接受子孫的祭祀 ,但由於主祭者身分不同 ,故選「尸」也有一定規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立尸祭祖」與祖靈附身的意義很像 ,也滿足了子孫祭祀時 ,冀求見到祖先降臨的心態。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