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大市集Logo

另開新視窗,顯示搜尋技巧說明 另開新視窗,顯示熱門搜尋文字雲
網站導覽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國小5-6年級(三)
搜尋相關的資源 4,983
創客課程-轉印馬克杯-資源代表圖
web創客課程-轉印馬克杯
詹維和/市立新興國小國小5-6年級
學習熱轉印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應用。掌握設計圖案並轉印到馬克杯的全流程。提升學生創意思維,設計個性化圖案的能力。培養動手實作能力與對數位技術的理解。透過完成作品,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與自信心。
點閱:22
下載:1

雷射雕刻機實作-資源代表圖
web雷射雕刻機實作
詹維和/市立新興國小國小5-6年級
在讓學生透過實作,了解如何運用資訊科技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掌握基本的科技工具應用。首先,學生將學習如何使用雷射雕刻機這一創新工具,並理解其工作原理與操作方法。藉由設計與製作個人化的門牌,學生能夠實際體驗將想法轉化為實物的過程,這不僅是對創意的實踐,也是對科技操作技能的培養。在課程中,學生將學會如何運用資訊科技來表達創意,並通過簡單的問題分析與歸納,提出符合需求的解決方案。這不僅強調技術層面的學習,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與創新思維。學生將被鼓勵發揮創意,選擇合適的文字、圖案與材料來設計,並將美感原則與實用性相結合。此外,這個過程讓學生理解美感如何應用於科技創作中,並讓他們體會科技不僅僅是功能性工具,更能成為表達個性與創意的平台。最終,學生將有機會分享自己的作品,並從同儕的反饋中得到啟發,進一步提升其創作與表達能力。
點閱:28
下載:2

防災教育--蜜蜂的介紹、擬態-資源代表圖
web防災教育--蜜蜂的介紹、擬態
黃凱揚/市立石門國小國小5年級
本教學模組以校園常見的蜂類為主題,結合生態保護意識與防災教育概念,引導五年級學生認識自然界中的擬態現象。課程採用生活情境連結的方式,從真實的校園蜂窩觀察開始,透過文本閱讀和影片觀察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教學活動設計包含三個階段:首先透過校園蜂窩照片引起學習動機,接著運用文本及影片深入認識蜂類特徵與擬態現象,最後以小組討論方式整理所學概念。課程運用多元的教學資源,包括泛科學文章〈真蜂假蜂傻傻分不清楚?〉、昆蟲擬態相關影片、數位學習平台(loilonote)等。透過蝴蝶圖和魚骨圖等圖像工具,協助學生統整比較不同類型的擬態現象。評量方式包含口頭評量、形成性評量及總結性評量,全方位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本模組除了達成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習目標外,也培養學生的系統思考、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等核心素養,同時融入生態保護、物種多樣性等重要議題,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生態保護觀念。
點閱:18
下載:0

蜂勤耘友聚石門─蜂迷石門-資源代表圖
web蜂勤耘友聚石門─蜂迷石門
黃凱揚/市立石門國小國小5年級
此教育資源為113年10月17日設計的校園在地化防災教學模組「蜂迷石門」。這是一套為五年級學生設計的自然科學與綜合活動課程,共計80分鐘(2節課)的教學內容。課程由徐振維教師設計,旨在幫助學生辨識校園常見的蜜蜂種類及其習性。教學過程中運用了ChatGPT、Suno等AI工具,以及Loilonote、Padlet等數位平台,並結合了蜂迷石門桌遊卡牌等實體教具,創造多元的學習體驗。課程參考資源包含石小昆蟲網與嘎嘎昆蟲網等相關書籍,同時融入防災教育、資訊教育和生命教育等議題。
點閱:23
下載:0

防災教育-數位蜂情-蜂、蠅傻傻分不清?-資源代表圖
web防災教育-數位蜂情-蜂、蠅傻傻分不清?
黃凱揚/市立石門國小國小5年級
這個教學設計將科學素養、環境意識和防災教育結合在一起,採用整合性的教學方法,使學習既有意義又具實用性。教學設計理念主要建立在以下幾個核心原則上:首先,運用體驗式學習,將學生日常生活中對昆蟲的經驗與科學認知連結起來。透過從學生與蜜蜂、蒼蠅的個人接觸經驗出發,建立情感連結,進而引導至更深入的學習,讓抽象概念變得具體且貼近生活。其次,設計中融入數位科技與互動式學習方法。使用LoiloNote、ClassSwift等數位工具和資料庫,展現現代化的教學方法,透過多元管道增進學生參與度。這種多模態的學習策略能夠適應不同的學習風格,同時培養數位素養。第三,教學設計從基礎識別進展到複雜的生態關係,循序漸進。學生先學習區分物理特徵,再理解生態角色,最後將這些認識連結到實際的防災知識。這種鷹架式的學習方式確保知識能夠由淺入深地建構。第四,強調合作學習,通過小組討論和互動活動進行。藉由同儕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生能夠分享觀點、發展溝通能力,並透過社會性建構加深理解。最後,將環境教育與實用生活技能結合。透過連結昆蟲生物學與防災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自然系統與人類社會的相互關聯。這種真實世界的應用使學習更有意義,同時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和危機意識。透過這種全面性的教學設計,不僅培養科學知識,更發展批判思考能力、環境意識和實用的防災能力。傳統與數位學習方法的整合,創造出一個促進個人探索和協作學習的教育環境。
點閱:26
下載:0

跨領域數位課程-時光之輪:社會變遷的縮影-資源代表圖
web跨領域數位課程-時光之輪:社會變遷的縮影
陳柔樺、陳楨鈺/新北市新莊區民安國民小學國小5-6年級
彈性學習課程(社會、自然、藝術)
點閱:60
下載:0

跨領域數位課程-食在好味道—食農教育與台美生態學校認證規劃與設計-資源代表圖
web跨領域數位課程-食在好味道—食農教育與台美生態學校認證規劃與設計
吳俊德/林明德/宜蘭縣三星鄉憲明國民小學國小5-6年級
社會領域、綜合領域、資訊議題、環境議題
點閱:70
下載:2

跨領域數位課程-河川巡守隊的日常-資源代表圖
web跨領域數位課程-河川巡守隊的日常
徐玉珊、許婷茹/新北市永和區秀朗國民小學國小5-6年級
自然領域、社會領域
點閱:59
下載:1

認識地震規模-資源代表圖
ebook認識地震規模
數位防災教材計畫/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小5-6年級
了解地震規模是描述能量的方法;規模數越大,地震能量越大理解地震報告與新聞當中,關於地震規模、深度與震度的意義
點閱:183
下載:5

不只是海浪:海嘯-資源代表圖
ebook不只是海浪:海嘯
數位防災教材計畫/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小5-6年級
知道地震可能會引發海嘯海嘯應往高處避難
點閱:141
下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