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事起自北圻(越南北部)權益之爭。法國欲估領北台灣逼清廷退讓,出兵攻打基隆和滬尾(淡水)。當時基隆煤礦年產值110萬法郎,滬尾港年關稅收入達205萬法郎。法軍艦隊由孤拔中將統帥,清廷派劉銘傳赴台負責防務。
1884年10月1日,孤拔親率艦隊攻打基隆,並令李士卑斯少將率軍艦攻打滬尾。10月2日,四艘法國軍艦在淡水外海,炮擊清軍陣地,開啟滬尾之役的序幕。炮戰中,清軍兩座砲台悉遭摧毀。
10月8日上午,共七艘軍艦600名法軍在外海朝沙崙海灘登陸,向油車口方向推進。清軍方面由提督孫開華率領擢勝中、後、右三營官兵應戰。雙方在戰線上相互駁火,孫開華率部衝鋒,與法軍展開肉博血戰。擢勝中營沖擊法軍右翼,埋伏在港子坪的擢勝右營又屢次突破法軍左翼,加以法軍子彈即將用罄,傷兵後送引起恐慌,最後只好撤退。這場登陸戰於中午結束。交戰不到兩小時,法軍陣亡及失蹤計17人,傷者49人,其中3名軍官中隊長負傷;清軍傷亡約200人,陣亡哨官(連長)三位,足見戰況之激烈。
法軍在滬尾之役遭遇挫敗,攻台策略受阻,影響與清廷談判籌碼。對滬尾居民而言,則是場前所未有的震憾經歷,留下一頁光榮歷史和足以傳世的共同記憶,也是清末台灣唯一勝戰。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Ac-Ⅲ-2 法律是由立法機關所制定,其功能在保障人民權利、維護社會秩序和促進社會進步。
Af-Ⅲ-2 國際間因利益競爭而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
學習表現:2a-Ⅲ-2 表達對在地與全球議題的關懷。
2b-Ⅲ-1 體認人們對社會事物與環境有不同的認知、感受、意見與表現方式,並加以尊重。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