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967
Pristiapogon exostigma (單線鋸天竺鯛)-資源代表圖
web Pristiapogon exostigma (單線鋸天竺鯛)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ristiapogon exostigma(單線鋸天竺鯛)俗名:單線鋸天竺鯛、大面側仔、大目側仔棲息深度:3 - 40公尺形態特徵:體長圓而側扁。頭大。吻長。眼大。D. VII-I,9;A. II,8; P. 13; Ll.24-25;Tr. 2/7;GR.(1)3+1+9-10(3-5);Pred. S. 4;HL. 2.47-2.56;BD. 5.13-6.72 in SL;ED. 3.05-3.56;SnL 3.21-3.79;IS 5.09-6.54 all in HL。浸泡酒精後,體色淡黃;腹部較暗。由吻尖端到尾鰭基底有一黑色暗帶;尾鰭基底有一暗斑點且位於縱帶之略上方;第一背鰭前三棘之末稍帶黑色;背鰭、臀鰭亦各有一黑色細線平行基底;胸鰭透明。本種和Pristiapogon snyderi、P. fraenatus極類似。 然彼此可以藉極小的形態差異和體色區別。其中P. snyderi在體色和背鰭基底有較暗的顏色;而另外兩種其尾柄之圓點位置有別;P. exostigma之圓點位於側線終止之稍上方,而P. fraenatus則恰位於側線終止之中央。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礁石洞穴或暗礁下方。白天停留在岩礁下方或洞穴內,晚上則外出覓食多毛類以及其它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至萊恩群島等,北至臺灣、日本,南迄澳洲大堡礁。臺灣分布於南部、小琉球、綠島及蘭嶼等。漁業利用:通常以下雜魚處理,用作魚飼料,有時會曬成小魚乾自家食用,並無任何經濟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31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Callionymus filamentosus (絲鰭䲗)-資源代表圖
web Callionymus filamentosus (絲鰭䲗)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allionymus filamentosus(絲鰭䲗)俗名:單絲䲗、老鼠、狗圻棲息深度:16 - 10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縱扁。枕骨區具2個極低的骨質突起。鰓孔背位。前鰓蓋骨強棘為眼徑長之0.91-1.25倍,強棘末端強而平直,腹緣平滑而凸,基部具一強而直的倒棘,背緣具4-9個鋸齒狀之小倒棘。側線從眼延伸至尾鰭第三分支鰭條的末端,具一長的眼後分支,往下延伸,枕骨區及尾柄背部各具一條橫向側線連接體側二側線。雄魚第一背鰭低,但第一棘延長成絲狀,且與餘棘明顯分離;雌魚第一背鰭低,各棘不延長成絲狀,第一棘不與其餘各棘分離;雌、雄魚第二背鰭鰭緣平直或稍凹;背鰭與臀鰭除最後一鰭條外,其餘鰭條均不分叉;胸鰭延伸近臀鰭第二鰭條基部;尾鰭稍延長或圓形,雄魚尾鰭中央具2條絲狀延長。保存標本體色多變,白色、淡棕色至深棕色,背部具許多白點及黑點,側線下方具一列水平之棕斑,喉、頭、體之腹面全為白色;眼深灰色,雄魚眼下具一列深斑及白斑;第一背鰭顏色多變,雌魚通常在第三棘膜具一大黑眼斑,且第二棘膜具小黑點;雄魚在第三及第四棘膜間具一黑眼斑,或此區為黑色,但具一些不規則之白線及白點,而第二棘膜色淡,通常具一些黑點;雌、雄魚第二背鰭透明;臀鰭透明或白色,雄魚鰭緣通常為棕色;尾鰭上2/3處,或全尾鰭具大黑斑。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海岸的砂泥底部區域,向下至深度大約 100 公尺處。以小型底棲的無脊椎動物為食,主要為甲殼動物與蠕蟲。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南至莫三比克的 Delagoa 灣,向東至臺灣南部。漁業利用: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Pomacanthus semicirculatus (疊波蓋刺魚)-資源代表圖
web Pomacanthus semicirculatus (疊波蓋刺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omacanthus semicirculatus(疊波蓋刺魚)俗名:半環刺蓋魚、藍紋神仙、神仙(臺東)、店窗(澎湖)、崁鼠(澎湖)、藍紋(澎湖)、柑仔(澎湖)棲息深度:0 - 30公尺形態特徵:體略高而呈卵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平直。吻鈍而小。眶前骨寬突,不游離;前鰓蓋骨後緣及下緣具弱鋸齒,具一長棘;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小型圓鱗,腹鰭基底具腋鱗。背鰭硬棘XIII,軟條20-22;臀鰭硬棘III,軟條20-21;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尖形,略呈絲狀延長;腹鰭尖,第一軟條延長,達臀鰭起點;尾鰭鈍圓形。幼魚體一致為深藍色,體具若干白弧狀紋,隨著成長白弧紋愈多;中型魚體前後部位逐漸偏褐色,中央部位偏淡褐色,弧紋亦逐漸消失;成魚體呈黃褐色至暗褐色,體側弧形不顯,取而代之的是散佈許多暗色小點,前鰓蓋骨及鰓蓋骨後緣具藍紋,上下頜黃色,各鰭緣多少具藍緣,亦具藍色或白色小點。棲所生態:幼魚生活於較淺水域,成魚則棲息於珊瑚繁生的水域。具有領域性,會攻擊其它同類或不同類魚。以海綿、附著生物和藻類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自紅海及東非洲到斐濟,北到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及羅得豪島。臺灣各地岩礁及珊湖礁海域皆可見其蹤跡。漁業利用: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可存活於水族箱內。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Gymnothorax rueppellii (鞍斑裸胸鯙)-資源代表圖
web Gymnothorax rueppellii (鞍斑裸胸鯙)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Gymnothorax rueppellii(鞍斑裸胸鯙)俗名:鞍斑裸胸鱔、寬帶裸胸鯙、錢鰻、薯鰻、虎鰻、糬鰻(澎湖)棲息深度:1 - 3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吻部尖長。尖牙;頜齒及鋤骨齒單列,上頜口內眼窩部有 3-4 個長尖牙。脊椎骨數132-135。體色為淡褐至白色。體側具有 15-19 條褐色環帶;在頭部和軀幹前方的環帶在腹部不銜接,或僅略微銜接。暗褐色環帶的寬度和環帶間隔相當;大型標本由於環帶間隔的顏色逐漸加深,環帶愈不明顯。嘴角有黑痕;前鼻管黑色;口內部皮膚黑色。活體成魚頭頂部為黃色。棲所生態:性情羞怯;大多數時間皆躲藏在隱蔽物中。小型個體可在珊瑚礁岩岸的潮間帶潮池中被發現,魚體呈半透明;隨成長體色逐漸加深,頭頂部逐漸轉黃。喜歡捕食魚類。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非,東至夏威夷、土木土及馬貴斯群島,北至日本,南至澳洲等海域。臺灣東部、南部、小琉球、綠島及蘭嶼之岩礁區可見。漁業利用:一般可利用延繩釣、籠具誘捕等漁法。可供食用,顏色及斑紋漂亮,可飼養、玩賞。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Secutor insidiator (長吻仰口鰏)-資源代表圖
web Secutor insidiator (長吻仰口鰏)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Secutor insidiator(長吻仰口鰏)俗名:靜仰口鰏(靜鰏)、碗米仔、金錢仔棲息深度:5 - 150公尺形態特徵:體卵圓形而側扁,腹部之輪廓較背部為凸;體長為體高的2.12-2.36倍。眼上緣具二鼻後棘。口極小,可向前上方伸出;上下頜僅一列細小齒;下頜輪廓幾垂直;吻尖突。眶間隔深凹入。頭部不具鱗;體完全被圓鱗;腹鰭具腋鱗,背鰭及臀鰭具鞘鱗;側線明顯,但僅延伸至背鰭末端下方之前。體背綠褐色,體側銀白色。體背約具10條不連續的暗色垂直橫帶及斑點。吻緣灰白。自眼前端至頦部具一黑紋。胸鰭基部下側具黑色。背鰭第二至第六硬棘上部具黑色緣;其餘各鰭色淡;尾鰭色淡到淡黃色。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砂泥底質的沿海地區,亦可生活於河口區。群游性,一般皆在底層活動,活動深度較淺。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中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紅海,東至臺灣,南迄澳洲、大溪地。臺灣以西部、南部之砂泥底質水域、河口區及澎湖沿海為主。漁業利用:一般漁法以底拖網、待袋網、小型圍網或流刺網捕獲。肉質細嫩,適合煮湯,但魚體較小,所以大多當延繩釣之魚餌或以下雜魚般餵食高經濟價值之養殖魚類。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Turricula nelliae spurius (環珠捲管螺)-資源代表圖
web Turricula nelliae spurius (環珠捲管螺)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Turricula nelliae spurius(環珠捲管螺)棲所生態:潮下帶世界地理分佈:東海、南海、印尼、阿拉伯東部 (GO)台灣地理分佈:高雄,屏東縣東港,金門後湖,金寧,金城,龜山島,花蓮縣,台灣海峽南部,台灣東北海域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貝類資料庫 http://shelldb.sinica.edu.tw
點閱數21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1-05
ios
國圖到你家-資源代表圖
app 國圖到你家
吳承儒/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國圖到你家」透過網站、APP及數位電視機上盒提供TV版電子書、數位影音、主題推薦、好書推薦等多項圖書資源服務,內容來源為全國各政府機關之出版品及影音。可支援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需要,做為課堂輔助學習或課外延伸閱讀之載具,打造「國圖到你家」成為學生及教師的專屬智慧圖書館。
點閱數268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24-03-06
Liopropoma pallidum (蒼白長鱸)-資源代表圖
web Liopropoma pallidum (蒼白長鱸)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Liopropoma pallidum(蒼白長鱸)俗名:蒼白長鱸、鱠仔棲息深度:- 公尺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66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物理∕電磁鐵∕電磁鐵的特性-資源代表圖
web 物理∕電磁鐵∕電磁鐵的特性
吳坤璋/壽山國小國小1-6年級
本單元從電磁鐵和一般磁鐵的不同說起,讓學生了解電磁鐵的特性。並由電鈴、電磁鐵釣魚竿及旋轉娃娃單槓翻滾等實驗,讓學生了解電磁鐵的磁性的性質。本學習單元適合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生自我學習,教師亦可在教學中運用此單元內容進行教學與評量。
點閱數928
下載數25
修改日期:2013-09-27
光的反射-光、光疊和錄影機-資源代表圖
web 光的反射-光、光疊和錄影機
李璧如/五福國中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本單元藉由反射定律的模擬、撞球、平面鏡模擬、反光器、手電筒、湯匙等實驗,讓學生了解反射定律。並設計潛望鏡、光的黑洞、幻影等光的反射的應用的有趣實驗。本學習單元適合國小三年級至國中三年級學生自我學習,教師亦可在教學中運用此單元內容進行教學與評量。
點閱數208
下載數13
修改日期:201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