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374
紙黏土10-資源代表圖
web 紙黏土10
黃美玲/桐林國小國小2年級
紙黏土
點閱數527
下載數116
修改日期:2011-11-15
校園植物介紹-資源代表圖
web 校園植物介紹
嚴國誌/縣立建國國中國中7年級
校園植物介紹
點閱數86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1-11-11
打掃_大王椰子樹樹葉-資源代表圖
web 打掃_大王椰子樹樹葉
賴怡秀/久美國小國小2年級
打掃_大王椰子樹樹葉
點閱數452
下載數106
修改日期:2011-11-15
動畫影片區-影片-離心機-資源代表圖
web 動畫影片區-影片-離心機
NSTM教育雲計畫/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中7-9年級
動畫影片區-影片-離心機
點閱數18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2
Thryssa setirostris (長頜稜鯷)-資源代表圖
web Thryssa setirostris (長頜稜鯷)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Thryssa setirostris(長頜稜鯷)俗名:長頜稜鯷、長吻劍鰶、突鼻仔、含西、臭肉仔(臺東)棲息深度:10 - 13公尺形態特徵:體甚側扁,腹部在腹鰭前後均有一排銳利的稜鱗,腹鰭前16-18個,腹鰭後9-10個,共約25-28個。頭略小,側扁。吻鈍,吻長明顯短於眼徑。口大傾斜;上頜骨末端尖且延長,可達胸鰭之尖端;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10-12。體被圓鱗,鱗中大,易脫落,無側線;背鰭前方具1小棘,胸、腹鰭具腋鱗。背鰭起始於體中部,具11-12軟條;臀鰭長,具34-38分枝之軟條;尾鰭叉形。體背部青灰色,具暗灰色帶,側面銀白色;鰓蓋後上角具一黃綠色斑駁。背鰭、胸鰭及尾鰭黃色或淡黃色;腹鰭及臀鰭淡色。棲所生態:沿近海表層魚類,濾食性,以浮游動物為主,輔以多毛類、端腳類。亦常可於河口區及內灣區發現。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阿曼灣,東至所羅門群島等,北至臺灣,南至阿拉夫拉海、澳洲等皆產。臺灣各地皆產,以北部及澎湖海域較多。漁業利用:主要漁法為焚寄網、底拖網及流刺網,全年可產,西部沿海產量較豐,體薄肉少,通常曬成魚乾出售,或製成魚粉作為飼料之原料。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Doederleinia berycoides (赤鯥)-資源代表圖
web Doederleinia berycoides (赤鯥)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Doederleinia berycoides(赤鯥)俗名:赤鯥、紅臭魚、紅鱸、紅喉棲息深度:80 - 200公尺形態特徵:體長橢圓形而側扁。頭大,頭後部稍突起。眼大。吻短。口大,斜裂,下頜稍突出,下頜縫合處不具棘狀突起;上頜末端及眼中部;上下頜前端具犬齒,側邊、腭骨、鋤骨則具絨毛狀齒。前鰓蓋骨具小棘,下緣具細齒;鰓蓋骨二扁棘。體被弱櫛鱗,鱗大易脫落;側線鱗數41-46。背鰭單一,具缺刻,具硬棘IX,第III棘最長,軟條10;臀鰭與背鰭軟條部相對,具鰭條III+6-8;腹鰭略小,具鰭條I+5;胸鰭長而低位;尾鰭淺叉形。鮮活時,體一致為赤紅色,腹部較淡。背鰭硬棘部和尾鰭具黑緣。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大陸棚斜坡,深度約在80-200公尺間。肉食性,以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東北印度洋、日本、臺灣、東中國海、阿拉夫拉海及澳洲北部。臺灣發現於南部、東北部、東部及小琉球海域等。漁業利用:高經濟價值之食用魚,一般利用延繩釣或底拖網捕獲。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0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化學∕原子與分子∕我是神槍手射擊遊戲-資源代表圖
web 化學∕原子與分子∕我是神槍手射擊遊戲
黃琴扉/高雄師範大學國中7-9年級
本單元以化學鍵結原理,說明原子與分子間的關連性,並利用不同的表徵形式,說明物質的組成與結構,在物質的組成過程中,涉及原子與分子之間的鍵結關係,也涉及電子轉移等化學反應,本單元及以此為核心,進一步導引出化學反應的內涵與過程。
點閱數163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3-09-27
網路倫理-資源代表圖
web 網路倫理
李宗信/縣立會稽國中國中7-8年級
認識自由、免費軟體,瞭解智慧財產權
點閱數306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10-12-21
Moringua abbreviata (短線蚓鰻)-資源代表圖
web Moringua abbreviata (短線蚓鰻)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Moringua abbreviata(短線蚓鰻)俗名:線蚓鰻、蚓鰻棲息深度:3 - 25公尺形態特徵:體極長,圓柱狀。體長為體高之48.1倍,頭長之11.8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0.5倍;頭長為吻長之7.2倍;吻長為眼徑之2.7倍;胸鰭約與眼徑等長。眼小,被覆皮膚。前鼻孔管狀,位於吻端;後鼻孔位於眼前。口裂超過眼之後緣;齒圓錐狀,上、下頜骨齒及鋤骨齒均為一列;前上頜骨齒五枚。舌固定。鰓裂小,側位。肛門在體之後半部。無鱗。背鰭起點在肛門上方之後(約五倍吻長之後),臀鰭之上;背、臀鰭低,與尾鰭相連;胸鰭退化。福馬林標本,淡粉紅色。棲所生態:棲息於沿岸砂泥底。生態習性不詳。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印屬拉克代夫群島、印尼、菲律賓、琉球群島、臺灣、馬歇爾群島、薩摩亞等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及東部海域。漁業利用:罕見魚種。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地球科學∕溫室∕地球溫度計-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球科學∕溫室∕地球溫度計
柯亙重/高雄師範大學國中7-9年級
本學習單元適合國中一、二、三年級學生自我學習,教師亦可在教學中運用此單元內容進行教學與評量。
點閱數163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