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315
Lethrinus lentjan (烏帽龍占魚)-資源代表圖
web Lethrinus lentjan (烏帽龍占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Lethrinus lentjan(烏帽龍占魚)俗名:扁裸頰鯛、龍尖、龍占(臺東)、龍占舅(澎湖)棲息深度:20 - 9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吻中短而略鈍,吻上緣與上頜間的角度為60°-70°。眼間隔凸起。眼大,近於頭背側。口端位;兩頜具犬齒及絨毛狀齒,後方側齒呈圓形而有犬齒尖或臼齒但呈塊狀;上頜骨上緣平滑或稍呈鋸齒狀。頰部無鱗;胸鰭基部內側具鱗或僅少數鱗,甚至無鱗;側線鱗數46-47;側線上鱗列數5.5;側線下鱗列數15-16。背鰭單一,不具深刻,具硬棘X,軟條9,第IV棘最長;臀鰭硬棘III,軟條8,第1軟條通常最長,但等於或短於軟條部之基底長;胸鰭軟條13;尾鰭分叉,兩葉先端尖型。體呈綠褐色,腹側較淡,頭部呈較深褐色,體側上半部鱗片中央具白點;鰓蓋後緣或有時胸鰭的基部具有紅色斑。背鰭白色至橘色而交雜二條紅緣;腹及臀鰭白至橘色;尾鰭橘色至紅色。以前所記載之磯龍占(Lethrinus mahsenoide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較深的潟湖、岩礁區或珊瑚礁外緣,主要分布的深度在20-90公尺。通常單隻或數隻一起巡游,肉食性,以礁區的小魚或無脊椎動物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波斯灣、紅海,東至東加,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臺灣分布於南部、北部、東部及蘭嶼海域。漁業利用:可利用手釣,延繩釣等漁法捕獲,肉質不錯,適宜煮味噌湯,油炸、紅燒均可。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Caranx sexfasciatus (六帶鰺)-資源代表圖
web Caranx sexfasciatus (六帶鰺)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aranx sexfasciatus(六帶鰺)俗名:六帶鰺、甘仔魚、紅目瓜仔、紅目鯌(澎湖)、大瓜仔(澎湖)棲息深度:0 - 100公尺形態特徵:體呈長橢圓形,側扁而高,隨著成長,身體逐漸向後延長。背部平滑彎曲,腹部則緩。脂性眼瞼發達,前部達眼之前緣,後部可達瞳孔後緣。吻稍尖。上頜末端延伸至眼後緣之下方。鰓耙數(含瘤狀鰓耙)22-25。體被圓鱗,胸部完全具鱗。側線前部中度彎曲,直走部始於第二背鰭第4-5軟條之下方,直走部全為稜鱗。幼魚時,體側具5-6條黑色的橫帶;中魚時,體背藍色,腹部銀白,體側橫帶開始不甚明顯,各鰭淡色或淡黃色,尾鰭另具黑緣;成魚時,體側呈橄欖綠,腹部銀白;第二背鰭墨綠至黑色,前方鰭條末端具白緣。稜鱗一致為暗色至黑色。鰓蓋後緣上方具一小黑點,大小不及瞳孔之一半。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近沿海礁石底質水域,幼魚時偶而可發現於沿岸砂泥底質水域,稚魚時可發現於河口區,甚至河川之中、下游。白天常聚集成群緩慢巡游於礁石區或外緣區,晚上則四散各自找地方休息。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溫帶及熱帶海域。臺灣各沿岸均可見其蹤跡,是鰺屬中最常見之魚種。漁業利用:一般漁法以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定置網捕獲。一般可清蒸或煎食,鹽烤食之或加工鹽漬處理皆宜。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9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6-4  物質變化的粒子觀點-教學投影片-資源代表圖
web 6-4 物質變化的粒子觀點-教學投影片
張雅屏/市立八斗高中附設國中部國中8年級
6-4 物質變化的粒子觀點
點閱數443
下載數13
修改日期:2012-11-01
懷孕體驗16-資源代表圖
web 懷孕體驗16
黃美玲/桐林國小國小2年級
懷孕體驗
點閱數14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1-11-15
Gymnothorax fimbriatus (花鰭裸胸鯙)-資源代表圖
web Gymnothorax fimbriatus (花鰭裸胸鯙)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Gymnothorax fimbriatus(花鰭裸胸鯙)俗名:細斑裸胸鱔、錢鰻、薯鰻、虎鰻、糬鰻(澎湖)、花鰻(澎湖)、青頭子(澎湖)、繸斑裸胸鯙棲息深度:0 - 3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上、下頜較為尖長,且略呈彎勾狀。頜齒單列,尖牙狀;鋤骨齒亦為單列。脊椎骨數131-135。魚體底色為黃白至淡褐色,體側有許多黑斑塊,沿著頭尾方向排成3-5列;部份個體體側之黑色斑塊或有垂直相互連成帶狀波紋的變異形式。背鰭、臀鰭的邊緣顏色較淡;背鰭、臀鰭上常具有黑色繸狀斑紋。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珊瑚礁潮間帶的潮池中。食慾旺盛,成長迅速;性情凶猛,能在水中游泳,同時並獵捕其他游泳速度較慢的活魚及餌食。吻部在白天為暗褐色,但夜間則褪成和其他部位相同的底色。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馬達加斯加,東至社會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等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及東北、東南部和澎湖等海域。漁業利用:一般可利用延繩釣、手釣等漁法捕獲。可食用或飼養玩賞。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Cyttomimus affinis (青菱的鯛)-資源代表圖
web Cyttomimus affinis (青菱的鯛)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yttomimus affinis(青菱的鯛)俗名:青菱海魴、青甲眼的鯛、幼魴、青的鯛棲息深度:200 - 350公尺形態特徵:體高而側扁,略呈菱形;頭背部於眼上緣處稍突出。吻長而突出,略呈三角形 。奇鰭基底兩側無棘板,腹緣亦無棘板。口略大而斜裂;上頜可伸縮。齒小,兩頜具絨毛狀齒。鰓耗退化呈瘤狀 。背鰭單一,具VIII硬棘為20或21軟條 ;臀鰭具II硬棘及21-22軟保;尾鰭圓形;胸鰭遠短於頭長,具14軟條;腹鰭具I硬棘及6軟條。體被細鱗;頭部除了頰部及鰓蓋被鱗外,餘皆裸露;側線完全。體藍灰色;尾柄白色 。棲所生態:深海底層魚類,棲息深度在200-350公尺間的大陸棚斜坡,生態習性不詳。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阿拉夫拉海、澳洲及臺灣等地。臺灣分布於南部及東沙群島。漁業利用:小型魚類,偶為底拖網捕獲,除學術研究外,一般皆以下雜魚處理,不具食用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Enchelycore bikiniensis (比基尼勾吻鯙)-資源代表圖
web Enchelycore bikiniensis (比基尼勾吻鯙)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Enchelycore bikiniensis(比基尼勾吻鯙)俗名:比基尼勾吻鱔、比吉尼勾吻鯙、錢鰻、薯鰻、虎鰻棲息深度:- 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吻部稍長。後鼻孔不為長管狀。上下頜彎曲明顯,以致於口部不能完全閉合。頜齒長,呈尖牙狀,明顯外露。脊椎骨數146-148。體為一致之紅褐色,鰭為深褐色,鰭緣不為黃色或白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位於拂浪區的珊瑚岩礁區域。喜歡隱藏在珊瑚頭下方或間隙中,伺機捕食魚類或頭足類為生,偶食甲殼類。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馬里安那島、馬歇爾群島至薩摩亞,北至臺灣。臺灣分布於北部及東北部海域。漁業利用:多為底延繩釣漁具所捕獲,可烹調食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海底擴張-平移斷層-資源代表圖
web 海底擴張-平移斷層
林明良/高雄市立左營高級中學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本學習單元適合國小高年級、國中學生在教師或家長指導下學習、高中生可自我學習,教師亦可在教學中運用此單元內容進行教學與評量。
點閱數10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3-09-27
生物∕生殖∕無性生殖類別簡介-資源代表圖
web 生物∕生殖∕無性生殖類別簡介
廖心瑋/臺灣大學醫學院國中7年級
本學習單元適合教師進行生殖教學之數位媒體使用並可提供國中一年級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及教師教學媒體之使用。
點閱數254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3-09-27
生物∕生殖∕青蛙-資源代表圖
web 生物∕生殖∕青蛙
廖心瑋/臺灣大學醫學院國中7年級
本學習單元適合教師進行生殖教學之數位媒體使用並可提供國中一年級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及教師教學媒體之使用。
點閱數19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