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29
地名會說話: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地名會說話:1式教案、4式學習單
陳慧萍/金門縣立金城國中國中7-9年級
對於地名,學生常有「只知其名、不知其義」的現象,故難以自主覺察過去地名雅化議題背後蘊含的文化意涵與權力視角。是以本教案為配合國中地理科九下的課程所設計,在三節課當中,將教學重點放在認識地名如何隨時代、族群、政權更迭而改變,並討論「不雅」與「文雅」的標準是如何被建構的。因此課程將運用臺史博典藏網、國家文化記憶庫、母語地名故事與地名資訊服務網等數位資源,並搭配澎湖、臺北、馬祖等地名變遷案例,讓學生在閱讀、比對與討論中理解地名從在地生活經驗出發,卻可能因外來政權或官方力量被重新命名,甚至導致原有文化記憶淡化。本教案希望在學習的引導下,學生能說明地名雅化的目的與影響,並從多元角度審視「不雅」與「文雅」的定義,以培養批判性思考與多元文化的素養。
點閱數5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自我創造與創造新生事物的臺灣女性:咱臺灣-資源代表圖
video 自我創造與創造新生事物的臺灣女性:咱臺灣
數位創新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日本時代的社運,女性也是重要的參與者! 影片從日本時代的社運歌曲[咱臺灣]創作背景出發,說明臺灣第一批唱片公司的簽約歌手——林氏好,不只參與社運歌曲演唱,也積極投身婦女運動 .證明日本時代的女性不只是歷史的配角,而是主角 .
觀看次數37
修改日期:2025-10-27
族群之間的中介者:臺灣原漢界址圖-資源代表圖
video 族群之間的中介者:臺灣原漢界址圖
數位創新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一幅長達 9 公尺的地圖,究竟藏了什麼秘密? 影片從〈臺灣原漢界址圖〉出發,圖上複雜的紅、藍線標示著區隔漢人與原住民的「番界」。沿線的「界碑」、「土牛」與「隘」,都顯示政府試圖劃出清楚界線。這張地圖不僅展現了清代臺灣特殊的族群關係,更是理解當時社會樣貌的關鍵線索。
觀看次數21
修改日期:2025-10-27
在戒嚴體制下遭受控制的普通人民:寫有反共標語的新婚賀卡-資源代表圖
video 在戒嚴體制下遭受控制的普通人民:寫有反共標語的新婚賀卡
數位創新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尋常的新婚賀卡,上面卻印著反共標語? 影片從這張新婚賀卡,看見戒嚴時期無孔不入的政治宣傳 .當時政府規定,從作業簿、火柴盒到信封,所有印刷品都須加印反共標語並經審查 .這些標語鋪天蓋地,高度介入人民生活,目的是為了潛移默化地影響思想 .
觀看次數77
修改日期:2025-10-27
族群之間的中介者:岸裡社總土官潘敦仔畫像-資源代表圖
video 族群之間的中介者:岸裡社總土官潘敦仔畫像
數位創新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一幅清朝官員打扮的人物像,主角竟然是臺灣的原住民? 影片藉由岸裡社總土官「潘敦仔」的畫像,介紹這位 18 世紀在官民間遊走的的「中介者」。潘敦仔在時代變遷中主動做出選擇,為家族爭取有利位置,讓我們看見原住民在帝國統治下的另一種面貌。
觀看次數18
修改日期:2025-10-27
暗暗內含光-資源代表圖
web 暗暗內含光
范佳莉/金城國中國中9年級
金門,古稱浯洲,為臺灣於二戰結束後及冷戰期間的重要戰略前哨。1949年古寧頭戰役、1954年九三砲戰及1958年八二三砲戰等重大軍事事件,這些關鍵歷史事件深刻影響了臺灣的政治局勢自1958年八二三砲戰以後,金門與馬祖進入長達21年的「單打雙不打」局勢,形成持續高壓的軍事對峙狀態。期間,島上廣泛建設碉堡、防空洞與射擊掩體等防禦設施,形塑出濃厚的戰地景觀。漫長的對峙也讓當地民眾生活在恐懼中,對現代的學生來說,這些戰地遺跡往往是陌生的風景,他們難以想像這些軍事設施曾真正上過戰場,而祖父母、父母世代卻真切經歷過那段動盪歲月。本教案《暗暗內含光》以「戰爭無分晝夜、無分地域」為命名寓意,課程自視覺藝術切入,探討符號與色彩在軍事中的功能與象徵意涵,並從不同戰鬥場域的環境出發,幫助學生理解戰爭生活的多面向。藉此,讓學生思考當前和平生活的得來不易,理解這份安穩,正是先人於黑暗中堅守所換來的光明。本課程設計亦著重於引導學生實地探索金門戰地文化資產,從歷史脈絡中深化文化認同,並藉由災害應變與防護議題,提升面對突發事件時的自我保護能力,落實全民國防教育的核心價值,並培養具備歷史感、文化感與安全意識的現代公民。
點閱數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誰的芭比?: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誰的芭比?:1式教案、4式學習單
賴胤曄/國立竹東高中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芭比娃娃曾經風靡全球,以亮麗外型和多變造型深受孩子喜愛,也留下了豐富的影像與討論資料,非常適合作為中學生探究文化現象的題材。本教案規劃給高中二年級歷史科「探究與實作」課程,透過芭比所折射的女性形象與性別議題,引導學生思考不同时代對女性的想像與期待。課程中,學生將透過學習單操作,練習使用臺史博的「臺灣女人」以及「國家文化記憶庫2.0」網站等數位資源,進行資料搜尋與交叉比對,並比較不同年代女性形象的轉變。期待學生能在三堂課、四份學習單的歷程中,熟悉數位資源的歷史探究方法,培養對性別議題的敏感度與批判思考能力,並能善用證據發展出自己的觀點。
點閱數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從時人報紙看臺灣史上首次選舉: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從時人報紙看臺灣史上首次選舉:1式教案、3式學習單
數位創新中心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從時人報紙看臺灣史上首次選舉》是一份國中歷史科的教學教案,適用於七、八年級學生,由臺北市濱江實驗國民中學歐佩怡老師設計。教案以日治時期1935 年的地方議員選舉為核心主題,旨在透過史料分析,培養學生的歷史探究與批判性思考能力。教案分為四節課,結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近代臺灣報刊資料庫以及其他線上資源,運用各式學習單分階段引導學生理解臺灣首次選舉的背景與意義。課程從「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新報」等報紙史料出發,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資料蒐集、選取進階關鍵詞、摘要新聞報導,並進行時代現象的歸納與反思。同時,教案強調對史料的可取得性與來源撰寫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學術規範意識。學習目標涵蓋認知、技能與情意三層面,學生將了解日治時期選舉制度的限制性,辨析日臺人在選舉中的待遇差異,並比較其與現代選舉的異同。教案不僅深化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識,還引導學生從時代脈絡理解歷史現象,提升其對民主進程與公民意識的體悟。
點閱數4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樂為世界人—文化協會在臺灣: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樂為世界人—文化協會在臺灣:1式教案、3式學習單
陳威廷/台南市立永康國中國中7-9年級
《樂為世界人—文化協會在臺灣》教案以「紀念日—人物—事件」三線並進,帶領學生思考在殖民處境下,非武裝的文化啟蒙如何形塑公共意識並推動社會改變?本教案適用對象為國中八年級歷史科,預計2節課。課程運用臺史博「樂為世界人」網站為主,輔以「國家文化記憶庫2.0」圖像檢索,透過三份學習單,引導學生比較林獻堂與蔣渭水、辨識文協活動與受眾、評估宣傳策略與其社會影響。期待能藉此讓學生練習如何有效查找並比對數位史料,重構文化啟蒙與政治社會運動的脈絡,並提出具證據的歷史解釋,進而以創意任務的方式展現公民關懷與歷史思辨。
點閱數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0-27
在近代浪潮裡延續傳統的人群:保正章-資源代表圖
video 在近代浪潮裡延續傳統的人群:保正章
數位創新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一枚日本總督府發行的徽章,為何刻著清代的官職「保正」? 影片藉由「保正章」,說明日本政府並未廢除清代的保甲制度,反而選擇沿用 .總督府透過表揚與授予徽章,並發行《保甲常識讀本》等方式,利用這個傳統組織來推動衛生、警察、農業等現代化工作,展現了另類的「舊瓶裝新酒」 .
觀看次數30
修改日期: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