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976
文化保存-愛國東路3號-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愛國東路3號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台北市的大安區曾經有一座佔地19公頃的監獄,歷經台灣的日本殖民時代、戰爭與威權政治,見證了許多歷史事件。這座監獄始建於1900年,並於1904年完工,為東亞最先進的放射型設計,象徵著殖民政府的統治力量。監獄不僅關押犯罪者,也曾囚禁政治犯,如羅福興等抗日烈士。隨著台灣歷史變遷,監獄成為各種政治運動的見證,甚至在白色恐怖時期,也關押了多位知識分子。1975年監獄遷至土城,原址開始進行都市更新,這一區域隨後成為發展中的社區。然而,隨著都市化進程,原來的監獄區域與歷史建築面臨拆除危機。部分歷史建築最終得以保留並修復,將這段過去作為文化資產保存下來。這些老建築成為反映台灣歷史與文化的見證,並提供了一個理解過去與未來的窗口,讓人們在走訪城市的過程中,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台北的歷史記憶。
點閱數209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大樹DOC 林昭地老師-紀錄片-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大樹DOC 林昭地老師-紀錄片
大樹數位機會中心/高雄市大樹區九曲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高雄市大樹區是南台灣的「窯鄉」,各式窯體在此百花齊放,大致歸類為燒製建材為主的磚瓦窯,與燒製生活陶的蛇窯,隨著社會變遷,傳統窯業沒落,大樹僅存三和瓦窯維繫磚瓦窯歷史,但蛇窯已銷聲匿跡,幸好,蛇窯的老藝師林昭地,仍不斷的傳述「生活陶」。
點閱數2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古的科學道館-古人運材有一套-資源代表圖
web 古的科學道館-古人運材有一套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不是每個人都是大力士,你想過古人要怎麼運送很重的物品嗎?剛砍下的木材,要怎麼從山上運送下來呢?這麼重的木材,要如何在難走的山路上移動呢? 今天『古的科學道館』的科學探險隊,要來挑戰的道館是『超省力道館』,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沒有電視、沒有冰箱、沒有公路也沒有汽車。那些在山上被人砍下來的大樹,是怎麼被運到山下做成人們所需要的用品呢? 趕快加入古的科學道館的行列,跟著我們一起去了解古人的智慧有多厲害吧!
點閱數10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排灣族口鼻笛(謝水能)-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排灣族口鼻笛(謝水能)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排灣族雙管口笛與鼻笛為男子傳達內心情感,或彰顯貴族階級、勇士身分的一種樂器,早期僅頭目或貴族家男子可吹奏並在笛身上雕刻紋飾。排灣族雙管笛形制一管有按孔,可吹奏音階曲調,另一管無按孔,吹奏時以持續低音進行,兩者因而形成複音狀態,也是台灣原住民樂器中唯一可以發出「複音音樂」的樂器。因鼻笛吹奏有如百步蛇發出的長音,另雙管笛有孔一管有如「在說話」,而無孔一管則在旁「配音、陪伴」,此一說法不僅體現排灣族社會階層結構,也與傳統「一人領唱,其他人配唱」複音唱法相互輝映。此外,無論吹奏或傾聽者,皆以「如泣、如訴」、「有抖音」,「引發『哀思』(talimuzau)」的曲調為美,成為特有的聲音模式與文化表現形式。此外,不同地域或部落在不同時間進程,發展出不同吹奏風格與文化傳承,雙管鼻笛以北排灣Vutsul系統平和村會吹奏人數較多,並以圓形吹口、三孔鼻笛為特殊;另雙管口笛於Raval為普遍,常見木塞式斜孔吹口。排灣族所使用的雙管口、鼻笛,不管在樂器發展史上、樂器使用的功能性、獨特性上,都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文化部為保存並傳承這項重要文化資產,於2011年分別將代表Raval系統所屬的許坤仲與Vutsul系統所屬的謝水能,以「排灣族口鼻笛」項目,指定為國家級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
點閱數39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傳統木雕(蔡德太)-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傳統木雕(蔡德太)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木雕工藝與早期移民之生活息息相關,來自原鄉地區之生活文化與藝術風格,形塑獨有之木雕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款第1目:「反映古昔常民生活型態或娛樂類型,並在藝術或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價值者」之指定基準。
點閱數33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竹編之美-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竹編之美
中投數位機會中心/果樂整合行銷有限公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隨著現代生活方便,竹編技術也跟著沒落,為了不讓竹編工藝消失,竹山鎮公所開辦竹藝研習,提供給民眾學習,也因為竹編是一項簡單有趣,還不用花很多錢的技藝,近來是深受許多民眾喜愛,只要每次開課,場場都爆滿,就連台北民眾,也都特別花錢租屋,為了就是學習在地的竹編工藝。
點閱數18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Seta Bakan 張鳳英)-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Seta Bakan 張鳳英)
計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織品為賽德克族千百年婦女們共同的文化結晶,由puniri技法體現了織布歷史的脈絡、顯現持續累積與發展軌跡,也蘊含千百年來賽德克族婦女的智慧。puniri「經挑技法」為賽德克族特有的技法,見織品的菱形紋(大小)、豆紋等紋路,即可知為該族織布特徵,其表現之技藝、色彩、紋飾,反映族群之藝術表現。
點閱數26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南管戲曲(林吳素霞)-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南管戲曲(林吳素霞)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南管戲源於11 世紀的南戲,為古老的劇種。以演員的組成言之,因曾由未成年的小孩演出,故閩南地區也稱「囝仔班」或「囝仔戲」,由於該劇種腳色, 保存宋代南戲「生、旦、淨、末、丑、外、貼」的傳統,也稱「七腳戲」。而職業團體之間則因該劇種的源流,也自稱為「梨園戲」,以突顯其古老的歷史與格調。南管戲的表演包括演唱與身段,演唱部分唱腔的幽雅與古樸,成為其中有聲必歌的重要組成;身段動作套式多種,舉手投足皆細膩,部分且有如同傀儡戲以懸絲操弄的古劇。唱腔與科介身段的獨特性,形塑南管戲曲的典雅能媲美於崑曲,而其質樸的特徵,則甚且古老於崑劇。相較於歌子戲或布袋戲,南管戲為相對隱性的傳統戲曲,表演人才較稀少,更難有學習的機會。
點閱數23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木都+1-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木都+1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1912年阿里山森林鐵道開通,催生了嘉義木都50年的風光歲月,嘉義製材所在日治時期,就擁有東亞第一大製材所的盛名,嘉義堪稱是臺灣的木都,而木都嘉義也因而保留了豐富的木業資產與深刻的城市記憶,北門驛這個車站是從阿里山把這些檜木運送下來很重要的一個站別,早期在北門驛這邊是一個很熱鬧區域,現在的林森路兩旁早期大約有兩三百間的民間製材工廠,整個因為阿里山林業的關係而改變。嘉義街的樣貌改變了、建築與產業改變了,嘉義市透過這些木業木材的關係而發展,是嘉義很重要的特色。當地還有一個舊監獄於1919完成的,是國內目前唯一僅存的日治時期矯正機關,當中的房舍、屋頂、桁架全都是檜木製成的。林業的歷史文化遺留很多東西,像是製材的匠師師傅、技術,對於木材的回憶都還在。這一代的人對這都市還有連結,下一代對嘉義會保有何等想法?近年來嘉義市的舊屋力計畫保留不少木建築,有影響到市民的觀點,也許有人會思考為何要保存許多木造房屋,也間接引導民眾思考嘉義市要有什麼樣的特色。
點閱數19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排灣族歌謠-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排灣族歌謠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排灣族的歌謠文化深深植根於其傳統生活與社會結構之中,是族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歌謠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從兒歌、情歌、結婚歌到祭儀之歌與勇士之歌,每首歌都承載著特定的社會意涵與文化價值。排灣族的歌唱形式以單音領唱與腔式唱法為主,並輔以具有民族特色的持續低音複音唱法(drone bass)。在結婚歌與勇士之歌中,反映出排灣族階級制度的影響,展現貴族與平民在歌詞內容與唱法上的差異。歌謠具備溝通情感、傳遞訊息、穩定社會秩序與凝聚部落人心的功能,是族人傳統知識與文化傳承的載體之一。歌詞中常見以虛詞與副歌強化節奏與情感,如ulikaisi、veljatjan等母語詞彙成為歌唱文化中獨特的語言特徵。聲音上的裝飾如penireq(聲波動)與sulapiq(抖音)展現歌者細膩的音色技巧。歌謠可依肢體動作區分為靜態演唱的siqilaqiladj與舞蹈伴隨的siziyaziyan。
點閱數6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