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今日,建築也能成為守護地球的重要力量。來自臺南的建築師張清華,長年致力於將「環境共生」的理念融入建築設計中。她思考的不僅是建築的美感與功能,更關注建築與自然的互動關係。她設計的建築不只是人類居住的空間,也是一種與自然對話的方式——能幫助地球降溫、減少環境負擔,並促進生態平衡。張清華相信,建築不該只是為當下服務,更應為未來留下美麗且永續的足跡。透過她的作品,我們學會如何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創造既友善環境又富有人文關懷的空間。她讓建築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結構,而成為人與地球和平共存、彼此支持的橋樑,提醒我們:設計的每個選擇,都是對未來的一種承諾。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Ae-Ⅲ-1 科學和技術發展對自然與人文環境具有不同層面的影響。
Af-Ⅲ-1 為了確保基本人權、維護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全球須共同關心許多議題。
學習表現:2a-Ⅲ-1 關注社會、自然、人文環境與生活方式的互動關係。
1b-Ⅲ-2 理解各種事實或社會現象的關係,並歸納出其間的關係或規律性。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