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5,970
Antennarius biocellatus (雙斑躄魚)-資源代表圖
web Antennarius biocellatus (雙斑躄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Antennarius biocellatus(雙斑躄魚)俗名:雙斑躄魚、五腳虎棲息深度:0 - 73公尺形態特徵:體側扁,卵圓形,腹部膨大,尾柄明顯。頭高大,頭背緣陡斜。吻短。眼小。口裂大,下頜突出;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具齒。鰓孔小。體表粗糙,被雙叉小棘。頦部有肉質小突起。背鰭硬棘具3棘,第I硬棘特化為吻觸手,其長約等於或稍短於第II硬棘,末端具釣餌(Esca),呈錐形皮瓣,上有許多細絲狀突起,第 II硬棘游離,第III硬棘高大,末端彎向後方;第二背鰭長,具軟條12;臀鰭具軟條6-7;腹鰭顯然短於胸鰭;尾鰭圓形。體為一致之橘紅色,體側具若干黑色斑紋,但不成平行之條紋狀。背鰭基部有一黃緣之黑色眼狀斑。棲所生態:淺海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在0-73公尺間,但一般皆發現於10公尺內。可生活於河口或淡水域。利用吻觸手頂端的衍生物-釣餌(Esca)及配合極具保護色作用的身體,可吸引別種小魚來覓食,然後出其不意地予以吞食。所產之卵,形成絲狀團狀,具有漂浮力。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尼、臺灣、菲律賓、新幾內亞、所羅門及帛琉等海域。臺灣發現於南部海域。漁業利用:罕見且魚體小型,除學術研究外,不具食用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PEb-Va-2-4_一維空間的等加速運動數學式-沒有時間函數_引導討論WSQ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PEb-Va-2-4_一維空間的等加速運動數學式-沒有時間函數_引導討論WSQ學習單
高中物理-李榕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PEb-Va-2-4_一維空間的等加速運動數學式-沒有時間函數_引導討論WSQ學習單
點閱數20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4-04-25
植物的根-資源代表圖
web 植物的根
施宏明/縣立育仁國小國小3年級
植物的根電子書
點閱數120
下載數13
修改日期:2011-09-28
Simenchelys parasitica (寄生鰻)-資源代表圖
web Simenchelys parasitica (寄生鰻)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Simenchelys parasitica(寄生鰻)俗名:寄生鰻、合鰓鰻棲息深度:136 - 2620公尺形態特徵:體表具有鱗片,體色為黑褐色,鱗片的形狀為拉長的橢圓形,排列形狀似籃子狀編織紋,眼睛前上方有一後鼻孔,前鼻孔接近吻端與後鼻孔平行,前鼻孔與後鼻孔開口處皆有環狀突起,鰓蓋前下頜有2個感覺孔,前鼻孔有1個感覺孔。背鰭前脊椎骨數14,肛門前脊椎骨數46,總脊椎骨數119,胸鰭鰭條數15-16,尾鰭鰭條數17,肛門前側線孔數36,背鰭至側線的鱗片數10-12。形質測量上,各部位與體全長TL的百分比:肛門前長度12.8%,尾長5.6%,軀幹長3.3%,鰓孔位體高6.4%,肛門位體高6.2%,背鰭前長14.9%,頭長9.4%,側線長89.1%;與頭長HL的百分比:上頜長6.8%,下頜長6.3%,眼窩間距34.9%,吻長20.8%,眼徑長16.2%,胸鰭長52%,鰓孔長26%。各部位與體全長TL比例:肛門前長7.84,尾長17.88,軀幹長29.9,鰓孔位體高15.7,肛門位體高16.3,背鰭前長6.7,頭長10.6,側線孔長1.1;各部位與頭長HL比例:上頜長14.6,下頜長16,眼窩間距2.9,吻長4.8,眼徑6.2,胸鰭長1.9,鰓孔長5.9。(陳鴻鳴、楊瑋庭)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大陸斜坡與深淵區上層之深海底棲性魚種,為棲息深度在400公尺以上之優勢魚種,本種具有咬食大魚肌肉、死魚,或無脊椎動物之習性,不僅腐屍中有發現,在活體中也曾發現其存在,適合在4-7度的水溫,在較寒冷地區之淺海即可發現。地理分佈:全球性分布。臺灣各地海域多有分布。漁業利用:數量頗多,非經濟性魚種,僅供下雜魚利用及學術研究使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2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1-10-24
主題研究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主題研究學習單
宋秉璋/楠西國小國小4-6年級
讓學生利用學習單分組討論主題研究的題目並擬定實驗設計的方式及需要的物品方便控制每週的進度
點閱數795
下載數28
修改日期:2022-02-14
李煒鈞的故事-資源代表圖
web 李煒鈞的故事
江湘怡/縣立東寶國小國小6年級
李煒鈞的故事
點閱數619
下載數15
修改日期:2010-08-11
Mothers' Love-資源代表圖
web Mothers' Love
黃薁錤/忠義國小國小2-6年級
The baby elephant sees the mice. Let’s dig a hole. Oh, no. I can’t dig a hole. The baby elephant sees the cows. Let’s milk. Oh, no. I can’t milk. The baby elephant sees the fishes. Let’s swim. Oh, no. I can’t swim. I can do that. There you are.
點閱數228
下載數12
修改日期:2012-12-07
橫帶人面蜘蛛-雌蛛-若蛛-2-資源代表圖
web 橫帶人面蜘蛛-雌蛛-若蛛-2
左漢榮/水尾國小國小3年級
中名:橫帶人面蜘蛛學名:Nephila clavata L. Koch,1877科名:長腳蛛科 Tetragnathidae說明:圖為橫帶人面蜘蛛雌蛛。雌蛛體長約20-30mm,背甲黑褐色被有灰白色毛。腹部長橢圓形,腹部背面具有五條黃色橫帶,因而得名,側面可以看到一條明顯的紅色橫帶。雄蛛體型遠比雌蛛小,體長僅約6-10mm,腹部背面不具橫紋。常見於山地地區灌木叢間結網。
點閱數868
下載數109
修改日期:2010-10-13
Gorgasia taiwanensis (臺灣園鰻)-資源代表圖
web Gorgasia taiwanensis (臺灣園鰻)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Gorgasia taiwanensis(臺灣園鰻)俗名:臺灣園鰻、糯米鰻、穴子鰻、臭腥鰻、海鰻、沙鰻棲息深度:1 - 25公尺形態特徵:身體極度延長呈細圓柱狀,尾部側扁,頭部及身體呈淡褐色,全長為鰓孔位體高及肛門位體高之62.0-85.5及69.8-98.5倍;肛門約位於全長前1/3-1/2處,肛門前長佔全長的37-41 %;尾長適度延長,其長度約為肛門前長的1.5-1.7倍;尾端較硬,不易彎折,尾部末端鰭條極度退化,肉眼幾乎無法看見;背鰭起點略後於胸鰭基部;奇鰭幾乎為透明且不具任何斑點,鰭條不分節;胸鰭退化為圓形、褐色,位於體高中點;鰓孔小;全長為頭長之20.6-25.0倍,吻端短呈圓鈍狀,口裂上傾,末端約位於眼睛水平中點下方,下顎略長於上顎,吻長小於眼直徑,吻長為眼直徑之0.6-0.9倍;眼睛大,約占頭長的16-22 %;嘴唇發達,具上、下反摺之游離唇瓣;前鼻孔為短管狀,鑲嵌於上唇前端,後鼻孔為圓形。上眼窩有5個感覺孔,下眼窩有4個感覺孔,前鰓顎有9個感覺孔,顳骨接合處有6個感覺孔;肛門前背鰭鰭條數為168ca.-185ca.;背鰭前側線孔數6,胸鰭前側線孔數5-6,肛門前側線孔數39-40;背鰭前脊椎骨數9,肛門前脊椎骨數65ca.,血管閉合處前脊椎骨數74ca.,總脊椎骨數169。Shao (1990)發表此世界新種,沈等 (1993)提及此種為臺灣墾丁海域之特有種,應特別加以保育,但近年來亦有於臺灣海域以外的採集記錄,如Miller et al. (2011)中所記載的印尼及日本,故應取消其特有種的定義,但由於其特殊的生態習性,仍應該維持保育。棲所生態:棲息於珊瑚礁沙質底海域,會利用尖且較硬的尾部鑽沙,將身體埋在沙洞中,露出頭部及一小部分身體隨海流晃動,主要攝食小型浮游生物,通常為獨居性群體生活。地理分佈:分布於西太平洋海域。臺灣海域目前出現在南部的墾丁、綠島海域。漁業利用:量少;具潛水觀光觀賞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11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Hemibarbus labeo (唇)-資源代表圖
web Hemibarbus labeo (唇)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Hemibarbus labeo(唇)俗名:唇、竹篙頭、、真口魚、竹竿頭棲息深度:5 - 20公尺形態特徵:體延長,略側扁,腹部圓形。頭大而尖。吻長而突出。口下位,弧形,唇厚而發達,口部可略向前下方伸出。咽頭齒3列,齒式5.3.1-1.3.5。鰓耙數15-20。有鬚1對。體被中小型的圓鱗,有銀色光澤;側線完全而略平直。背鰭硬棘 III,分枝軟條 7-8;臀鰭 3(不分枝軟條)+6(分枝軟條);胸鰭末端不達腹鰭起點。體呈銀白色,體背側呈淡青綠色,腹部白色。幼魚的體側具有一縱列8-10個不明顯的黑斑,成魚則消失。棲所生態:初級淡水魚。喜棲息於水流略急而寬廣水域的潭區中下水層,平常大多群游在水域底層。在大雨過後,河水暴漲且變得混濁時,則較為活躍而到處覓食。主要以水生昆蟲、蝦或螺類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中國大陸、越南北部、朝鮮半島、俄羅斯及臺灣。臺灣原本主要分布於淡水河流域,但近年來本魚種已被人為放流至包括瑪鋉溪、後龍溪、花蓮溪等原本不產的河系。漁業利用:主要以垂釣捕獲,全年可釣。中大型食用魚,煎、炸、紅燒皆宜。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8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