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數學-國小1-2年級(一)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58
平行四邊形應用-資源代表圖
web 平行四邊形應用
鄭乃榮/潮和國小國小1-6年級
平行四邊形面積應用練習
點閱數974
下載數28
修改日期:2009-12-01
數到200-1-資源代表圖
web 數到200-1
張治宇/縣立中正國小國小2年級
認識個十百位
點閱數1010
下載數52
修改日期:2010-12-24
讓我們來一較長短-資源代表圖
web 讓我們來一較長短
洪琮欽/教育網路中心國小1年級
代傳(原作者為東光國小侯欣妤、劉文雯) 依據教育部92年公佈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之量與實測主題指出,國小階段對長度所探討之範圍,大致上要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主要是從感官直接感覺該量,獲得長度的初步概念,再對兩同類量做直接比較與量的複製;第二階段則是對無法直接比較的兩同類量,能透過媒介量,分別做直接比較,並利用比較結果,做出兩量的比較。然後便能使用個別單位測量;第三階段利用常用單位進行運算;最後階段則是利用複名數來描述測量結果以及使用常用單位的換算。本課程設計為配合國小一年級學童剛從感覺動作期進入具體運思期,又前面已學過第一階段初步的長度概念,因此本課程安排以較簡單的第二階段為主要教學目標,後兩階段留待更高年級實施。 在國小低年級階段,兒童主要是以知覺來比較兩個差異明顯的物體,比較兩物的長短,因此透過日常具體實物的操作經驗,讓學童來認識並描述該具體實物的長度。在活動一,引導兒童利用媒介物量不可移動的兩個物體長度,例如利用塑膠繩複製身高後,再以塑膠繩來比較手臂張開何者較長,讓兒童藉由操作過程將間接比較長度之概念內化。學生能做間接比較,便能使用個別單位做測量,接著活動二個別單位(積木、迴紋針、腳掌長等身體部位)的實測,同長累積複製是個別單位比較的基礎,因此在實作上,指導學童單位與單位之間不能有空隙,即可以決定物體的長短大小,並建立「估測」的概念,培養好的量感,對日常生活很有幫助。藉著利用替換不同長度的單位,讓學童了解使用的單位越小,所得的測量單位數越多;而使用大單位量,所得的測量單位數越少。活動三主要讓學童經由具體操作了解長度也可以加減運算,作為本課程最後的總結活動。
點閱數1542
下載數174
修改日期:2022-02-14
一年級數學教案-25元的組合-資源代表圖
web 一年級數學教案-25元的組合
王晨峰/縣立大有國小國小1年級
一年級數學教案-25元的組合
點閱數1132
下載數150
修改日期:2010-12-17
”圓”數步道-資源代表圖
web ”圓”數步道
曹潔如/萬丹國小國小1-6年級
國小幾何學習著重在實際操作,學生從實作結果獲知直徑、半徑、及圓心的定義。由實測的結果得知直徑是半徑的兩倍,圓周長是直徑的三倍多。進一步帶到校園實作步道的題目,使數學學習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點閱數1116
下載數17
修改日期:2009-10-26
2354-第6單元加減兩步驟(4-1)-小二數學(翰林)-資源代表圖
配合翰林版數學課本國小二年級上學期第6單元加減兩步驟
觀看次數206
修改日期:2022-09-23
2205-第3單元幾公尺(4-2)-小二數學(南一)-資源代表圖
配合南一版數學課本國小二年級下學期第3單元幾公尺
觀看次數241
修改日期:2022-03-20
2396-第7單元10以內的減法(5-3)-小一數學(翰林)-資源代表圖
配合翰林版數學課本國小一年級上學期第7單元10以內的減法
觀看次數213
修改日期:2022-09-23
2002-第1單元10以內的數(4-1)-小一數學(康軒)-資源代表圖
配合康軒版數學課本國小一年級上學期第1單元10以內的數
觀看次數459
修改日期:2021-09-10
二年級數學-資源代表圖
web 二年級數學
陳玉仙/瑞光國小國小1-6年級
透過老師設計的雙色長條圖卡,帶入生活情境中的問題,進行具體操作(依問題剪裁,並隨時翻色區別加減數的數量),接著經由「具體圖像」轉化成「半具體的線段圖示」,讓學生自然而然的接收「線段圖」新名詞的定義與圖像,進而引導學生觀察線段圖數量彼此間的關係,再利用線段圖找出算式的答案。
點閱數581
下載數25
修改日期: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