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337
Parascorpaena mossambica (莫三比克圓鱗鮋)-資源代表圖
web Parascorpaena mossambica (莫三比克圓鱗鮋)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arascorpaena mossambica(莫三比克圓鱗鮋)俗名:莫三比克圓鱗鮋、莫三鼻克圓鱗鮋、石狗公、紅雞仔、獅甕棲息深度:1 - 20公尺形態特徵:體長橢圓形,側扁。頭中大。眼中大,位於上側位。吻長略大於眼徑。其眶下骨寬大,棘和稜均發達。淚骨下緣外側具1棘,下緣具2長棘。眶上骨具長皮瓣。前鼻孔後緣具1短小皮瓣;眶前骨下緣具數個皮瓣;上頷骨後部、前鰓蓋骨邊緣及眶下稜頰部具小皮瓣。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頜等長。鱗片大,圓鱗。背鰭起點延伸至前鰓蓋骨棘上方,硬棘粗短,第4至6硬棘最長,一般具XII,軟條9-10;臀鰭硬棘III,軟條6;胸鰭圓寬,軟條15-17,後端達肛門。腹鰭胸位,硬棘I,軟條5。尾鰭截尾,邊緣圓弧形。頭部與身體紅色或褐色,腹側體色較淡,體側散佈白色斑點,尾柄上緣具白色斑塊;背鰭無黑斑。各鰭條皆散佈點斑。(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淺海珊瑚、碎石或岩石底質的礁石平臺;也被發現於岸邊到外礁區中有掩蔽的潟湖與洞穴區等。具偽裝能力,時常隱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域,西起紅海,東至馬紹爾群島和社會群島,北至日本伊豆,南至新克里多尼亞。臺灣分布於北部、東北部及南部海域。漁業利用:小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不具經濟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6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Laeops tungkongensis (東港左鮃)-資源代表圖
web Laeops tungkongensis (東港左鮃)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Laeops tungkongensis(東港左鮃)俗名:東港左鮃、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棲息深度:100 - 300公尺形態特徵:體細長,呈長槍尖形;兩眼均在左側;頭背緣輪廓幾呈直緣,標準體長為頭長5.9-7.2倍。頭小。吻短鈍。下眼稍前於上眼,眼間隔窄,兩眼間有一狹小骨脊。口小,上頜延伸至下眼前緣,上頜較眼徑短;上下頜齒小,且僅盲側有齒,眼側不具齒;腭骨無齒。鰓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短小不呈鋸齒狀。體被易脫落之小圓鱗,兩側皆被圓鱗,奇鰭鰭條被鱗;眼側具側線,盲側無側線;側線鱗數100-110。背鰭前端兩鰭條呈獨立分開狀,軟條數100-106;臀鰭正常,軟條79-86;胸鰭短於頭長;左右腹鰭不對稱;尾鰭圓形,軟條數15。體暗紅色,體緣稍透明;盲側灰白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質的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臺灣至南中國海等。臺灣產於西南部海域。漁業利用:較罕見之魚種,偶為底拖網捕獲。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Heterodontus japonicus (日本異齒鯊)-資源代表圖
web Heterodontus japonicus (日本異齒鯊)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Heterodontus japonicus(日本異齒鯊)俗名:寬紋虎鯊、日本異齒鮫、角鯊、虎沙棲息深度:5 - 37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前部粗大,後部漸細小;背部輪廓稍圓凸,腹面平坦;頭圓錐狀而稍住上揚。吻短寬而鈍圓。眼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眶上隆棘較低。眼上方頭背部不明顯的往後下方傾斜。口裂位於眼前下方;上下頜齒同型,前部齒細小,具3-5尖頭,後部齒寬扁,臼齒狀,中央無隆棘。鰓裂5對。噴水孔小,位於眼下方。鼻孔緣無觸鬚,但具明顯之口鼻溝;前鼻瓣往後延伸達口裂。盾鱗粗厚,呈十字形。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鰭起點於胸鰭基部後端;第二背鰭略小於第一背鰭,距尾鰭之距離遠於距臀鰭之距離;臀鰭略小於第二背鰭,基底末端至尾鰭下葉起點之距離短於臀鰭基底長之兩倍。體黃褐色,腹面白色,體背具褐色之寬橫帶。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大陸棚之近海中小型鯊魚,通常在岩礁區或海藻繁生的水域。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小魚或海膽為食。行動緩慢。卵生,卵大而具螺旋形卵殼,數條雌魚一起產卵,將卵成堆產於岩石處或海藻堆,約在一年後可孵出,剛孵出之仔魚的18公分左右。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臺灣及中國等。臺灣分布於北部海域。漁業利用:偶而被漁民以延繩釣捕獲,為罕見之魚種,不具經濟價值,大型水族館偶有展示。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2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化學-空氣污染知多少-鬼火追追追-資源代表圖
web 化學-空氣污染知多少-鬼火追追追
沈明勳/高雄師範大學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透過動畫及實驗了解鬼火的成因。
點閱數358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13-09-27
Sardinella gibbosa (隆背小沙丁魚)-資源代表圖
web Sardinella gibbosa (隆背小沙丁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Sardinella gibbosa(隆背小沙丁魚)俗名:隆背小沙丁魚、隆背小沙丁、青鱗仔、鰮仔、沙丁魚、扁仔、扁鰮棲息深度:10 - 7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側扁,腹部略圓,具稜鱗,17-18+ 15-16個。脂性眼瞼發達,幾完全覆蓋住眼睛。口小,前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末端達眼前緣下方。鰓蓋光滑;下枝鰓耙數45-59。體被細薄圓鱗,極易脫落;鱗片上之垂直條紋僅有最後1條之中央部位不中斷;鱗片後緣之小孔多於20個以上;背鰭和臀鰭基部有發達之鱗鞘;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2片;尾鰭基部有2顯著長的鱗片。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具軟條17-19;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具軟條20-21;腹鰭軟條8;尾鰭深叉。體背部青綠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沿體側下方有1條金黃色的縱帶;鰓蓋末緣無明顯黑斑。背鰭淡黃,前端基部具黑點;尾鰭淡黃,上下葉具淡灰黑色緣,末端不具大塊黑斑;胸鰭淡黃;餘鰭淡色。棲所生態: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有集群洄游之習性,並有強烈之趨光性。產卵季在春夏之間,分批產卵,產卵後,魚群分散索餌。以浮游生物,如矽藻、橈腳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波斯灣及非洲東部,東至密克羅尼西亞,北至臺灣、日本及韓國,南至巴布新幾內亞及澳洲北部。臺灣各地均有分布。漁業利用:產量高之高經濟性魚種,全世界年產量在100,000-500,000公噸間,主要漁法為流刺網、圍網、焚寄網與拖網,主要漁期在春夏之間。以浮游生物為食,動物以甲殼類為主,植物以矽藻為主。可鮮食,但在臺灣多醃漬後出售,體型較小者,則多利用來製造魚粉供飼料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0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會跳舞毛毛蟲-會跳舞的毛毛蟲首頁-資源代表圖
web 會跳舞毛毛蟲-會跳舞的毛毛蟲首頁
張玉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小4-6年級
本學習物件主要是從槓桿和齒輪以及凸軸和連桿的原理、應用,配合MST來分類學習。接著有模擬讓學生進行練習、並有大富翁遊戲來進行評量。
點閱數233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13-09-27
Halichoeres marginatus (緣鰭海豬魚)-資源代表圖
web Halichoeres marginatus (緣鰭海豬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Halichoeres marginatus(緣鰭海豬魚)俗名:緣鰭海豬魚、黑青汕冷、綠鰭儒艮鯛、白雪儒艮鯛、四齒(臺東)棲息深度:0 - 3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側扁。吻較長,尖突。前鼻孔具短管。口小;上頜有犬齒四枚,外側兩枚向後方彎曲。除枕區外頭部全裸;背鰭與臀鰭有低鱗鞘。D. IX, 13-14;A. III, 12-13;P. 14-15;L.l. 27-28;G.R. 17-20;後期雄魚腹鰭長達臀鰭起點之後。幼魚體黑色,具多條不連續的淡黄色細縱線,背鰭臀鰭黑色,背鰭前端具一鑲黃邊的小黑眼斑,中央則具一鑲黃邊的大黑眼斑,尾鰭白色;雌魚黑褐色,頭部佈滿淡色紋,體側各鱗片具一暗點,而形成暗點列,餘同幼魚;雄魚暗綠色至橘褐色,頭部佈滿暗色紋,各鱗片具一紫藍色點,而形成暗點列,與頭部的縱線相連,尾鰭前端具一新月形的藍緣黄綠色橫帶,後接一新月形橙色寬帶,橙色寬帶內散佈暗緣之藍緣斑點,再接藍色新月形窄帶,末緣則為黄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潟湖或珊瑚礁向海面;幼魚較常出現在礁岩平台的外圍,成魚則集中在珊瑚礁生長繁茂地方。以無脊椎動物,如甲殼類、軟體類、多毛蟲、有孔蟲以及魚卵等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及束非到夏威夷、馬貴斯、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琉球與臺灣,南至大堡礁海域等。臺灣各地岩礁岩海域皆有分布。漁業利用:中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是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非食用經濟魚種。臺灣四周岩岸海域都可發現牠的蹤影,為常見珊瑚礁中的魚種。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9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功率計照度計環保標章說明-資源代表圖
web 功率計照度計環保標章說明
陳碧珠/市立明志國小國小3-6年級
透過影片說明介紹功率計照度計環保標章說明
點閱數155
下載數13
修改日期:2011-10-13
絕處逢生的低碳能源-臺灣的核能發電-資源代表圖
web 絕處逢生的低碳能源-臺灣的核能發電
張志仁/賢北國小國小5-6年級
絕處逢生的低碳能源-臺灣的核能發電
點閱數243
下載數45
修改日期:2022-02-14
Pseudolabrus eoethinus (紅頸擬隆頭魚)-資源代表圖
web Pseudolabrus eoethinus (紅頸擬隆頭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seudolabrus eoethinus(紅頸擬隆頭魚)俗名:遠東擬隆頭魚、紅礫仔、竹葉鸚鯛、赤貓、粗鱗沙、日本擬隆頭魚、四齒(臺東)、沙魚箍(澎湖)棲息深度:- 公尺形態特徵:體長橢圓形,側扁;背緣與腹緣隆起;吻尖突;唇中等肥厚,下唇中裂,形成小形肉垂;眼間隔寬;上下頜約等長;上下頜各具一列錐狀齒,前端具 1對犬齒;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短尖;體被中大圓鱗,頰鱗 4列;鰓蓋骨無鱗。D. IX, 11;A. III, 10;L.l. 24-26;尾鰭後緣截形。體呈橙色至紅褐色,眼上下緣各具一條相對的弧線,下方弧線延伸至胸鰭基底上緣;成魚之上方弧線延伸至體背側而出現多條斷斷續續之黑色縱線。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岩礁區域。生態習性不詳。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日本本州以南至臺灣之間的海域。臺灣北部、東北部最多,東部及離島的澎湖亦有分布。漁業利用:中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是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非食用經濟魚種。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