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自秦代以來,即為中國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漢代的「譯長」、唐代的「市舶司」皆首置於其地。進口各類物產,如香料、珍寶、象牙,出口則是中國的絲綢、陶瓷、茶葉,甚而書籍等,其航線東至日本,西達波斯灣。即使元代的泉州港,清後期的上海港先、後出現,取代她在海運上的龍頭地位,至今為止,她仍是中國數一數二大型國際貿易港口。在諸多貨物當中,瓷器的出口最具「海上絲路」之特色。自從瓷器成為海上運輸的主要外銷貨物,廣州便是最大的瓷器輸出港,自唐至元,歷久不衰。阿拉伯商人都知道廣州生產瓷器,其實廣州瓷器來自東南沿海和長江中游各地的窯場。宋代著名的越窯、龍泉窯、景德鎮窯、耀州窯和磁州窯瓷器,都由這裡運送東南亞、印度、西亞、和東非地區。宋代廣東的外銷瓷窯則分布潮州、惠州、南海、佛山、廉江和遂溪;明代外銷瓷窯主要分布在潮州、佛山(石灣)、惠州、惠東、惠陽和平遠等地。廣州西村窯也是一處外銷瓷窯,但不見方志記載。西元1956年對該遺址進行發掘,發現燒瓷有青白釉、青白釉彩繪、青釉和黑釉等幾種,印花青瓷可能使用耀州窯印模,專供南海各地使用。三十年來該窯瓷器大多見於東南亞各國,國內絕少見到。伊本.貝圖達尤其推崇廣州瓷業的繁盛,他說秦克蘭(廣州)和刺桐(泉州)一樣,盛產瓷器。“秦克蘭是世界聞名的大城,最大的市場是陶瓷器業,商人從這裡將瓷器運到中國各地,又行銷印度、也門”。
修改日期:20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