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340
Caprodon schlegelii (許氏菱齒花鮨)-資源代表圖
web Caprodon schlegelii (許氏菱齒花鮨)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aprodon schlegelii(許氏菱齒花鮨)俗名:許氏菱牙鮨、花鱸、紅魚、石斑(臺東)、海鯽阿舅(台語)棲息深度:70 - 25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高,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6-2.7倍。頭背部弧形;眶間區略凹陷。吻短而略鈍圓。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後之下方;上下頜、腭骨、鋤骨及舌面均具齒,其中鋤骨齒帶呈菱形。下鰓蓋及間鰓蓋後緣平滑。鰓耙數8-10+21-23。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57-61。背鰭連續,無缺刻,有硬棘X枚,軟條19-21;臀鰭硬棘III枚,軟條7-9;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長於頭部長;尾鰭圓形至淺內凹形;各鰭皆無延長之鰭條。體呈橘紅色,腹側較淡;雄魚於背鰭硬棘部具一黑斑;雌魚則於背鰭基部具4-5個大小不一之黑色斑塊。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近海大陸棚礁石區。生態習性尚不甚清楚。地理分佈: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南部、東海、臺灣、夏威夷群島、澳洲及智利等。臺灣分布於南部海域。漁業利用:偶見之食用魚,一般漁法以延繩釣、一支釣等捕獲。清蒸或煮湯皆宜。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Synodus dermatogenys (革狗母魚)-資源代表圖
web Synodus dermatogenys (革狗母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Synodus dermatogenys(革狗母魚)俗名:革狗母魚、革狗母、狗母梭、狗母、番狗母(澎湖)棲息深度:1 - 70公尺形態特徵:體圓而瘦長,呈長圓柱形,尾柄兩側具稜脊。頭較短。吻圓,吻長明顯大於眼徑。前鼻孔瓣細長。眼中等大;脂性眼瞼發達。口裂大,上頜骨末端遠延伸至眼後方;頜骨具銳利之小齒;腭骨前方齒較後方齒長,明顯自成一叢。體及頭部被圓鱗;頰部被鱗,但不及前鰓蓋緣;側線鱗數 56-64;側線上鱗數 5.5(少數為 6.5)。單一背鰭,具軟條10-13(通常為13);有脂鰭;臀鰭與脂鰭相對,具軟條8-11;胸鰭短,末端不延伸至腹鰭起點與背鰭起點之連線;尾鰭叉形,上葉等長於下葉。體側上部褐色,具7條不規則之黑斑帶;體側中部不具褐縱帶;尾柄亦不具黑斑塊。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沿岸海藻床或潟湖區之砂泥底質的水域。屬肉食性,通常在砂地上停滯不動,身上的花紋是很好的偽裝,有時會將整個身體埋入砂中而只露出眼睛,等候獵物游經時,躍起吞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至夏威夷、馬貴斯及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琉球群島,南至羅得豪等。臺灣分布於小琉球及蘭嶼海域。漁業利用:偶為底拖網或延繩釣捕獲,可食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Inimicus didactylus (雙指鬼鮋)-資源代表圖
web Inimicus didactylus (雙指鬼鮋)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Inimicus didactylus(雙指鬼鮋)俗名:雙指鬼鮋、鬼虎魚、貓魚、魚虎、虎魚、石狗公、石頭魚棲息深度:5 - 8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前部粗大,後部稍側扁。顱骨平扁;前額骨甚長,側面深凹。鰾缺如;幽門盲囊大形。體無鱗。具皮瓣,頭部、軀幹部及背鰭硬棘鰭條上皆有。口中大,口裂幾垂直,下頜弧形上突;兩頜具絨毛狀齒,鋤骨具齒,腭骨則無。吻部長,吻長(snout length)大於眼後區長(postocular length)。背鰭連續,具XV-XVII鰭棘,前方三棘分離,第III棘與第IV棘間距較大,自此向後之鰭膜皆深凹而近基底,軟條7-9(通常為 XVI-8);臀鰭基底略長而低,具II鰭棘,軟條10-12(通常為 11);胸鰭寬大,下方有2游離鰭條;腹鰭大,具I硬棘,5軟條,鰭膜與體壁相連;尾鰭圓形。體色高度變異;一般胸鰭基部灰色,後接一大形暗色區域,其後是一灰色橫帶,外緣暗色,其內面有白色條紋,有時成灰色圓斑塊狀。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沙泥底質的開放性潟湖與臨海礁石區。具偽裝能力,時常埋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在求偶期期間,會開展胸鰭來展現婚姻色,或是其警告色來驚嚇掠食者。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泰國,東到萬那杜,北至琉球群島與中國東南部,南至澳洲。臺灣西南部、東北部及小琉球有分布。漁業利用:中小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不具經濟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2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竹面具設計師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竹面具設計師學習單
吳淑芬/市立五寮國小國小1-6年級
竹面具設計製作學習單
點閱數1030
下載數56
修改日期:2011-12-19
會跳舞毛毛蟲-槓桿-資源代表圖
web 會跳舞毛毛蟲-槓桿
張玉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小4-6年級
本學習物件主要是從槓桿和齒輪以及凸軸和連桿的原理、應用,配合MST來分類學習。接著有模擬讓學生進行練習、並有大富翁遊戲來進行評量。
點閱數147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3-09-27
Epinephelus coeruleopunctatus (藍點石斑魚)-資源代表圖
web Epinephelus coeruleopunctatus (藍點石斑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Epinephelus coeruleopunctatus(藍點石斑魚)俗名:螢點石斑魚、白點石斑、石斑、過魚、白目仔、觀音鱠棲息深度:2 - 30公尺形態特徵: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9-3.4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平坦。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3-5列。鰓耙數8-10+13-17,隨著成長而逐漸退化。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不甚明顯之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51-61;縱列鱗數86-109。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5-17;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側及各鰭暗黑色而具有大小略同之白點,隨著體型成長,體漸呈灰褐色,白點會漸漸擴大而模糊,形成大小不一的灰白色斑點;背鰭、尾鰭和臀鰭有一非常窄的白色邊。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珊瑚礁繁盛之水域、潟湖區、水道或外礁斜坡區,深度在2-65公尺深處。一般生活在洞穴內或洞穴外圍,幼魚則常可發現於潮池區。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至非洲東岸,但不含紅海,東至斐濟,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臺灣各地有產,尤於澎湖及南部海域最多。漁業利用:具經濟性之食用魚。一般漁法以拖網及一支釣捕獲。清蒸食用佳。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物理∕波-振動∕阻尼振動-資源代表圖
web 物理∕波-振動∕阻尼振動
陳忠志/高雄輔英科技大學國中8-9年級,高中10年級~高中12年級
本單元從彈簧的振動配合參考圓來認識振幅、週期、頻率、相位差、回復力等基本概念,透過水平及鉛直方向的簡諧運動使學習者深入瞭解彈簧振動的性質,並明白單擺運動與振動之相關性,且瞭解振動圖象與波動圖象之異同。本學習單元適合國中二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自我學習使用,教師亦可在教學中運用此單元內容進行教學與評量。
點閱數12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3-09-27
生活科技∕微波爐∕微波的生活應用-資源代表圖
web 生活科技∕微波爐∕微波的生活應用
朱耀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中7-9年級
本學習物件主要是從微波爐的故事開始,介紹波與波的應用,並帶入微波爐的原理。並讓學生了解微波爐的構造,最後也有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可以叮嚀學生。
點閱數296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13-09-27
生物∕循環系統∕功能-資源代表圖
web 生物∕循環系統∕功能
陳怡潔/新竹縣新湖國中國中7年級
本學習單元適合國中一年級自我學習及教師教學媒體之使用。
點閱數115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13-09-27
Malakichthys barbatus (鬚軟魚)-資源代表圖
web Malakichthys barbatus (鬚軟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Malakichthys barbatus(鬚軟魚)俗名:鬚軟魚棲息深度:100 - 600公尺形態特徵:體橢圓形而側扁;體高約為標準體長之30-35%。頭大,頭後部稍突起。眼大。吻短。口大,斜裂,下頜稍突出,下頜前端下緣具數枚小棘;上頜末端及眼中部;上下頜、腭骨、鋤骨則具絨毛狀齒。前鰓蓋骨後緣平滑,下緣具細齒;鰓蓋骨無棘。體被弱櫛鱗,鱗大易脫落;側線鱗數43-48。背鰭單一,具深缺刻,具硬棘X,軟條9-10;臀鰭與背鰭軟條部相對,基底小於或等於最長之鰭條長,具鰭條III+7,第一根臀鰭支鰭骨延長且為實心;腹鰭略小,具鰭條I+5;胸鰭長而低位;尾鰭深叉形。鰓蓋上下棘之間有一明顯黑斑,體背側灰色,腹側銀白色。胸及尾鰭黃褐色;餘鰭淡色至灰黑色。(2015/12/16 李茂熒、林沛立編寫)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大陸棚斜坡,深度約在100-600公尺間。肉食性。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海域,日本駿河灣至高知縣土佐灣海域有記錄。漁業利用:可利用底拖網捕獲。一般皆當下雜魚利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6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