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644
Psenes pellucidus (花瓣玉鯧)-資源代表圖
web Psenes pellucidus (花瓣玉鯧)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senes pellucidus(花瓣玉鯧)俗名:花瓣玉鯧、水母鯧棲息深度:0 - 1000公尺形態特徵:體卵圓形而側扁,體頗為柔軟。頭中大,吻端鈍圓。眼中大型,其直徑等於或小於吻長。口斜裂,上下頜約等長;上下頜有細齒,鋤骨、腭骨及舌上則無細齒。前鰓蓋骨及主鰓蓋骨皆無棘。鰓耙細長,具擬鰓;鰓裂寬,鰓膜不相連並在喉峽部游離。體被圓鱗,頭部除鰓蓋具鱗外,餘皆無鱗;背前鱗不及眼間隔;側線鱗數約120。背鰭兩個,緊鄰,中間具缺刻,第一背鰭硬棘IX-XII,第二背鰭鰭條I-II + 27-32;臀鰭和第二背鰭同型,III + 26-35;胸鰭較短,末端僅至第二背鰭起點之前下方;尾鰭深叉。體灰褐色,腹部淺色。背、臀、月亮及尾鰭灰黑色;胸鰭淺色。棲所生態:大洋性魚。幼魚通常隨著水母或漂流藻一起行漂游生活,成魚則行底棲生活,通常棲息於大陸棚陡坡區,深度可達1000公尺。主要以浮游動物及漂游性的小魚為食。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溫帶及熱帶海域。臺灣周邊海域偶可見。漁業利用:食用魚,一般以底拖網捕獲,被利用於鮮食或加工成魚粉。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2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photostory-台北動物園之旅-資源代表圖
web photostory-台北動物園之旅
陳詠綺/海東國小國小1-6年級
小學生將生活中旅遊的照片利用剪輯軟體 加入旁白、聲音、介紹,串稱一部部動人的影片
點閱數120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2-12-07
電流與電磁效應-電流迴路的力矩-資源代表圖
web 電流與電磁效應-電流迴路的力矩
陳世澤/高雄師範大學國小6年級~國中9年級
本學習單元適合國小六至國中三年級年級學生自我學習,教師亦可在教學中運用此單元內容進行教學與評量。
點閱數827
下載數16
修改日期:2013-09-27
酒紅朱雀-資源代表圖
web 酒紅朱雀
蔡婉緩/新竹市政府教育處國小1-6年級
雀科鳥類動物酒紅朱雀
點閱數833
下載數12
修改日期:2010-12-24
三三三家族學園-資源代表圖
web 三三三家族學園
陳淑貞/市立秀山國小國小5-6年級
三三三家族學園教材
點閱數209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11-10-03
Xenolepidichthys dalgleishi (異菱的鯛)-資源代表圖
web Xenolepidichthys dalgleishi (異菱的鯛)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Xenolepidichthys dalgleishi(異菱的鯛)俗名:幾內亞灣異菱的鯛、菱的鯛棲息深度:200 - 885公尺形態特徵:體呈菱形,體極側扁,體高遠大於頭長;眼上方之頭背部凹陷。口小;上下頜皆具1-2列小而細的齒。鰓耙退化。幼或成魚在背鰭和臀鰭的兩側基底皆無小棘板。背鰭具IV-VI硬棘及28-31不分枝之軟條;臀鰭具II硬棘27-29不分枝之軟條;背鰭第I棘極小,第II棘則大;臀鰭第I棘長,約等於眼眶;尾鰭微叉形,上葉約等長於下葉 ;腹鰭具I硬棘及6分枝之軟條。體色銀白而側面散具圓黑斑;腹鰭前緣及尾鰭後緣黑色。棲所生態: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在中水層至海床約885公尺間的水域,生態習性不詳。地理分佈: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幾內亞灣、塞內加爾外及南非外等海域;西大西洋區:由美國維尼幾亞州至南美的北部海域;西太平洋區:由日本、臺灣至紐西蘭、東加及斐濟等海域。臺灣發現於東北部海域。漁業利用:小型魚類,偶為底拖網捕獲,除學術研究外,一般皆以下雜魚處理,不具食用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9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Neritopsis radula (真珠蜑螺)-資源代表圖
web Neritopsis radula (真珠蜑螺)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Neritopsis radula(真珠蜑螺)棲所生態:淺海珊瑚礁、岩石底、淺海世界地理分佈:西沙、印尼台灣地理分佈:基隆市,南沙太平島,屏東縣恆春半島,大樹房,屏東縣恆春半島,屏東縣鵝鑾鼻,屏東縣海口,綠島,蘭嶼,花蓮海岸,東沙島,小琉球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9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樹葉貼畫12-資源代表圖
web 樹葉貼畫12
黃美玲/桐林國小國小2年級
樹葉貼畫
點閱數7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1-11-15
Ostichthys sheni (沈氏骨鱗魚)-資源代表圖
web Ostichthys sheni (沈氏骨鱗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Ostichthys sheni(沈氏骨鱗魚)俗名:沈氏骨鰃、金鱗甲、鐵甲兵、瀾公妾、鐵線婆棲息深度:50 - 200公尺形態特徵:體呈卵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鼻骨間的凹溝V字形。眼大。口端位,裂斜;主上頜骨長未端達眼後緣;頜骨、鋤骨及腭骨均有絨毛狀群齒。前鰓蓋骨後下角無強棘;鰓蓋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強弱不一的硬棘。體被大型粗櫛鱗,後緣具小棘;側線完全,側線鱗數28-30,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3.5。鰓耙數6-7+11-13=19-20。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XII,軟條13;最後一棘稍長或等長於前一棘。臀鰭有硬棘 IV ,軟條11;胸鰭軟條 17;尾鰭深叉形。體淡紅色,無明顯之白色斑紋。棲所生態:夜行性的魚種,白天躲在洞穴或礁岩下,晚上出來活動覓食,是深水型金鱗魚類。以底棲性的無脊椎動物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臺灣的東北及西南部。漁業利用:稀有種。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Cirrhitichthys aprinus (斑金)-資源代表圖
web Cirrhitichthys aprinus (斑金)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irrhitichthys aprinus(斑金)俗名:斑金、短嘴格、格仔棲息深度:2 - 4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頭背部近平直;體背隆起,腹緣近平直。吻略鈍。眼中大,近頭背緣。前鰓蓋骨後緣具強鋸齒;鰓蓋骨後緣具棘。上下頜齒細小;鋤骨齒及腭骨齒皆存在。體被圓鱗;眼眶間隔無鱗;頰部具鱗4列;側線鱗數41-43;側線上方鱗列數3個。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部之鰭膜末端呈簇鬚狀,硬棘數X,軟條數12,第1軟條延長如絲;臀鰭硬棘數III,軟條數6;胸鰭最長之鰭條末端達臀鰭起點前。體淡褐色,腹部淡色,體側具紅褐色斑塊或不規則之斑駁。鰓蓋上緣具一大暗色斑。各鰭淡黃色至淡紅褐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亞潮帶岩礁及珊瑚礁區域;通常喜歡停棲於珊瑚枝頭上,伺機捕食獵物。以甲殼類或小型魚類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馬爾地夫、臺灣、日本等國家。臺灣發現於南部、東部、東北部、澎湖、綠島及蘭嶼等海域。漁業利用: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9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