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中7-9年級(四)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06
基隆港興築與中元祭典的擴張-資源代表圖
web 基隆港興築與中元祭典的擴張
林佩欣/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日治時期,基隆地區因工商發達,也連帶地刺激了宗教大事─中元祭典的擴大。基隆工商業的發達,與煤礦的開採和基隆港的築港帶來的龐大商機和人口遷入有關。日治之前,基隆為一漁村發展遲緩,日人領臺初期人口僅為7000多人,但基隆港進行築港工事後,加上市區改正的實施,伴隨著港市發展人口遂逐年增加,1905年人口增加一倍為14000人,尤其是煤礦和水產業更加發達後,因為貿易的增長人口也跟著激增。當時商業活動可分為兩大類:一為外貨批發商,多為日人所經營;一為貨品零售商,多由臺人經營,產業則以工、礦和水產業為主,以工業的產值最高,漁業和煤礦則是基隆的兩大特色產業。日治時期商業團體之所以與宗教密切結合,原因之一當然是因為景氣佳,有錢資助宗教活動,藉著參與之便,不僅可以打響商家知名度,還可藉機宣傳商品。另一方面,有人氣就會聚集買氣,趁著宗教活動時的人潮,順便發筆小財,這也是日治時期基隆的中元祭典如此蓬勃興盛之故。當時基隆地區參加中元祭典陣頭遊行的隊伍,除了傳統的寺廟子弟陣出團,或主普、贊普外,市區各商號也會盛情參與,不僅會在陣頭、鏽旗或行頭上極盡奢靡,還有廣告宣傳,跟各種噱頭,主辦單位有時為求祭典豐富有趣,甚至會舉辦陣頭比賽,讓參加者更加瘋狂投入陣頭競賽。如《臺灣日日新報》上所報導,負責陣頭的爐主要出陣之前,都會事先向各郊行團體鼓吹贊助,希望能夠錦上添花更勝以往,從報導中也可以看到參家陣頭的商家,有東瀛郊及本島人運送店團、水產仲賣團、商船組、郵船組、市場魚菜商等,利用藝棚長閣及新鮮有趣之廣告想出奇致勝。參加宗教慶典的另一個目的,當然是可以藉機打廣告,宣傳自己的產品,例如,臺北麥酒會社即裝飾自動車三台參加遶境,沿途灑一千張麥酒引換卷(啤酒兌換卷),每張可兌換麥酒(啤酒)一瓶,除了助興之外,還可以宣傳自家的產品。在當時,日人對於臺灣人對民間賽會之極度鋪張奢靡,往往不以為然,在許多場合都宣導迎神賽會的節約或儉樸,且因中元普渡有礙衛生,消耗鉅費,常有廢止中元普渡,或是力勸各主普及柱首節省爐費的言論,只是對於臺人來說似乎效果不大。甚至1921年由臺灣知識份子創立的臺灣文化協會,因標榜「謀臺灣文化向上」,而對臺灣傳統宗教活動和迎神賽會大加批評,認為那是迷信的產物,認為因神明祭典而大加鋪張,是奢侈浪費的行為,且拜拜時供奉的祭品,因烈日高度曝曬而衛生堪慮,但都無法影響臺灣人對迎神賽會、祭典普渡的愛好。
點閱數443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05-26
禁教時期天主教的傳教活動-資源代表圖
web 禁教時期天主教的傳教活動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康熙對天主教並非全面禁絕,而是必須領有傳教執照才能繼續在中國傳教,以便能夠控制傳教士的活動以及監督他們的傳教內容。但有一些傳教士拒絕申請,寧願以非公開的方式傳教。雍正即位後,因傳教士介入皇位之爭,對傳教士不滿,仍予以嚴禁。1724年(雍正2年)雍正諭令信奉天主教的中國人放棄信仰,否則處以極刑,並限西洋教士半年內離華,前往澳門。當時全國有教堂300餘間,自此以後,大部分改?公廨或倉庫等。雍正在位期間,只有北京的天主堂保持傳教活動,其餘各省的傳教活動均屬非法,傳教士只能秘密進入中國傳教。乾隆即位後,雖准許傳教士供奉朝廷,但對傳教活動嚴加取締,1757年(乾隆22年)並下令嚴查各海口,禁止外人自由通行。嘉慶皇帝亦堅持禁教,於1805年5月制訂取締天主教章程十條,嚴諭官員執行。禁教期間,基督教在中國並沒有絕跡,傳教活動仍在暗中進行。中國籍傳教士,打扮成商人,到各地傳教。西方傳教士則儘量打扮成中國人的樣子,以避人耳目。例如打扮成病人,每天以茶洗面,使顏色黧黃﹔休息時,則以被褥蒙首,面壁而臥;並靠著中國教友幫忙,暗地接送傳教士,長期暗藏或供養被追捕的神父。在江南地區傳教者,如1745年(乾隆10年),義大利談方濟神父(Franciscus de Attimis)在黃安多神父(Antonius Josephus Henriquez)的幫忙下,利用河道,白天蟄伏在教友的船艙,晚上才登陸活動,施行聖事,天明即散。
點閱數71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穆罕默德生平-資源代表圖
web 穆罕默德生平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西元570年穆罕默德生於阿拉伯的麥加古來氏(Quraysh)部落的哈希姆家族,632年在麥地那城歸真。穆罕默德出生前父親就過世,六歲時候,母親也過世,後來由祖父和伯父相繼扶養。穆罕默德年幼時替人放牧,據說12歲時,隨祖父和一支載運乳香、絲綢的駱駝商隊往來於巴勒斯坦、敘利亞這些地方。25歲這一年,他受雇於麥加一位年長他多歲的富孀赫蒂徹(Khadija),幫她經營商務,同年與她結婚,這一段婚姻維持了25年。
點閱數1177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5-26
土地公的由來與發展-資源代表圖
web 土地公的由來與發展
張昀浚/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土地公的信仰由來已久,在很久遠的上古時代,人們還沒有足夠的知識、能力與大自然對抗,對於未知的大自然有著敬畏和感謝的心情,一方面害怕山川之神或日月星辰的神明降災禍,另一方面,他們相信掌管土地的神明,可以控制農作物的豐收與歉收。所以為了表示對掌管土地神明的尊敬與感謝,因此祭拜土地神,祈求保佑耕作順利。人們把掌管土地的神明稱為「社」,在商、周時期是以「示」這個字當作「神」字使用,所以「社」這個字拆開來就是「示」和「土」,表示「土地的神」的意思,「社神」也就是中國的土地神。在古代,「社」除了表示土地神,也可用來表示祭祀的場所,祭祀場所會以立石或種樹表示,所以許多土地公廟旁都會種植大樹,甚至田在田裡頭會以石頭代替土地公。每當清明節掃墓的時候,總要先祭拜墓旁邊的「后土」,大家都將「后土」視為土地公。《史記》中記載:「湯以伐夏,祭告后土」,「武王以伐商,祭告后土」,可見夏商周時期,后土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國家有何大事都需祭祀告知后土。在其他許多古書中都有提到「后土」一詞,有的認為是人名,有的認為是神名,也有說成是官名,但不管怎麼說,「后土」都是與土地的崇拜或祭祀有關。「后土」既然是掌管土地之神,當人們面臨親人死亡要安葬造墓時,就必須在墓地的旁邊祭拜后土神,除了祈求后土神能允許在土地開工外,也希望后土神能幫忙守護這個墓地。
點閱數2716
下載數21
修改日期:2010-05-26
反恐主義-資源代表圖
web 反恐主義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911事件後,美國總統布希致電英國、法國、德國等他國領袖,促請各國共同合作打擊恐怖主義。美國本土遭到恐怖份子攻擊後,布希說美國將領導全世界戰勝恐怖主義,在美國與全世界能免於遭受恐怖主義威脅之前,「美國絕不手軟」。美國不僅要將911事件主謀賓˙拉登繩之以法,並誓言終結支持恐怖主義的組織與國家,欲將恐怖主義連根拔除。911事件後,全球力言共同反恐,但各地恐怖攻擊仍層出不窮,從中東等地及亞洲各地都有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如2002年峇里島爆炸事件、各地美國領事館受到自殺式襲擊等,面對恐怖攻擊仍無法全面防堵,因此如何防恐儼然已成為全球的共同隱憂。
點閱數37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6
敦煌壁畫-資源代表圖
web 敦煌壁畫
范桂榕/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佛教壁畫中最有名的,就是敦煌的千佛洞。敦煌在甘肅省,?古代絲路上的重要城市。這個地區的人,由於信仰佛教,就模仿印度的習慣,在鳴沙山開鑿了許多洞窟,在洞裡面畫起佛像來供奉。敦煌的洞窟,從北魏至明朝,經歷許多朝代的經營,保存了約一千年的繪畫資料,極其珍貴。敦煌壁畫的風格經歷幾個時期的轉變:早期為印度風格的佛教故事畫,之後漸漸融入中國式的人像造形、服裝、建築形式,甚至融入中國原有的本土宗教和信仰,混合成一個新的神話世界,繪畫風格也由描繪神佛,轉而開始描繪現實生活。唐代以後,畫家以皇室宮殿作為藍圖來想像佛教世界的「淨土」(幸福的地方),因此,原來的印度宗教畫,就變成唐代的宮廷寫實畫,這些壁畫就成為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資料
點閱數26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6
古蘭經-資源代表圖
web 古蘭經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古蘭經》(Kur’an 或Qur’an)是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對許多穆斯林而言,古蘭經是真主給予身處於物質世界中的信徒最清楚及偉大的指示,提供了道德上的指引,例如人應如何生活、如何處世。「古蘭」意指應閱讀或背誦的書。穆斯林稱古蘭經時,常在其前面加上敬語,如「神聖的」或「高貴的」;也常用「阿耳吉塔普」(al-Kitab:即經書之意)一詞與古蘭經交互使用。古蘭經,乃是穆罕默德在西元610~632年間傳教的過程,由其口述門徒紀錄並輾轉抄誦而成。這些紀錄零散分布於各個地方,有些寫在羊皮紙上、有些寫在棗椰葉上、駱駝肩部較扁平的皮上或是憑著穆罕默德追隨者的記憶。古蘭經歷經第一任哈里發阿布?伯克爾及第三任哈里發奧斯陸主導才編輯而成。阿布?伯克爾擔心經文散佈於各地,可能日久生誤,便下令整理經文,確保經文完整無訛,爾後命人書寫一部保存,民間收藏部份,一律焚毀,以免造成混淆。在西元650到656年,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統治期間(644~656),以古來氏方言為標準,將阿布?伯克爾的抄本,重新整理和統一出《古蘭經》的定本,共抄寫出七部,每部三十巨冊,分別保管於伊斯蘭教七大名城,麥地那、麥加、巴林、葉門、大馬士革...等。現今世界通行的《古蘭經》,是當年奧斯曼定本的複製本。全經共三十卷,一百一十四章,六千兩百餘節,分為麥加章(約佔全經三分之二)和麥地那章(約佔全經三分之一)古蘭經所講述的故事和一些先知所傳授的啟示,與希伯來聖經及新約聖經部份內容相通,但古蘭經的體裁比較像是古阿拉伯的傳統信仰,經文是採用押韻的散文體,雖不似詩歌般,但比一般散文更便於記憶。長久以來伊斯蘭教世界一直很抗拒將古蘭經由原有的阿拉伯文翻譯成其他的語言。雖然這種情形已經沒有了,但一些傳統的規定仍保留著,例如將付印的古蘭經稱為馬沙伊(masahif,單數為mushaf;意即裝訂或卷冊),這個字只能以單數型態出現,印墨與紙張無法完全涵蓋或表達這神聖的字義。至今書商都不會在古蘭經上標示價錢,若有意購買者,詢問價錢的適當用語是:這部經要多少「禮」。能夠記得古蘭經全部經文的人享有很高聲望,了解其全部涵義者稱為哈非斯(hafiz;意指守護者),是榮耀的頭銜。在古蘭經還以口語傳誦及靠記憶的年代,守護者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這些內容能夠一句不漏且完整無誤的流傳下去。穆斯林總以敬畏之心來看待古蘭經,所以他們把古蘭經擺在家中一個崇敬又特別的書架上,閱讀時要先經過宗教儀式之後,才取下來閱讀。虔誠的穆斯林總是設法在每一天唸一段古蘭經,這樣在一個月之內就可以全部唸完一遍。不識字者則可以用手指頭順著經文溜一遍,深信藉由這種簡單的虔誠行為可以得到祝福。古蘭經本身就是藝術表達的來源,華麗的古蘭經已成為伊斯蘭藝術的最佳實例,古蘭經中的美術體書法被大量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從建築物到陶藝和金屬容器上,甚至衣服上的圖案,都可見其蹤跡。
點閱數56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6
埃及的生產環境-資源代表圖
web 埃及的生產環境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古埃及是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活動的國家,依照河水的漲退,一年分為三季:漲水季、退水季和收穫季。河水上漲時,正好可以進行農業以外的大型建設,退水時則從事播種活動接著等待收穫。農民以實物繳稅,供法老、貴族階級和祭司享用。
點閱數31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6
黑金-石油-資源代表圖
web 黑金-石油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中東得天獨厚,具有世界60%豐富的石油蘊藏量,該地石油大多集中在波斯灣沿岸。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後,凸顯出石油乃是現代生活及經濟活動的命脈,牽動世界經濟。石油也導致中東地區石油生產國和非石油生產國間的貧富差距拉大,成為中東內部潛在危機。石油不僅關乎經濟,更是一個政治問題。美國、歐洲及日本,其油源約有20%~60%由中東供應。石油短缺,造成供需失衡,原油價格飆漲,重創各國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民生問題。因此促使各國更重視開始尋找新的替代能源,避免過度依賴石油,受制於中東地區。因此,如何確保波斯灣原油供應價格的穩定及維護這個地區水域的暢通關係著西方重要的利益。
點閱數42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波灣戰爭起因與過程-資源代表圖
web 波灣戰爭起因與過程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波斯灣戰爭起因於伊拉克和科威特兩國間因領土、油權利益等糾紛,以及伊拉克對油償、租借布比揚島、瓦巴島談判的破裂。於是伊拉克於1990年8月2日揮軍十萬入侵科威特,兵力不足二萬及戰鬥機不到百架的科威特毫無招架之力,8月8日伊拉克完全侵占科威特,此舉引起許多國家關注。1990年,伊拉克總統海珊在會議上指責阿拉伯國家生產石油過量,導致油價低廉,使伊拉克在半年內蒙受約140億美元的損失。海珊更直指科威特違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規定,過量輸出,造成油價下跌。故要求科威特拿出一百億美元作為油償並取消之前伊拉克所欠下的300億美元的債務,這不合理的要求使會議不歡而散。會議後一個月,伊拉克派遣副總統薩敦哈馬迪到科威特索錢,科威特表示沒有這麼多現金,伊拉克討債不成,遂轉以武力威脅,並從7月中開始在伊、科兩國邊境頻繁調集重兵。 伊拉克為排除外在勢力干擾,先後試探埃及與美國意見。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阿普里爾.格拉斯皮對海珊表示,「對阿拉伯內部的爭執如伊科之間的邊境爭執美國表示中立。這使海珊錯估形勢,誤以為美國允許他用武力解決問題。因為此次侵略行動可能會引起中東區域性的戰爭,甚至引發世界大戰,於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1990年11月29日通過678號決議案,要求伊拉克於1991年1月15日期限前撤出科威特。限期屆滿,伊拉克仍拒絕撤離科威特,聯合國宣佈以武力驅逐伊拉克。1991年1月17日淩晨3時,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約有30多萬人、1200輛飛架及1000多輛坦克,戰爭首日,多國部隊進行3次大規模空襲,投下約1.8公噸的炸藥,相當於一個半廣島原子彈的爆炸能量。歷經38天的空襲,到2月24日,多國部隊發動地面攻勢,對伊拉克開始實施毀滅性的「沙漠風暴」戰爭,3天後宣佈停火,歷經100小時地面作戰之後,伊拉克最後無條件投降,戰爭劃下休止符。
點閱數671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