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976
傳統技藝-農家樂-春耕-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農家樂-春耕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此為臺灣皮雕大師葉發原的作品「農家樂」之春耕,「農家樂」透過高超的皮革立體雕塑技法,將臺灣早期農民樸實和樂的生活,諸如頭戴斗笠、簑衣防雨、挑扁擔及拿鋤頭等等常見情景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葉發原的作品多結合皮雕與皮塑技法,並以自然與生命為題材,透過靜態的牛皮,彰顯出作品渾然有勁的生命力。作品風貌充滿農村閒情、田園之趣以及鄉土眷戀,呈現對臺灣土地的關愛,兼具藝術與人文特質。
點閱數2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7
傳統技藝-武轎-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武轎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武轎為不具轎頂之輦轎,是較為輕便簡單的神轎,本作品一反常態,不論是神椅、神桌或者是轎底,每個部位都雕刻了細密繁複的鏤空裝飾,尤其是以龍為題材者為多,神桌與神椅更是努力還原了實體的樣貌,而不是一般輦轎的簡單形式。所謂輦轎是由椅子兩側綑綁轎貫發展而成,是神轎中相對簡單的類型之一。本作創作人為陳面謨,係彰化鹿港鴻揚神轎社之負責人。
點閱數268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7
傳統技藝-神明衣(大)-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神明衣(大)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本件為臺灣傳統刺繡神明衣。衣飾前方繡有一對金黃色劍帶,上面以黑色油性簽字筆書寫文字,左側為「歲次民國癸丑年端月置」,右側為「溪底寮庄弟子吳永長」,推測可能為臺南市北門區溪底寮庄吳府千歲的神明衣。本件刺繡神明衣,採用硬挺的織錦做布底,繡地為朱紅地,下擺為藏青地,並以簡單的龍形、花朵和同心圓三種元素組成。神明衣後側以雙龍為裝飾紋樣主體,龍頭疊在龍身之上朝向左右兩肩上方。龍頭及龍身以跳紗及高繡技法呈現立體感,在龍身圖案底布先以手工鋪上偏細棉花,加以塑形,再以「六條蔥」繡法繡上六條金色蔥線來包覆,間雜綠蔥,呈現立體感及彎曲度。龍的四肢則以金蔥平面刺繡呈現。龍嘴以雙黑線呈現,外側運用高繡從高漸低依序繡以橘線呈現立體感。龍眼則繡上黑色圓珠更顯立體感。龍身下方的同心圓紋為綠地二條金蔥線。開襟二側、龍身之間、上方空白處以高繡技法繡有金蔥圓錐體,另加縫以金銀蔥線盤金繡螺旋蚊吊飾、半圓形的銅鈴及紅線球,偶點綴綠色亮片。衣服下襬長條為藏青地,以平面刺繡為主,構圖主體主體為花朵及枝葉紋飾。
點閱數27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7
傳統技藝-鄉情-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鄉情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本件藏品「鄉情」描繪作者兒時在瓜藤下奔跑玩耍的情景,透過對大自然細微的觀察,以綿延不絕的瓜藤、小草、螞蟻及蝴蝶等成群的昆蟲展現旺盛的生命力。除了以黃金精雕栩栩如生的昆蟲、瓜果、瓜藤外,泥土底座另以白銀製成,竹子則由青銅燒熔鑄造而成。
點閱數2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7
傳統技藝-花梨木椅2-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花梨木椅2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本藏品為黃花梨木椅組其中一只,黃花梨木即「降香黃檀」,主要產地在中國海南與越南,木質輕而堅實,不易變形開裂,又帶檀香,為珍貴的木料。本作品在形式上屬於南式官帽椅,南式官帽椅相傳起源於明末,與北式官帽椅不同,其椅背與扶手不做四出,多做軟圓角。本件官帽椅幾乎不施雕飾,椅背帶有彎曲曲線,形成方直中帶有微微圓潤的簡潔美感。明代後期因熱帶優質硬木流入中國,開始重視表現木頭的原始紋理,故而著重於流線典雅的線性之美,所發展出的明式家具與後來清代強調滿佈華麗木雕刻飾的美感追求截然不同。
點閱數2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7
傳統技藝-量器-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量器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本件為木製量器,器身上窄下寬,整體呈現梯形,器身以木板製成,器口與器身有多條金屬固定,兩側則有橫棍穿過金屬,應為方便移動搬運之用。正面則刻有「校準府斛」四字,通體皆無裝飾,為著重實用之器。清代各地度量衡並不統一,因地制宜,各道府州縣為求交易公平頒佈相關標準,製造相關度量衡標準器具,本藏品之「府斛」即為地方府級行政機關之標準量器。
點閱數21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7
傳統技藝-農家樂-秋收-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農家樂-秋收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此為臺灣皮雕大師葉發原的作品「農家樂」之秋收,「農家樂」透過高超的皮革立體雕塑技法,將臺灣早期農民樸實和樂的生活,諸如頭戴斗笠、簑衣防雨、挑扁擔及拿鋤頭等等常見情景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葉發原的作品多結合皮雕與皮塑技法,並以自然與生命為題材,透過靜態的牛皮,彰顯出作品渾然有勁的生命力。作品風貌充滿農村閒情、田園之趣以及鄉土眷戀,呈現對臺灣土地的關愛,兼具藝術與人文特質。
點閱數29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7
傳統技藝-量器-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量器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本藏品為木製量器,以木板製成,器口與器底呈現四方形,器口中央有橫向提把,器身中間呈現突出鼓腹狀,器口、邊角與器身有多條金屬片固定,亦可見釘子加固。器身似有黑漆圓形圖案,但已經斑駁難以辨認,通體皆無裝飾,為著重實用之器。量器是傳統社會做為商販度量衡標準之用,除官府外,商會(商郊)、大型商號亦會製作自己的標準量器,以供公平交易之用。
點閱數25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7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六國合縱玻璃彩繪屏風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此為一組八片木製屏風中的一件,主題為「六國合縱」。雖然合縱結果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但畫中六國人物並非敗亡之樣,而是表情和樂穿著喜慶,此幅作品或有團結一心、和平長存之意。整體來看,此組屏風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吉祥圖案,中段以三到五塊彩繪玻璃飾之。這些彩繪玻璃主題配置井然有序,中央六片彩繪將戰國時期楚、趙、魏、韓、燕、齊六國人物分配其中,較小的作品則有八仙人物、花卉、龍鳳等吉祥圖案,下端並繪有山水景色。畫作筆法純熟細膩,賦色鮮豔亮麗,為傳統民間工藝極佳之作。此單件作品除上下兩端為淺浮雕木刻外,中段為三片彩繪玻璃的組合。其中上下兩端面積較小,內容分別為八仙中的李鐵柺(攜有八寶中的葫蘆)及山水風景畫。而中間最大面積的玻璃畫為戰國時期六國合縱中的齊、趙兩國官將及隨從。
點閱數24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7
傳統技藝-農家樂-挑夫-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農家樂-挑夫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此為臺灣皮雕大師葉發原的作品「農家樂」之挑夫,「農家樂」透過高超的皮革立體雕塑技法,將臺灣早期農民樸實和樂的生活,諸如頭戴斗笠、簑衣防雨、挑扁擔及拿鋤頭等等常見情景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葉發原的作品多結合皮雕與皮塑技法,並以自然與生命為題材,透過靜態的牛皮,彰顯出作品渾然有勁的生命力。作品風貌充滿農村閒情、田園之趣以及鄉土眷戀,呈現對臺灣土地的關愛,兼具藝術與人文特質。
點閱數25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