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4
歷史-馬場町刑場-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馬場町刑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馬場町刑場,目前改建為馬場町紀念公園,原址為日治時期日本陸軍設立之臺北練兵場,作為步兵操練與騎兵訓練的場所,後曾改為飛行場。1950年代民國初期,該地成為槍決政治犯的刑場,是白色恐怖期間執行死刑人數最多的地點之一,確切人數難以考證,推估於1954年停止使用。為紀念在此遭難者,2000年將原址改建為紀念公園,園內設有紀念丘與碑文,成為社會大眾追思與反思歷史的重要場所。公園象徵對人權與歷史記憶的尊重,也見證臺灣民主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轉折。
點閱數645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山藤丸(Yamafuji Maru)-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山藤丸(Yamafuji Maru)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山藤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屬於日本山下汽船公司的運輸船,原為英國製造的B型戰時標準船,1920年於加拿大建成,歷經多次轉手後於1937年售予日本山下汽船公司並改為現名。,沉沒於澎湖群島附近。關於該船沉沒的原因有兩派說法,根據美國紀載,山藤丸是被美國的長鬚鯨號潛水艇發射的魚雷擊中而沉沒;根據日本紀載,山藤丸是在澎湖群島附近觸礁沉沒,目前已在澎湖附近觸礁沉沒的紀載較符合史實,為普通海難事故,並非戰爭攻擊。出水遺物包括銅管、金屬窗框、瓷器殘片等。該遺址保存完整,具重要歷史與考古價值,為認識二戰時期日本海運及澎湖戰時歷史的重要見證。
點閱數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后里馬場-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后里馬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后里馬場,其淵源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是當時臺灣總督府經營的產馬牧場。二次世界大戰後,馬場曾先後隸屬於臺中縣農會及軍事管制之下。直至民國四十一年,正式納入國防部聯勤種馬牧場的管轄,成為培育優良種馬以及訓練國防騎兵的重要基地。在臺灣亞熱帶的地理環境下,后里馬場能成為珍貴的種馬繁殖地,展現其獨特性。民國八十六年,臺中縣政府將馬場的管轄權委託予后里鄉公所,轉型朝向觀光休閒遊憩的方向發展。民國九十九年,后里馬場的管理權責歸屬於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迎接各地觀光遊客。馬場不僅是人們休憩遊玩的場所,更是一處能讓人們感受歷史氛圍的珍貴場域。
點閱數11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南庄事件史蹟-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南庄事件史蹟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南庄事件發生於1902年,是賽夏族與泰雅族歷史中的重大事件,亦深刻影響南庄地區的族群發展與社會變遷。事件當日,在日本殖民政府舉行的歸順式上,泰雅族薛大佬遭設計槍殺、賽夏族日阿拐受傷逃逸,造成數十人犧牲。史蹟如南江水岸公園與南庄國小周邊地區,皆為事件現場與紀念空間。該事件留存大量日本文獻,經學者詮釋及地方耆老口述,事件脈絡清晰,具有極高歷史真實性與記憶價值。今日,族人與在地居民於萬善諸君之義塚舉辦慰靈活動,展現族群和解精神,使此地成為和平與反思的重要象徵。事件亦為賽夏族歷史的轉折點,其影響延續至語言、文化與社會制度等層面。
點閱數14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桃園三層地區陂圳系統-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桃園三層地區陂圳系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三層圳的上游,由白石陂、龍過脈陂、慈湖以及牛角湳陂等陂塘串聯而成,共同供應下游水源的灌溉,使得灌溉區域的稻田得以擴展。其中,白石陂與龍過脈陂更展現了獨特的塘涵水利技術,精準地調控著水量,映照著人類順應自然、與土地和諧共生的珍貴畫面。而新福圳其開鑿是由工程師們巧妙地利用天然地形,將遠在十多公里之外的水源,透過越域引水的概念,成功地將水流導引至新福圳1號池及1-1號池蓄存使用。新福圳正是這種因地制宜、永續利用水資源的經典範例。以歷史角度來看,清道光八年(西元1828年),三層地區便已開鑿了牛角湳陂,其後龍過脈陂與慈湖相繼落成。到了日治時期的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白石陂也經歷了重修。而民國五十三年(西元1964年)興建新福圳1號池及1-1號池。
點閱數1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明清金門城遺跡-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明清金門城遺跡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金門城創建於明洪武20年,西元1387年,為明代衛所制度下的重要海防據點。歷經明永樂年間城牆增築、抗倭名將俞大猷駐守、南明魯王寄蹕及清初遷界等歷史變遷,城跡見證金門軍事、防禦與聚落發展之歷程。城牆以夯土與花崗石構築,反映明初築城工法;城內外留有虛江嘯臥碑碣群、文臺寶塔、古街遺構與魯王疑塚等文物。此地尚保留歷史風貌,延續無形文化如城隍祭典,顯示整體文化連續性。作為我國唯一留存的明代千戶所城,金門城具高度稀少性與不可取代性。2022年,金門縣政府登錄其為縣定史蹟,確認其作為歷史事件定著空間的文化資產價值。
點閱數15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macacukes石門古戰場-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macacukes石門古戰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石門古戰場位於屏東縣牡丹鄉與車城鄉交界處,為1874年牡丹社事件中石門之役的戰場。當年日本以琉球漂民事件為由出兵臺灣,與排灣族牡丹社、高士佛社發生激戰。其中最激烈的戰事即發生於石門峽谷,原住民據險抵抗,牡丹社頭目Aruqu父子等奮戰而亡,戰況慘烈。此役不僅是牡丹社事件的關鍵戰役,也展現原住民族捍衛家園的堅定決心。該地保存多處歷史遺跡,如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忠魂碑及琉球藩民墓等,具高度歷史價值。2023年9月15日,石門古戰場被登錄為屏東縣史蹟,是見證臺灣原住民族抵禦外侮、書寫近代史的重要場域。
點閱數10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地籍測量的演進-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地籍測量的演進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小3-4年級
臺灣地籍測量起始於明鄭時期,最初為賦稅與土地開墾需求而進行簡略清丈。清光緒年間,劉銘傳推動清丈,建立地籍制度,留下堡圖與魚鱗冊等圖冊。日治時期則實施臺灣首次完整的地籍調查,採歐洲測量技術,建立庄圖及土地台帳。光復後政府沿用日治地籍成果,並陸續辦理未登記土地測量,如山坡地、原住民保留地、海岸地等,進一步推進地籍完善。由於原圖紙老舊、精度不足,自民國45年起辦理地籍圖修正及重測,並自65年度起展開全臺地籍圖重測工程,提升測量精度至1/500比例,透過融入電腦自動化繪製,有效提升地籍測量效率和管理的方便性。
點閱數8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聽童謠認識臺灣——探究《唐老鴨遊寶島》: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聽童謠認識臺灣——探究《唐老鴨遊寶島》:1式教案、4式學習單
吳俐穎老師/嘉義縣私立協同高級中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1式教案、4項任務學習單
點閱數251
下載數12
修改日期:2025-02-12
一日昭和廣告人: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一日昭和廣告人:1式教案、4式學習單
陳怡璇老師/桃園市立永豐高級中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1式教案、1項活動學習單
點閱數241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