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210
Pterois radiata (輻紋簑鮋)-資源代表圖
web Pterois radiata (輻紋簑鮋)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terois radiata(輻紋簑鮋)俗名:輻紋簑鮋、軸紋簑鮋、獅子魚、長獅、魔鬼、國公、石狗敢、虎魚、雞公、紅虎、火烘、石頭魚棲息深度:- 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側扁。頭中大,棘稜具明顯的鋸齒狀。眼中大,上側位;眼眶略突出於頭背;眶上骨皮瓣小或缺如。口中大,斜裂,上下頜等長;下頜無鋸齒狀緣,亦不被有細鱗;吻僅具1對短鬚;鼻瓣短。淚骨寬大且方形,外側具數個小棘,上緣具1短小之關節突起;下緣前葉角形,外側具1短小之關節突起。眼眶下具5個眶下骨。眶前骨中部具5輻射狀感覺孔管。前鰓蓋骨3棘;鰓蓋骨具1扁棘,刺前無稜。下鰓蓋骨及間鰓蓋骨無棘。額骨光滑,眶上稜高凸,具微小眼前棘與眼後棘各一個;眼間額稜不明顯,無棘。側篩骨光滑,眼前棘不明顯。眶上稜高凸,眼上棘和眼後棘皆不明顯。眼間具額稜1對,低平,後端具1額棘;頂骨光滑,頂稜高,後端具1頂棘;眼後至側線前端具1-3微小蝶耳棘;翼耳棘1個,低鈍;後顳顬棘1個;肩胛棘2個,圓鈍;無脈棘。前額骨高突,吻背後部橫凹,眼間距凹入。吻端具一對細尖皮鬚;前鼻孔後緣具1短皮瓣;眶前骨下緣具2細尖皮鬚;眼上棘有1細尖皮鬚;前鰓蓋骨後下緣具2細尖皮鬚;上下頷、眼前棘、眼後棘、眶下稜、頂棘、眼球、鰓蓋骨、頰部、體側及鰭上無明顯皮瓣。鱗片較大,弱櫛鱗。頭部、胸部及腹部鱗片細小;吻部、上下頷、眶前骨、眼間隔、頭部腹面及鰓蓋條部無鱗;眼間距及頸部無鱗;眼後方、頰部、鰓蓋大部分及間鰓蓋骨上部具鱗片;胸鰭基部具鱗;背鰭、臀鰭、腹鰭及尾鰭無鱗。側線上側位,前端淺弧形,後端平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長且大,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鰭膜凹入而近基底,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第七至第八硬棘最長,最後2硬棘最短,具硬棘 XII,軟條 11;臀鰭起始於背鰭第一軟條下方,鰭長度較背鰭軟條短,鰭條後方延伸至背鰭前半部,具硬棘 III,軟條6;胸鰭寬長,下側位,無鰭條分離,長度超過尾鰭基部,無分枝鰭條,軟條16;腹鰭延長且大,胸位,具硬棘 I,軟條5;尾鰭圓形。體紅色,具5-6條白色細長橫紋,橫紋接近鰭基部處分岔呈Y字形,尾柄處具2條白色細長縱紋;背鰭紅色,硬棘與末端白色;胸鰭及腹鰭通常為紅色或紅褐色,鰭條白色;背鰭軟條部、臀鰭及尾鰭皆淡色,軟條紅色。(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珊瑚、碎石或岩石底質的礁石平臺;也被發現於岸邊到外礁區中有掩蔽的潟湖與洞穴區等。有時會形成小群魚群。棲息深度通常在水淺的區域,但是有報告發現於 80 公尺深處。在大洋性的漂浮階段時,可以移動很長的距離,並且遠離原棲地到亞熱帶區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非及南非,東至日本南部、萊恩島(Line Is.)及馬貴斯群島(Marquesas Is.),南至西澳洲、澳洲昆士蘭、新克里多尼亞島(New Caledonia)及東加群島(Tonga Is.)。臺灣分布於西南部、南部、東北部、澎湖、綠島及蘭嶼。漁業利用:中小型魚類,除學術研究及水族觀賞外,偶有人食用。已能人工繁殖,在水族商業上具有經濟性。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99-1國二自生第一次段考試卷-資源代表圖
web 99-1國二自生第一次段考試卷
顏慧佳/縣立福豐國中國中8年級
99-1國二自生第一次段考試卷
點閱數194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10-12-23
紙杯車競賽10-資源代表圖
web 紙杯車競賽10
黃美玲/桐林國小國小1年級
紙杯車競賽
點閱數230
下載數45
修改日期:2011-11-15
無尾鳳蝶-資源代表圖
web 無尾鳳蝶
張滄敏/市立海山國小國小3-6年級
展翅休息的無尾鳳蝶
點閱數408
下載數15
修改日期:2011-12-12
鴨腳木-資源代表圖
web 鴨腳木
劉勁松^陳易立/大鞍國小國小5年級
名稱:鴨腳木科名:五加科學名: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別名:鵝掌柴、江某原產地:台灣、中國南方、中南半島、琉球特徵:掌狀複葉,樹形挺拔、樹皮成灰褐色,枝條水平展開,綠意盎然成傘蓋狀,樹形塔形、傘形,秋、冬時開花,花後結出細長條形莢果,長約30-60公分。用途:觀賞台灣原生種:是
點閱數26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1-11-15
Parapercis maculata (中斑擬鱸)-資源代表圖
web Parapercis maculata (中斑擬鱸)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arapercis maculata(中斑擬鱸)俗名:中斑擬鱸、海狗甘仔、狗、舉目魚、雨傘閂、花狗母海、沙鱸、棲息深度:1 - 25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近似圓柱狀,尾部略側扁;頭稍小而似尖錐形。吻尖而平扁。眼中大,上側位,稍突出於頭背緣。口中大,略傾斜;上頜略短於下頜;頜齒呈絨毛狀齒帶,外側列較大,下頜前端具犬齒8枚;鋤骨具齒,腭骨無齒。體被細鱗,側線簡單而完全;側線鱗數58-60。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淺缺刻,具硬棘V,軟條21-22;臀鰭硬棘I,軟條18-19;胸鰭軟條17;尾鰭圓形,上葉第2-4軟條會延長尖出。體背側淡紅褐色,腹面白色;體側腹面具6個似四邊形暗紅褐色斑點,並以狹窄地連接到體背比較不明顯且像鞍狀斑的深色的斑點上。尾鰭下葉第3-4軟條深紅褐色。腹面各鰭白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沿岸水淺的河口區與有遮蔽的近岸海灣,棲息深度可達大約 25 公尺。以魚類及底棲甲殼類動物為食物。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波斯灣到日本南部。臺灣分布於北部、東北部、西南部、南部及澎湖海域。漁業利用:中小型魚,可食用,唯魚體大小不一,亦常作下雜魚處理。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生物∕消化∕膽囊-資源代表圖
web 生物∕消化∕膽囊
陳信穎/彰化縣陽明國中國中7年級
本學習單元適合國中一年級自我學習及教師教學媒體之使用。
點閱數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3-09-27
PKc-Va-10-2_電磁感應實驗_ WSQ 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PKc-Va-10-2_電磁感應實驗_ WSQ 學習單
高中物理-李榕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PKc-Va-10-2_電磁感應實驗_ WSQ 學習單
點閱數6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1-17
章魚哥-資源代表圖
web 章魚哥
伍懿芳/久美國小國小2年級
章魚哥
點閱數872
下載數105
修改日期:2011-11-15
生物∕動物的協調與恆定∕排泄與恆定-資源代表圖
web 生物∕動物的協調與恆定∕排泄與恆定
陳雅芳/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中7年級
本學習單元適合國中一年級自我學習及教師教學媒體之使用。
點閱數8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