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210
地球科學∕太陽系八大行星∕一、水星上的一天-資源代表圖
對太陽系家族的認識適合於國民中學學生的需要。學習物件:認識太陽系家族的成員並學會依照行星的特性將行星加以分類。
點閱數413
下載數13
修改日期:2013-09-27
動手種植黃金葛-資源代表圖
web 動手種植黃金葛
謝志松/縣立石龜國小國小1-6年級
動手種植黃金葛
點閱數10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1-09-29
Hydatina albocincta (三帶泡螺)-資源代表圖
web Hydatina albocincta (三帶泡螺)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Hydatina albocincta(三帶泡螺)棲所生態:淺海沙底、沿岸世界地理分佈:東海、印尼、馬來西亞台灣地理分佈:屏東縣東港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18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Lophiodes naresi (奈氏擬鮟鱇)-資源代表圖
web Lophiodes naresi (奈氏擬鮟鱇)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Lophiodes naresi(奈氏擬鮟鱇)俗名:奈氏擬鮟鱇、鮟鱇棲息深度:150 - 500公尺形態特徵:體扁平柔軟;頭部相對較為狹長;呈卵圓狀,軀幹部往後漸尖細。口極寬,開於頭前端;下頜明顯突出於上頜;上頜及前上頜齒1-2列,下頜齒4-5列,均可倒伏;鋤骨及腭骨均具齒;舌齒(第五角鰓骨)呈V字形排列。無鰓耙。體祼露不具鱗,頭部及體側具有發達皮瓣。頭骨及上頷骨表面光滑不具棘。鰓孔向前延伸至胸鰭基部前方。背鰭兩個,第一背鰭有VI棘;第I棘位於吻端,特化成吻觸手,末端餌球具兩黑色小球、旗狀皮瓣以及許多細絲;第II~VI棘相當粗,佈滿黑色皮瓣。胸鰭鰭條15-18;第二背鰭軟條8;臀鰭軟條6;脊椎骨數19。體背深褐色;腹面淺灰色;口腔粘膜一致為淡色。背、尾及胸鰭黑褐色及臀鰭深色;腹鰭淡色。本種與相似種納塔爾擬鮟鱇主要差異在背鰭II~VI相當強壯以及內蝶耳骨棘距離較窄。棲所生態:主要棲息近海砂泥底質海域。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150-500公尺間,行動遲緩,常匍匐於海底。肉食性。通常以吻觸手及餌球引誘獵物前來,在瞬間一口吸入獵物,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菲律賓與海軍群島、 新幾內亞北方,南至阿拉弗拉海與澳洲。漁業利用:可食用,在海鮮餐廳販售,由於個體小,較不具經濟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Diaphus fragilis (符氏眶燈魚)-資源代表圖
web Diaphus fragilis (符氏眶燈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Diaphus fragilis(符氏眶燈魚)俗名:符氏眶燈魚、燈籠魚、七星魚、光魚棲息深度:- 350公尺棲所生態:體稍延長,側扁。頭較大。吻短而圓鈍。眼大,上側位,眼間距稍小於眼徑。嗅囊每側1個、較大、圓形,位眼前方。口大,端位,口裂向上微斜。上頜長為頭長的0.76倍,其眼後部分約與眼徑等長,上、下頜具多行細齒,最內一行均稍擴大。鰓孔寬,鰓蓋膜分離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細長,約與最長鰓絲相等。鰓蓋後緣逐漸變尖,末端伸至胸鰭上方發光器稍後下方,約在該發光器與胸鰭基連線的中間稍後。體被薄圓鱗,極易脫落。側線較平直,位體側的中軸上。甲醛液浸本體呈褐色。鰓部及尾鰭基部色較深。眼虹膜藍黑色。眶前緣與鼻部背側及鼻部腹側發光器之間的色素膜深黑。各鰭色淡。發光器:鼻部背位發光器(Dn)1個,大而圓,位鼻囊上方,其上緣在眼眶上緣水平線之下;鼻部腹位發光器(Vn)1個,位眼眶前緣並沿眶前緣與鼻囊之間向上延伸呈一狹帶,上端與Dn相連接,下端止於瞳孔前緣垂腺稍前方,眶前位發光器(Ant)1個,在Dn的後上方,較身體一般發光器略小;鰓蓋位發光器(Op) 2個, Op1較小;鰓被架位發光器 (Br)3個;胸鰭上方發光器(PLO)1個,位胸鰭基與側線之間,距側線較近,其間距約為同胸鰭基間距的1/2;胸鰭下方發光器(PVO)2個,PVO1在PVO2前下方;胸部發光器(PO)5個,PO1與2PVO排成一斜線,與PO2間距較寬;PO4顯著抬高,在PVO2水平線略上,PO5位置稍抬高;腹部發光器(VO)5個, VO2及 VO3抬高,與VO1呈一斜線;腹鰭上位發光器(VLO)1個,位腹鰭基與側線中間;臀鰭上方發光器(SAO) 3個,排成一斜線,SAO1在 VO5稍後上方,SAO1,2相距較近,SAO3位背鰭末端垂線稍前,緊靠側線下方,上緣與側線相接觸;臀鰭前部發光器(AOa )5個,第1個位置顯著抬高,在第2個上方;臀鰭後部發光器(AOp )5個,第1個在臀鰭基末端上方;體後側位發光器(Pol)2個,連成垂線,上(Pol)較脂鰭基前,緊靠側線下方,上緣與側線相接觸;尾鰭前位發光器(Prc)4個,排成一平緩淺弧線, Prc4在側線下方,之間距離約為其本身直徑的2倍。緊靠PLO下方具一大的發光鱗,其垂直直徑約為PLO的3倍。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3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Scorpaenopsis oxycephala (尖頭擬鮋)-資源代表圖
web Scorpaenopsis oxycephala (尖頭擬鮋)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Scorpaenopsis oxycephala(尖頭擬鮋)俗名:尖頭擬鮋、尖頭石狗公、石獅子、虎魚、石崇、石狗公、沙薑虎、石降、過溝仔、臭頭格仔、石頭魚棲息深度:1 - 25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略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85-3.25倍。頭中大,標準體長為頭長之2.35-2.5倍,棘稜具明顯的鋸齒狀。眼小,頭長為眼徑之5.65-6.8倍 (體形較大標本:4.95-5.4倍),上側位;眼球高達頭背緣。頭長為眼間距之5.7-6.95倍。口中大,端位,斜裂。吻部延長,頭長為口長之2.7-3.05倍。眶下脊具4棘,第一棘位於淚骨上,其角度較其他棘還直立。眼上脊向側面延伸超過眼睛後緣,此特徵於成魚明顯。兩眼後棘尖端之間寬度為眼徑之1.2-1.3倍。鼓棘與眼後棘長度相同,與其餘棘明顯分開。眼間脊不發達,始於鼻孔中央或後緣至眼間距後側,無向側面分開並與鼓棘連接。中間眼間脊發達 (middle interorbital ridge) 發達,起始於鼻孔後緣延伸到達或接近眼間距中央。頂骨間無縱向隆起的脊。上鰓蓋棘不分岔。枕骨凹陷淺或不凹陷,無脊將其與眼間距分開。鱗片小,櫛鱗;鰓蓋棘之間無鱗。成魚眼上無觸角,但部分幼魚眼上具觸角。頦部具指狀皮瓣。側線上側位,斜直,後半部平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側線縱鱗列:59-67。背鰭低矮,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通常第三棘最長,具硬棘 XII,軟條 9;臀鰭具硬棘 III,軟條5;胸鰭圓寬,無鰭條分離,軟條18-20;腹鰭胸位,延伸至肛門,具硬棘 I,軟條5;體色褐色或褐紅色且帶斑駁雜斑,眼眶下緣至頰部具1黑褐色或褐紅色三角形斑帶,吻部尖端至上唇具1狹長黑斑。(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棲所生態:本種主要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環境,水深1-250m。具偽裝能力,時常隱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由紅海與南非的索德瓦納灣到馬里亞納群島,北至臺灣;在密克羅尼西亞的帛琉與關島;可能更廣泛分布。漁業利用:除學術研究外,經濟價值不大。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地球科學∕四季變化∕地球會晃動?-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球科學∕四季變化∕地球會晃動?
蘇明俊/樹德科技大學國中9年級
四季變化的描述內容適合於國民中學學生的需要。學習物件:哪一天最冷、一年有幾天、每個月有幾天、地球會搖擺、製作一個圭表。
點閱數7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3-09-27
生活科技∕冷氣機∕冷氣的運轉-資源代表圖
web 生活科技∕冷氣機∕冷氣的運轉
溫嘉榮/樹德科技大學國中7-9年級
本學習物件主要是從熱的傳導、轉換、冷氣的構造(冷卻風扇、冷凝器、蒸發器、壓縮機等等)、冷氣的功率配合MST來分類學習。接著有趣的實驗,讓學生瞭解溫度的變化以及冷氣安裝的最佳位置。
點閱數268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3-09-27
地球科學∕太陽系八大行星∕火星知多少?-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球科學∕太陽系八大行星∕火星知多少?
蘇明俊/樹德科技大學國中9年級
對太陽系家族的認識適合於國民中學學生的需要。學習物件:認識太陽系家族的成員並學會依照行星的特性將行星加以分類。
點閱數159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3-09-27
緬梔花-資源代表圖
web 緬梔花
蔡婉緩/新竹市政府教育處國小1-6年級
夾竹桃科植物緬梔花
點閱數27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