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334
校外教學-資源代表圖
web 校外教學
李靜芬/縣立埤腳國小國小1-6年級
校外教學圖片
點閱數12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1-09-30
化學∕原子∕咦!怎麼吹不熄-資源代表圖
web 化學∕原子∕咦!怎麼吹不熄
黃琴扉/高雄師範大學國中8-9年級,高中10年級~高中12年級
本單元以原子概念為教學活動設計中心,內容以多元表徵的形式呈現,並涵蓋原子核與原子模型的觀念與應用,其中原子核內包含的質子、中子、電子也有所著墨,並連結奈米等新興科技,使學生對原子概念更為完備且加強實用性。
點閱數1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3-09-27
Ateleopus japonicus (日本軟腕魚)-資源代表圖
web Ateleopus japonicus (日本軟腕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Ateleopus japonicus(日本軟腕魚)俗名:日本辮魚、軟腕魚棲息深度:140 - 600公尺形態特徵:體甚延長而柔軟,前部較粗大,向後而逐漸側扁而細。頭大,背緣陡起。吻略長,前端突出而圓鈍。眼小。口下位,直裂,上頜骨末緣不及眼後緣;上頜口緣具小顆粒狀齒,下頜無齒;鋤骨及腭骨均無齒。鰓耙短而側扁,光滑無刺狀。體光滑無鱗;側線僅具感覺孔而隱於皮下。背鰭單一,位於體前部,基底甚短,具軟條8-10;臀鰭與尾鰭相連,基底長,合計軟條達110-131;胸鰭短,末端遠不及臀鰭起點;腹鰭喉位,具4條軟條,外側鰭條延長。體呈淡褐色至紫褐色,頭部腹面略白。各鰭暗色。棲所生態:深海底層魚類,棲息深度約在140-600公尺間砂泥底質的水域。生態習性尚未十分了解。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及馬來西亞等海域。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漁業利用: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9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Diceratias bispinosus (細瓣雙角鮟鱇)-資源代表圖
web Diceratias bispinosus (細瓣雙角鮟鱇)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Diceratias bispinosus(細瓣雙角鮟鱇)俗名:細瓣雙角鮟鱇、深海鮟鱇棲息深度:0 - 2300公尺形態特徵:體短且胖。具有顯露在外的第二頭鰭鰭條,其末端通常具有發光構造,在幼魚時明顯,但成熟體型的魚會縮小或隱藏於表皮之下,僅有一開孔(pore)。口大,口裂超過眼部下方睛;下頜具發達之聯合骨棘;具上篩骨;鋤骨平直具齒;翼蝶骨退化;耳蝶骨棘相當發達;不具支鰭骨前端橫向突起;具關節骨棘;鉤餌不具棘。胸鰭鰭條13;背鰭鰭條6;臀鰭鰭條4;尾鰭鰭條9;上頜齒數40,下頜齒數34;鋤骨齒數6。測量形質(in %SL):吻觸手長49;頭長45.3;頭高60.4;吻觸手基部至上頜聯合軟骨距離8.3;上頜長54.4;下頜長62.3。變態後雌魚與本屬其他種之差異主要在於餌球相對較小,長與寬同;末端乳突較為低矮或無,前附肢及後附肢發達,通常皆長有細絲(secondary filaments);前端附肢為球根狀(bulbous),偶有分支;後端分支側扁,外端具有一列小的細絲;開孔位於末端乳突之後方基部。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光線微弱或無光線之深海區;幼魚為漂浮性,生活在食物豐富的海洋上層水域;變態期後的魚種則生活在遠洋深海中層或較底層水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中南半島、新幾內亞、南中國海至菲律賓、臺灣南部等海域。漁業利用:罕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無經濟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Symphurus multimaculatus (多斑無線鰨)-資源代表圖
web Symphurus multimaculatus (多斑無線鰨)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Symphurus multimaculatus(多斑無線鰨)俗名:多斑無線鰨棲息深度:200 - 400公尺形態特徵:體長舌形且體高相當寬;兩眼均位於左側,眼小,兩眼分離。口小;口裂近於水平;口角緣近吻端;吻不彎曲呈鉤狀;無副上頜骨;無眼側具細小絨毛狀齒;鋤骨與腭骨無齒。鰓膜與峽部分離。兩側被櫛鱗;兩側皆無側線。背鰭與臀鰭與尾鰭相連;第一背鰭位於眼睛前緣至中央;無胸鰭;腹鰭與臀鰭相連;尾鰭尖形;前5根神經棘的背鰭插入骨(ID Pattern)為1-2-2-2-2;背鰭鱗數 92-94;臀鰭軟條數79-82;腹鰭軟條數 4;尾鰭軟條數14;脊椎骨數50-51。眼側體色為深褐色,部份標本可觀察到有完整或不完整的橫紋,鰓呈藍黑色。 盲側為白色至淺黃色並具有遊戲小黑點所形成之不規則深色斑塊分佈在背鰭及臀鰭基部。棲所生態:棲息於近海大陸棚緣泥沙底質較深海域。以底棲之無脊椎動物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目前僅知於臺灣東北部蘇澳外海及西南部南中國海海域有產。漁業利用:小型魚類,以底拖網捕獲較多,無經濟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Omobranchus germaini (吉氏肩鰓鳚)-資源代表圖
web Omobranchus germaini (吉氏肩鰓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Omobranchus germaini(吉氏肩鰓鳚)俗名:吉氏肩鰓鳚、狗鰷棲息深度:1 - 10公尺形態特徵:體長橢圓,稍側扁;間鰓蓋骨之腹後側有突起,向後超過上舌骨之後緣。頭頂無冠膜,頭無鬚;鼻管細小;上下唇平滑,具下唇膜;上下頜各側後方具一大犬齒,上下頜齒皆少於30; 鰓裂向腹面延伸達胸鰭第4軟條基部。D. XIII, 18-20; A. II, 22-23; P. 13; V. I, 2。背鰭無缺刻,背鰭最後軟條與尾柄以鰭膜相連,臀鰭不與尾柄相連。 雄魚眼後方有一暗斑,頭部下方有4-7條不規則灰黑帶,頭頂與頸部有黑斑,體側具成對黑褐色橫帶;背鰭灰黑色,有不規則的黑紋,第7-13軟條間具一黑斑;臀鰭黑色,鰭緣白色; 腹鰭與胸鰭灰白色; 尾鰭灰黑色。雌魚與雄魚略同, 但體色較淡,體側橫帶較窄, 頭頂黑斑較淡或消失。棲所生態:分佈於淺海或低潮帶的珊瑚礁區。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臺灣及香港至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分布於北部、東北部及澎湖等海域。漁業利用: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Choerodon gymnogenys (紫紋豬齒魚)-資源代表圖
web Choerodon gymnogenys (紫紋豬齒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hoerodon gymnogenys(紫紋豬齒魚)俗名:紫紋豬齒魚、石老、四齒仔、西齒、日本裸頰寒鯛、海代仔(臺東)棲息深度:5 - 3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標準體長為體高的 3.0倍。吻稍尖,口端位;上頜具 2對長硬犬齒及 1列圓錐齒。鰓蓋上鱗片大,但在前鰓蓋處則小。D. XII,8;A. III,10;P. 14-15;L.l.27-29;l.tr. 2.5/8-9;G.R.4-5+9-10;尾鰭小,截形,偶而尾葉稍延長;胸鰭後緣凹入,下方鰭條延長;腹鰭尖長,約可達肛門。雄魚體呈淡黄色,背側較暗,頭及腹側淡色;體側上半部另具 2條鮮黄緣之紫色縱紋,上方一條向前延伸至眼後緣,下方一條向前延伸至眼下緣,在眼前緣下方斜向嘴角。雌魚玫瑰色,在體背近背鰭基部具一列藍點;體側具 2-3條淺斑點所形成的帶狀;胸鰭腋部藍色;鰓蓋後部有個綠斑點,下半部有大藍斑。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岩礁區或礫石底海域,水深約5-30公尺。以具外殼的軟體動物、甲殼類與棘皮類動物等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東非、日本琉球與臺灣海域等。臺灣西南部、北部較常發現。漁業利用:中小型之隆頭魚,以一支釣、延繩釣或潛水鏢魚較有可能捕獲。可被當作觀賞魚,亦可食用,產量較少。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Hapalogenys kishinouyei (岸上氏髭鯛)-資源代表圖
web Hapalogenys kishinouyei (岸上氏髭鯛)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Hapalogenys kishinouyei(岸上氏髭鯛)俗名:縱帶髭鯛、打鐵婆、四帶石鱸、縱帶髭鯛、番圭誌(澎湖)棲息深度:5 - 50公尺形態特徵:體長橢圓形,側扁,背緣隆起,腹緣圓弧。頭中大。吻鈍尖,約與眼徑等長。口前位,稍斜;上下頜約等長;頜齒細小,呈帶狀,外列齒較大;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頦部密生小髭;頦孔3對。體被小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側線完全,與背緣平行。背鰭單一,前方具一向前平臥棘,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強大,尤以第IV棘為甚;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胸鰭小,稍短於腹鰭;尾鰭圓形。體淡綠褐色,體側具4條褐色縱帶,其中一條橫過眼部。幼魚時腹鰭淡褐色,隨著成長逐漸變暗;背鰭及臀鰭硬棘部鰭膜褐色;背鰭軟條部、尾鰭及臀鰭軟條部淡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沿岸水深在5-50公尺的礁砂混合區或砂泥底質水域,單獨游動,或成群結隊地巡游。肉食性魚類,主要以底棲的蝦類、魚類、軟體動物等為食。會使用咽頭齒磨擦發聲,再藉由鰾加以放大,但是一般並不容易聽得到所發出的聲音。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臺灣、海南島、菲律賓、巴布新幾內亞及澳洲西北部。臺灣分布於西南部海域。漁業利用:是較不常見魚種,一般以手釣、魚槍或底拖網加以捕獲。煎食、紅燒或煮湯味道都不錯。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0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方形電池的內在-資源代表圖
web 方形電池的內在
武正晃/市立篤行國小國小4年級
老師上課用的麥克風是方形電池,跟一般圓形的不同。老師說:因為圓形電池的電壓只有1.5伏特,但方形電池的電壓卻有9伏特。到底方形電池內部有什麼機關?
點閱數188
下載數13
修改日期:2011-12-13
留住過去--探索未來--桃園地區碳業發展與研究-資源代表圖
web 留住過去--探索未來--桃園地區碳業發展與研究
張峰銘/縣立桃園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炭]這個產業在桃園算是夕陽產業了,不好賺錢,又花力氣,但是我們驚訝的發現在桃園仍舊有人默默的再做這個吃力又不賺錢的工作,這種願意自己吃虧,為了這個行業的傳承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們。後來也成為我隊的精神支柱,總在我們最低潮的時候,鼓勵著我們繼續做下去,〔他們碰到整個炭業的冷凍期,都這麼努力的堅持下去了,我們只碰到一個小小的瓶頸,憑什麼就此打退堂鼓?〕這是我們的堅持,抱著這份堅持,我們願意為這個沒落的產業爭一口氣,也許這有點超過我們的能力所及,但是我們願意去努力,希望藉由這個比賽來讓大家重新認識炭這個產業,認識炭這個東西,也開始認同這種東西的效用,這樣能讓這個產業死灰復燃,替這個行業發揚光大!
點閱數372
下載數12
修改日期:201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