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7,470
青春創學院-我的第一本海洋科普繪本-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我的第一本海洋科普繪本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如果要把海洋的知識放進繪本故事裡會碰到什麼問題呢?今年國中二年級的許宜家與邱子俊,在老師指導協助下開始了第一本科普繪本的創作,並且參加比賽獲得優異成績。他們說:「許多海洋知識都是我們先前不瞭解的,查詢到資訊相當雜亂,花了許多時間吸收了解,最傷腦筋的就是怎麼選取要放入繪本的知識。我們以蘭嶼為出發點,最後以小男孩與父親的對話,提點出不能濫捕的環保議題。」一起來聽聽如何把海洋科學融入繪本!
點閱數10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地球探險號-地球好科學-南極是誰的?-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球探險號-地球好科學-南極是誰的?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南極是個很冷的地方,不適合人類居住在那裏,那為什麼還要有許多科學家在那裏研究,他們是在研究什麼?對我們有幫助嗎?北極、南極這些極地地區也沒有什麼人居住,那為什麼還會有消息指出極地地區有著太多的垃圾?是誰把垃圾帶到這裡來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索的旅程是極地科學與極地探險。目前有許多科學家進駐南極地區進行研究,探索更多極地地區的相關問題,希望有效解決溫室效應帶來的危機。究竟極地科學家都在做些什麼研究?他們是如何在南極生活的?南極大陸目前又面臨什麼樣的問題?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探索極地科學並且在極地探險吧!
點閱數35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波的特性-資源代表圖
web 波的特性
許景盛/市立安樂高中附設國中國中8年級
波的特性—波長、振幅、週期、頻率、波速
點閱數582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25-07-28
酷客科學道館-酷客廚房好科學-食物發燒了-食物的科學(二)-資源代表圖
廚房是一個充滿科學知識的地方,烹調食物的過程,就是一種科學,它整合了物理、化學、營養學、能源效率等科學內容。今天我們要來認識食物的科學。料理食物時,調理的溫度與加熱方式是關鍵,食物的加熱方法有哪些?又該怎麼運用呢?食物加熱的方法很多種,到底要用微波爐?烤箱?瓦斯爐?還是用電鍋呢?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相同的熱源、受熱方式,讓食物回到原本的水準,例如湯品放回湯鍋、烤雞放回烤箱、培根放回煎鍋...等。今天我們科學特務隊長要來挑戰的道館是『燒燙燙道館』,而館主是我們科學遊戲專家的PENNY老師。到底今天館主會出什麼樣的考題,來考驗我們兩隊隊長呢?兩隊隊長是不是可以順利通過關卡,得到『料理家徽章』呢?趕快成為酷客,加入我們科學道館的行列吧~
點閱數40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微型點子對撞機-生活好科學-怎麼當隻壞細菌?-資源代表圖
web 微型點子對撞機-生活好科學-怎麼當隻壞細菌?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西元1346至1353年,人類史上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黑死病,在中世紀的歐洲蔓延。造成了大約七千五百萬人死亡。大量人口的喪失,改變了歐洲的社會結構、嚴重打擊了農業發展、也減少了人們對宗教的信心,不過也間接促成了日後的宗教改革。今天,科學家與歷史學家認為,黑死病是來自一種已經滅絕的細菌,鼠疫桿菌所造成。歷史的恐怖教訓,似乎也證成了今日人們對細菌的恐懼,並表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市面上廣泛銷售的抗菌容器或材質;標榜提高抵抗力來防禦細菌的健康食品;或是各種滅菌的產品或方法等等。但是,這些對細菌恐懼是生存的必要還是過度恐慌了呢?小小的細菌又如何導致旁大的人體如此受創呢?本集教育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邀請到花蓮慈濟大學生科系,江湖人稱細菌人的陳俊堯老師,與我們分享細菌致病的原因與迷思。要談論細菌致病前,恐怕得先了解一下細菌這個龐大的群體。如同人類般,其實多數人們都是善良的,壞人雖然猖狂且危害甚大,但往往只是少數了。細菌的世界中也是如此,2016年,Sender R等人的研究指出,人體裡的細菌,數量跟我們的人體細胞幾乎差不多。我們幾乎可以說是與細菌共生。統計至今,全世界有百萬種不同的細菌,事實上能夠造成生病的「病原菌」,其實只是少少幾種而已。這些能致病的病原菌,在造成傷害之前,必須先設法進入人體中。以我們常常聽過吃到不潔的海鮮,或是生食海產而導致的食物中毒為例。這很長是因為吃到了腸炎弧菌的原因。首先這種具有致病的細菌,他需要能在環境中存活。例如雖然許多生物無法在高鹽份的海水中存活,但腸炎弧菌剛好能適應海水的環境。這些弧菌必須先進入到海洋生物體內,對抗海洋生物的免疫系統來繁衍到一定數量,而當海洋生物被漁船捕獲時,如果沒有經過充分加熱煮食或是醃漬殺菌而生食。就剛好給了這些腸炎弧菌進到身體裡的管道。不過,剛被吃進肚子裡的腸炎弧菌,並不代表就能造成傷害。腸炎弧菌必須先通過胃酸的考驗,才能進入腸子,再依序鑽過腸子的組織、進入人體循環系統、打敗免疫系統,才會開始產生病症。在多數情況下,人體的重重關卡與免疫系統默默地擋掉了許多病原菌的侵入,真正會造成病症的,往往都是在瞬間吃下過多的病原菌,或是身體抵抗力剛好低落不足時,才導致了令人痛苦的病症。對抗病原菌,並非一定要靠抗菌產品,理解病原菌的在人體中是怎麼引發生病和傳染的機制,善用人體與生俱來的保護機制與免疫系統。同時也避免濫用抗生素而製造出更恐怖的細菌!適當謹慎地運用科技,才能與細菌共生共存,打造更健康的生活。
點閱數38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茶飲杯薄膜去除自動分類裝置-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茶飲杯薄膜去除自動分類裝置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茶飲杯膜在台灣有許多茶飲店,例如50嵐、清心福全、茶湯會…這些茶飲店都利用紙杯或塑膠杯裝飲料後用塑膠薄膜加熱與杯體溶解封口後讓飲料置於杯中,不會流出,插入吸管後方便飲用,可說是很好的飲用裝置,獲得消費者的喜愛,因此茶飲店可說是台灣的特產,另類的台灣之光。 可是茶飲杯在飲料喝完後,使用者無法將薄膜割除,以致於茶飲杯亂丟,大杯與小杯無法分類,薄膜未除造成無法堆疊,造成垃圾佔的空間增大,使垃圾場一座一座蓋,塑膠杯與紙杯又同在一起,造成環保人員疲於奔命,問題一大堆…
點閱數12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物質的三態-資源代表圖
web 物質的三態
吳智雄/市立南崁國中國中8年級
利用網路資源引導學生思考物質的三態現象
點閱數422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25-07-28
小發現大科學-戶外危機要小心-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戶外危機要小心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依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台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流行季節主要為夏季,依據歷年監測資料,每年4至5月恙蟲病例數開始增加,6至7月為高峰期,醫師表示感染恙蟲病,症狀會持續高燒、頭痛、淋巴結重大,發燒一周後出現紅色斑狀出疹,有時會併發肺炎或急性肝功能惡化,一旦輕忽不治療死亡率達6成。 除了血液系統外,淋巴系統是人體第二個循環系統,由淋巴液、淋巴管、淋巴結、扁桃腺等淋巴器官組成,當有細菌入侵時,淋巴球就會挺身而出作戰,當敵手實力堅強時,淋巴結就會產生腫大的現象。 身體有沒有異狀,觀看淋巴結是否腫大,也是個重要的指標,淋巴系統的作用到底什麼?為什麼接種疫苗,可以預防疾病?,跟淋巴球有關嗎?本集節目邀請馬偕醫小田醫師介紹淋巴系統,同時,分享戶外踏青該如何避免被蚊蟲叮咬。 小發現別錯過,大科學過生活,「小發現大科學」節目每週三中午12:30,帶領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認識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知識喔!
點閱數25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小發現大科學-坐車會暈車,跟耳朵有關?-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坐車會暈車,跟耳朵有關?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當坐長途或山路的車程時,不少人有選擇倒頭大睡,因為如此就能避免暈車造成想要嘔吐的不適感,為了解決民眾暈車,有廠商研發出一款抗暈車眼鏡,讓乘客在車上也可以舒適的使用手機或閱讀。為什麼有人搭車會暈車呢?跟人體的耳朵有關喔。 耳朵為什麼能聽到聲音呢?「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及內耳三個部份,當聲音從外耳進入,會振動位於外耳最裡面的鼓膜,鼓膜配合聲音的大小而振動,之後再將振動波傳進中耳內,靠著三塊聽小骨的接力傳遞,聲音被送到內耳的耳蝸,聽覺神經接收到了,就將振動波轉變成神經波傳送到大腦的聽覺皮質區,我們就能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響。 為什麼暈車跟耳朵有關?感冒為什麼會發中耳炎?需不需要常清耳道,保持乾淨呢?本集節目邀請家醫科陳偉莉醫師介紹耳朵的奧秘及保護聽力的方法。 小發現別錯過,大科學過生活,「小發現大科學」節目每週三中午12:30,帶領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認識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知識喔!
點閱數26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小發現大科學-海浪造成的災害-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海浪造成的災害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風暴潮、災害海浪、海冰、海嘯等都是海洋災害,除了會威脅海上作業船隻及沿岸的居民外,它還有可能深入到陸地,影響城鄉經濟及人民生命財產,像2004年南亞大海嘯,造成了30萬人死亡。 海洋與人類生活習習相關,除了有豐沛資源外,因海洋而產生的災害,也會對人類的生命及財產造成傷害,「科學來調查」單元,曾國翰及鄧妍玲兩位小朋友將闖關挑戰,回答跟海嘯有關的三道問題。 海嘯是怎麼形成的?會對海洋生態及人類,造成那些影響?海嘯可以預測嗎?「科學酷檔案」單元邀請新北市環境教育中心教師王俊凱,帶著小朋友一起認識海洋災害。 面對海洋災害該怎麼辦?提前做好準備、學習如何因應都是必須擁有的態度,海象變幻莫測,對於以前在海洋從事探險的冒險家而言,他們更需要臨危不亂的能力,「科學思多力」單元,分享探險家白令的故事。 小發現別錯過,大科學過生活,「小發現大科學」節目帶領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認識生活中有趣的海洋知識喔!
點閱數36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