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橋、鋪路、施棺及濟貧是中國傳統上認定行善的行為,現今國民生活水準提高,除非遇天災,否則很少需要大規模的賑施的;目前嘉義市的幾個「行善團」,配合政府推行基層建設之不足之處,人人出錢出力共同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得交通安全方便,使農產、山產運銷機械化、節省人力、促進經濟繁榮、增加百姓財富。這些「行善團」團員造橋、佈施如郊遊般快樂,人人得健康且能運動得身體強壯,這種行善方式和一般捐錢、捐米、或助印書籍的善行是一樣的,但卻顯得更有意義。 「行善團」均是以造橋、補路及慈善活動為宗旨,發揚社會仁風義舉、淨化人心,並結合群眾力量,造福鄉梓。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領域:綜合活動
學習階段:國小3-4年級(二)
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表現:3c-Ⅱ-1 參與文化活動,體會文化與生活的關係,並認同與肯定自己的文化。
2d-Ⅲ-2 體察、分享並欣賞生活中美感與創意的多樣性表現。
2d-Ⅳ-2 欣賞多元的生活文化,運用美學於日常生活中,展現美感。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