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公民-兒童權利公約(CRC)第二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_少年版動畫EP1. 校園真心話縮圖
在學校中,你是否也曾面對看見同學被霸凌卻無力應對的情況?動畫主角鍾學昇也有同樣經歷──他想幫助受害者,卻擔心自己被波及或被標籤為「抓耙仔」。這種掙扎與無助,是許多旁觀者的真實感受。然而,改變從來不是孤單的,我們可以透過更安全的方式參與:例如私下通知師長、默默支持被霸凌的同學,並堅決不模仿或轉發霸凌內容。這些小小的行動,是守護校園安全的重要一步。《兒童權利公約》提醒我們,每位兒童都應在沒有暴力與歧視的環境中成長。我們選擇不沉默,就已經在實踐正義,讓學校變得更有人情味、更有愛。每個人都能成為改變的起點,守護彼此的權利與尊嚴。
國小3-4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臺灣竟然還能淘到黃金!?帶你玩不一樣的九份金瓜石!縮圖
民國109年(2020)的「水金九藝術觀光活絡計畫」希望透過Youtube影音平台,將水金九地區介紹給更多人認識,因此結合了博物館年度各項活動,如8月採金之路遊程、8月金工大賽成果展及9月採金之路遊程等,共邀請4位YouTuber到水金九地區配合活動進行影像行銷,藉由YouTuber的影音平台能量,將水金九地區更為廣泛的行銷,期待能將更多旅客帶入水金九地區,將此處的人文歷史風情傳遞出去。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傳統手工製茶-名間埔中茶縮圖
傳統技藝-傳統手工製茶-名間埔中茶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南投縣名間鄉製茶歷史悠久,尤以埔中茶最具代表性,與鹿谷一眼與凍頂二頂並列清代中南部名茶。當地自清代開始發展手工製茶,從茶園種植、採摘至烘焙,全憑經驗與氣候配合完成,反映人與自然互動下的生活智慧。茶葉品質深受自然環境、園區管理與技術影響,製程包含採菁、萎凋、殺菁、揉捻、焙火等十餘道繁複工序,蘊含豐富且系統性的地方知識。早期居民間常以相伴工協力製茶,過程中人際互助與知識交流,使茶藝文化深植於日常生活。名間茶從埔中茶至今的台灣好茶,映照出地方產業在時代中延續與轉型的歷程。
國小5-6年級
DOC在地課程-【霧臺】雲霧上的部落縮圖
DOC在地課程-【霧臺】雲霧上的部落
東東澎數位機會中心/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此次,與霧臺DOC、神山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規劃部落愛踏青課程,以及部落大富翁課程。 部落愛踏青,主要是藉由實際外拍,由講師帶領學員,配合導覽人員,去數位記錄每個景點,不論是靜態、還是動態攝影,學員邊學邊做,累積族人、服飾、建築、飲食、信仰等文化,從神山瀑布開始,到獵王之屋;特色建築的教會,神山長老教會、耶穌聖心堂,照片、影音資料蒐集完,進到DOC教室,是帶學員用電腦,將手上的影像素材,整理、挑選並後製,再準備每個景點的介紹文字,以簡單的處理方式,串成旅遊影音,為部落觀光行銷。 走訪過程中,大家以輕鬆的態度,拍照記錄,在一位老闆娘熱烈邀請下,進入用餐區,拍攝無敵山景,學員們也短暫休息,檢視自己拍下的作品,互相討論。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歷史-金門僑鄉文化、古洋樓,以及永遠流傳的落番情縮圖
歷史-金門僑鄉文化、古洋樓,以及永遠流傳的落番情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落番在金門話中的意思是下南洋,政府透過展示、教育與藝術創作,呈現金門人早年遠赴南洋打拚的歷史。由於資源匱乏,金門先民紛紛落番南洋,賺取改善家鄉環境的資本,而興建洋樓成為勤奮與榮耀的象徵。金管處彙整文史資料重現僑鄉文化,並為國小高年級學生開設落番的故事課程,傳承先人的奮鬥精神。紀錄片落番感動無數鄉親,榮獲國際獎項,舞臺劇落番情更由在地人搬演在地故事,深具共鳴。這些努力不僅保存珍貴文化資產,也使金門的歷史情感與全球移民經驗產生共鳴,連結在地與世界,讓落葉歸根的思念昇華為落地生根的文化力量。
國小3-4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礦山藝術季徵件─在地居民版縮圖
礦業遺址是共同的記憶,山城紋理是彼此的資產,生活情境有人們的溫度,希望透過民國109年(2020)舉辦的礦山藝術季,將藝術與遺址進行融合,因此廣發邀請,希望藝術家們熱情參與水金九地區的礦山藝術季,將礦山藝術季獻給這座山城,也獻給當下生活的我們。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和平島上的西班牙堡壘-再現聖薩爾瓦多城縮圖
西班牙在亞洲的勢力範圍,從班達群島至摩鹿加群島的南部開始,一路北上到馬尼拉,最後延伸到台灣。和平島成為西班牙在亞洲防護網中最北端的力量,當西班牙人在和平島舉行佔領儀式後,隨即在島上建立主要塞,稱作「聖薩爾瓦多」。 西班牙人在和平島所建的「文藝復興式堡壘」如今在哪裡呢?主要塞,聖薩爾瓦多城位於和平島西南角,部分城區沉埋在今天「台灣國際造船公司」,一號船塢西側舾裝工廠下方,在日治時期「基隆築港誌圖譜」中,可清楚看到當時和平島,存在著「城仔角」的地名。從歷史文獻中我們可以發現,西班牙佔領和平島前,即有中國漢人、日本人來到這裡進行貿易,西班牙佔領北台灣時期,不僅有西班牙帆船、華人舢舨、日本走私船等船隻在此匯集,這些船隻也從不同地方載運商品、人員、來到和平島,在聖薩爾瓦多城周邊,形成一個小型聯合國。
國小5年級
DOC在地課程-布農族的藤編文化電子書縮圖
DOC在地課程-布農族的藤編文化電子書
東東澎數位機會中心/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海端數位機會中心位於臺東海端鄉崁頂社區,此社區的民眾,約有99%是布農族,看見部落技藝逐漸佚失,海端DOC與社區合作,從藤編的數位記錄開始,開辦數位影像、影音記錄與後製剪輯、圖文編排等課程,帶領部落民眾一起將之數位化,透過數位電子書的形式,使布農族手作藤編工藝能傳承、延續,也藉此網路行銷提升工藝的兢爭力。 從余青山講師的聘用開始,針對背簍、圓框背簍、扁型背簍及篩藍、小型置物籃等基本資料蒐集、彙整到精簡介紹,與藤編製作步驟與過程,由影像紀錄、拍攝及後製修圖...等完成影像成果。 最後,數位典藏排版的工作,則邀約學員回到數位機會中心教室,將蒐集彙整過的藤編介紹文案,籐編製作步驟照片及影片,透過簡報軟體進行圖片、文字及影片的編排。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亂彈戲(彭繡靜)縮圖
文化保存-亂彈戲(彭繡靜)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亂彈戲自清代中葉隨中國大陸移民傳入臺灣,流傳至今約有二百多年歷史。在臺灣常民生活裡的各種廟會、慶典場合中,曾不分族群廣受歡迎,風靡一時,甚至有「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的俗諺流傳。 「北管戲」是與「南管戲」的相對稱呼,為臺灣民間社團重要的戲曲音樂活動,又稱「子弟戲」,該項戲曲若由專業演員演出,則稱為「亂彈戲」,主要可分為福路和西路兩個系統。「福路」又稱為「舊路」,屬於「梆子腔」;「西路」又稱為「新路」,屬於「皮黃腔」。二者是獨立的體系,各有一套戲碼,大部份的戲齣並未重疊。此外,伴奏的樂器不盡相同,福路以提弦(殼仔弦)領奏,西路以吊規仔(京胡)領奏,唱腔旋律風格亦迥異。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公民-兒童權利公約CRC宣導動畫-第1集:什麼是兒童權利公約CRC縮圖
公民-兒童權利公約CRC宣導動畫-第1集:什麼是兒童權利公約CRC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在《兒童權利公約》第一集中,動畫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帶領觀眾認識什麼是CRC。這份由聯合國制定的國際性文件,強調兒童不僅是受照顧的對象,更是具有完整人格與權利的個體。內容包含四大核心原則:不受歧視、兒童最大利益、生存與發展權、以及表達意見的權利。動畫透過日常生活實例,如上學、看醫生、玩遊戲等,引導孩子理解權利與責任是相互存在的。孩子不只是被動接受教育或照顧,他們也有權選擇、參與與發聲。透過這部動畫,孩子可以初步理解自身擁有哪些基本權利,也讓大人明白保障這些權利的重要性。認識兒童權利,是邁向尊重、平等與包容社會的重要第一步。
國小3-4年級
歷史-原日本勸業銀行台南支店縮圖
歷史-原日本勸業銀行台南支店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日本勸業銀行創立於1897年(明治三十年),勸業在日文中指的是提倡實業的意思,該銀行為日本政府通過日本勸業銀行法後,專責提供農工業長期低利融資的公營機構。1923年(大正十二年),在臺北正式設立臺灣分行,並陸續於臺南、臺中、高雄、新竹等州廳所在地設分支,成為殖民政府推動臺灣農田開墾、水利建設與基礎設施發展的金融支柱。二戰後,依1946年土地銀行接收作業,勸業銀行臺灣分行改制為臺灣土地銀行分行,延續對農業與土地改良的貸款職能,見證並推動了臺灣戰後農村重建與經濟成長。
國小5-6年級
地理-漁是,我們都在變:漁是,我們都在變縮圖
漁業是人與海洋之間緊密連結的產業,而其根基正是豐富的水產資源。若無魚群,就無從談起漁業的存在。這段旅程以夢境為起點,從魚的視角出發,經歷放流、成長、被捕撈、拍賣,最終進入水產直銷中心的歷程,展現了魚類的一生,也映照出漁業的運作樣貌。多年來,漁民們親身見證漁港設施的更新與蛻變,海中的魚兒也感受到人類活動的軌跡與影響。這段旅程不只是自然循環的一部分,更是人與海洋共生關係的具體呈現。未來的漁業,需要在永續資源與文化傳承之間取得平衡,才能讓這份與海洋的連結代代延續。從魚苗的誕生到產業的發展,我們每一份子都身在其中,一起轉變、共同成長。
國小3-4年級
地理-飛向蔚藍─台江國家公園鳥類生態影片縮圖
地理-飛向蔚藍─台江國家公園鳥類生態影片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飛向蔚藍》是一部描繪台江國家公園鳥類生態的紀錄影片。位於東亞-澳洲候鳥遷徙路線樞紐的台江濕地,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候鳥在此過境、度冬或繁殖,形成壯觀的生態景象。這片濕地素有「鳥的天堂」之稱,記錄的鳥種高達近400種,展現了驚人的生物多樣性。鳥類被視為環境健康的重要指標,牠們的棲息、覓食與遷徙行為反映出濕地生態系統的變化與人為干擾的影響。透過空拍與紀實影像,影片帶領觀眾觀察鳥類的生命律動,也喚起人們對濕地保育的重視。保護鳥類不只是為了牠們的生存,更是維護人類與自然共存環境的關鍵行動。透過這段自然旅程,我們更能體會人與自然的緊密連結,並思考如何為未來守護這片美麗的棲地。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多田榮吉故居縮圖
文化保存-多田榮吉故居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淡水地區最著名的日式建築多田榮吉故居,生於1864年為長男,原籍日本兵庫縣神戶市,家族世代為地主。是企業家中,少見以服務公共事務為樂者。 多田榮吉故居的特色日式建築有分為和式小屋組、洋式小屋組,多田榮吉的這建築物就屬於和式小屋組。 建材的重點就在於樑、柱、桁。非常特別,以一根橫木為「樑」,「樑」上連接多根束木。 和式小屋組依柱梁搭接的關係而分有「京呂組」與「折置組」,屋架組裝順序由下而上「柱桁樑」者屬「京呂組」,而屋架組裝由下而上為「柱樑桁」者則屬於「折置組」。多田榮吉故居之小屋組主要為京呂組作法,但局部可見折置組作法,即是桁置於柱與樑之間。 屋頂的重量傳到束木上,並作為反作用力支撐屋頂,在屋角稱為「桁」。這就是「樑柱桁」結構。
國小3-4年級
歷史-《逐鹿台江》縮圖
歷史-《逐鹿台江》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逐鹿台江》以戲劇化敘事方式,引領觀眾穿越時空,回到17世紀的台江內海,重返荷蘭人建立熱蘭遮城、引進大量漢人移民開墾的歷史現場。這段歷史深刻地改變了原屬西拉雅族的傳統領域,造成土地流失與文化衝擊。影片透過麻豆社耆老 Mammu Tarie 的口白與族人的視角,描繪族群在外來政權與族裔壓力下的記憶與堅持,呈現原住民族在歷史洪流中不屈的生命力。這不僅是一段在地族群記憶的重現,也是一幅刻畫臺灣早期多元族群互動、文化交流與土地變遷的深刻畫面。影片引導觀眾思索臺灣歷史的多重面向,並呼籲社會珍視原住民族的文化資產與歷史觀點,認識並尊重這片土地上多元族群的共同記憶。
國小5-6年級
公民-隱性障礙者宣導影片【餐廳篇】縮圖
公民-隱性障礙者宣導影片【餐廳篇】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你知道嗎?有些自閉症者雖然外表看起來與常人無異,但對聲音、光線與溫度特別敏感。像是在餐廳用餐時,若環境突然變得吵雜或跳電,可能會讓他們產生強烈的不安感,甚至出現焦躁行為。此時,最好的方式不是責怪或介入,而是先觀察情況,給予空間,讓熟悉的同行者進行安撫。影片中,餐廳服務員以溫柔的語氣說明現況,並協助更換餐具,既照顧了自閉症者的需要,也讓其他顧客感受到尊重與和諧。每個人對感官刺激的反應不同,我們無法從外表判斷一個人是否有障礙,但我們可以選擇以理解取代誤解,用接納取代偏見。在公共場合中,多一點觀察與包容,就能少一分衝突與歧視。讓我們一起努力,打造一個真正友善共融的社會環境,讓每個人都能自在生活。
國小5-6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