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中7-9年級(四)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41
商品匯集-資源代表圖
web 商品匯集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廣州當時是全國最大的香料(包括香木和藥物)進口港,也是全國最大的絲織品與瓷器的輸出港。輸出品的大宗─瓷器,因其容易破碎,較適合海運。唐代海運發達,再加上唐代製瓷的技術與品質提升,瓷器遂成為唐代中國的外銷商品。阿拉伯商人蘇萊曼極度讚揚中國瓷器,在《中國印度見聞錄》中他說:「他們(中國人)有精美的陶器,其中陶碗晶瑩得如同玻璃一樣,儘管是陶碗,但隔著碗可以看到碗裡的水」。這是阿拉伯文獻中關於瓷器的第一次描繪。近年的考古挖掘如東非海岸、埃及開羅附近,西亞地區,以及印尼、泰國等,都有唐代的瓷器遺物,可追尋其貿易蹤跡。
點閱數26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中共入藏與達蘭薩拉-資源代表圖
web 中共入藏與達蘭薩拉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我政府播遷來台,中共控制大陸。共軍於西元1950年10月進藏,後達賴十四世派代表與中共政府簽訂「和平解放西藏的辦法協議」共十七條。西元1954年達賴十四世與班禪十世曾參加中共召開的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但中共對西藏控制愈烈,終在西元1959年引起藏人大規模武裝抗暴運動,達賴十四世出奔,有八萬五千多人隨行,在印度北部建立達蘭薩拉流亡政府,為西藏人民權益奔波世界迄今,祈求世人支持,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肯定,亦曾抵達自由中國台灣弘法。而中共政權在西藏建立自治區,加強交通、經濟、觀光各方面的發展。西藏未來將如何的發展,期望用和平與智慧,對世界最後的淨土-西藏的美好幸福,各方多加努力。
點閱數36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文成公主的傳說文物-資源代表圖
web 文成公主的傳說文物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文成公主入藏下嫁贊普棄宗弄瓚是中國歷史上文化交流的千古美談,但是,對文成公主而言,卻是極大的考驗與適應的過程。因吐蕃位於西藏高原,距離大唐首都長安何止千里,要由溫帶農業文明生活轉換為高寒的畜牧生活,必須擁有無比的勇氣和毅力去完成和親的使命。文成公主西入藏的道路,舊稱「唐蕃古道」(今日為青藏公路),由長安出發,經天水、蘭州入青海,經民和、樂都…至湟源,經日月山、倒淌河…,行至札陵湖和鄂陵湖,渡黃河,到玉樹往西南入西藏,最後才到拉薩,路途實在非常遙遠,公主所受之艱辛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此古道上流傳許多公主的感人故事變成了以下傳說:一、日月山:位於青海湟源縣邊,海拔4877公尺,是農業區與牧業區分界線,因此兩邊山麓景象截然不同。傳說唐太宗曾塑造日月鏡給公主紓解思鄉之情,公主在此毅然摔下日月鏡,繼續西行,不再回顧。二、倒淌河:日月山西方約十公里處,有清澈見底的溪流向西而去,傳說公主在此須棄轎騎馬,進入草原,公主不禁流下淚水,但見河水西去,感悟「天下河水皆東去,惟有此水向西流」,因此「倒淌河」之名產生。此河因日月山隆起而注入青海湖。三、文成公主廟:傳說贊普棄宗弄讚迎接文成公主入藏後,公主曾在青海省玉樹平原結古鎮居住,教人民紡織與耕作,當地居民感謝她,在白納溝岩壁上雕刻公主像,後金城公主再次入藏興建為文成公主廟。四、覺臥像:西藏拉薩大昭寺內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鍍金像,藏人稱為「覺臥」,藏語的意思是「至尊」,傳說是文成公主入藏時帶來的,此像在西藏的地位至高無上。像前十二盞金燈也是當時留存下來的文物。另外,傳說公主在大昭寺前種植柳樹,稱為「公主柳」或「唐柳」,藏人說今日雅魯藏布江畔的垂柳皆是公主帶去的種籽繁衍而成的,亦是美麗的傳說。
點閱數55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代海外交通以南海航線最重要。這條航線以廣州為起點,途經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長達一萬多公里,是當時世界最長的航線,聯繫亞洲與非洲,稱為「廣州通海夷道」。這條海路自廣州往西南行,經越南沿岸,穿越麻六甲海峽,渡印度洋至斯里蘭卡,再由斯里蘭卡西北沿印度半島西岸,經印度河口西北,沿伊朗南岸,進入波斯灣,溯幼發拉底河抵巴格達。中國海船從廣州遠達波斯灣為止,而中國貨物則透過阿拉伯人轉運至波斯灣以西甚至非洲。
點閱數53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航海知識及技術-資源代表圖
web 航海知識及技術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代航海知識也十分發達。除了善用季節信風外,唐代宗年間(西元762~779年)浙東竇叔蒙著有一部《海濤志》,對於潮汐的規律有精確的計算。此外,唐人已將風力分為八個等級,比英國蒲福氏風力等級的規定約早一千年。從唐朝在海洋學與氣象學的發展,可以看出其海上交通事業的發達。
點閱數368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為唐代對外第一大港-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為唐代對外第一大港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由於中唐以後,南方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心,南海貿易非常興盛。廣州是中國在此南方航線的起點,不僅是中國對外貿易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最大的海港。當時的廣州有許多大型商船,來自婆羅門(天竺)、波斯、崑崙(海南)等,船上載著堆積如山的香藥、珍寶。
點閱數33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市舶司制度 - 建立-資源代表圖
web 市舶司制度 - 建立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廣州為唐代第一大港,為了管理對外貿易與外僑事務,唐朝在廣州先設置市舶使這一官職,由當地長官兼任。迄今所見有關市舶使的最早記載是唐玄宗開元二年(西元七一四年)之安南市舶使周慶立。直至德宗,才獨建市舶使院,不再附屬於嶺南節度使或廣州刺史衙門內,即為市舶司。
點閱數60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吐蕃強盛時期-資源代表圖
web 吐蕃強盛時期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西元七五五年)發生安史之亂,吐蕃趁機佔有西域大片土地。安史大亂中,肅宗即位,唐將郭子儀與吐蕃會盟。代宗廣德元年(西元七六三年),吐蕃以唐蕃曾有赤嶺劃界,答應給吐蕃每年絹五萬匹未付,率党項、吐谷渾各族二十餘萬入寇,在安史降將高暉率領下攻陷長安,代宗逃往陜州,官吏六軍逃散,吐蕃立廣武王李承宏為帝,唐命郭子儀進擊,吐蕃佔領長安十五天後撤退,代宗才能回京。吐蕃以攻陷長安的表現自豪,曾在布達拉山立石紀功。此後吐蕃又攻下許多唐朝的西疆土地,唐朝不得已,被迫再與吐蕃兩次會盟。因此,西藏史家描述說贊普赤松德贊在位時是吐蕃國力最強盛時期。
點閱數55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歸附蒙古-資源代表圖
web 歸附蒙古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吐蕃衰亡後西藏陷入分裂狀態,但有印度高僧弘法,使西藏佛教形成許多流派,如寧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等,對西藏未來歷史發展影響深遠。十三世紀,其中薩迦派高僧班智達貢嘎堅贊與蒙古議定歸順事宜,薩迦派取得西藏領導地位,西藏成為元朝的一個行政區域,後來元朝曾在西藏三次清查戶口,並設立十五個驛站以加強交通聯繫。貢嘎堅贊的侄兒是八思巴(西元1235?1280年),其名藏文是聖者之意,十五歲就拜見忽必烈,後被封為國師,因對佛學有深入研究,又精通藏文,為蒙古創制蒙古新字,再封為「大寶法王」,成為元朝政府最高的佛教領袖和總管西藏的行政負責人。西藏喇嘛教也曾隨元朝勢力傳入中國。
點閱數40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文成公主的貢獻與影響-資源代表圖
web 文成公主的貢獻與影響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棄宗弄瓚,促成了漢藏交流與融合,改變了吐蕃原始風貌,有助於吐蕃經濟與生活的改善。其中,文成公主的貢獻和影響應包含以下各項:一、攜入許多植物種子與各種工匠,促進了吐蕃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二、改善飲食用具之陶瓷、居住房屋、衣料穿著等生活習俗。三、傳入各式音樂樂器、中原詩書文化與佛教虔誠信仰。四、促使吐蕃創作文字、改良曆法。五、加強大唐與西藏政治與文化良好交流關係。所以西藏有如下民歌傳唱至今:「從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了不同的糧食共有三千八百類,給西藏的穀倉打下良好的基礎。從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了不同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西藏的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從漢族地區來的王后文成公主,帶來了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種,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年年豐收。」
點閱數899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