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中7-9年級(四)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41
清華大學-資源代表圖
web 清華大學
曾雅瑜/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清華大學的所在地於康熙擴建圓明園時被納為圓明園的一部份,稱為「熙春園」,道光年間分為熙春園和近春園,咸豐年間改名為「清華園」。1900年八國聯軍後,清朝簽訂庚子賠款,1909年美國退還賠款,成立留美的「清華學堂」,於1911年開學,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內的園林眾多,其中以「水木清華」最吸引人,也是清華大學名稱的由來。清華是個”賠款學校”,是美國用中國庚子賠款餘額建立的,美國政府的本意是想在中國培養出一群”追隨美國的精神精神”的知識份子,而學校偏又建在被英法聯軍洗劫過的清華園和近春園。使得學生每天面對著被焚燬的斷壁殘垣,不禁感受到民族恥辱。因此”五四”時,清華學生聞一多貼出以雪恥為主題的岳飛【滿江紅】。清華是留美預備學校,學生受美國式教育,但在出國後卻深深感受到西方人對於黃種人的歧視,所以他們遠較其他大學的學生對於”民族恥辱”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改成大學後,如何獲得學術獨立便成為清華的主要目標。而現在清華大學在歷經九十多年的歷史變遷後,已成為具有”行勝於言”校風的中國名校。
點閱數30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布魯克林大橋-資源代表圖
web 布魯克林大橋
陳德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美國造橋者約翰?羅布林(John A. Roebling)設計的布魯克林大橋,正可說明這個時代的特徵。布魯克林大橋的橋樑墩距比之前任何橋樑都要長,由許多鍍鋅鋼鐵纜線支撐,將先進技術與哥德式拱門石造橋墩結合。這種新技術和舊風格並列的狀況,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特徵是既執著於過去,也被科學和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新科技魅力所吸引。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和布魯克林大橋一樣也是新技術和舊風格並列的代表建築。這座著名的自由女神身上的衣紋像波浪般翻騰,由黃銅錘成,且以經過精密計算的鍛鐵高塔所支撐。高塔是由法國工程師古斯塔夫?艾菲爾(Gustave Eiffel,1832-1923)所設計。其中包括了對稱與非對稱的鋼樑設計。看了這樣的建築是否已經可以體認到新技術的力量極其美感的展現了呢?
點閱數47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7
湖邊大道公寓-資源代表圖
web 湖邊大道公寓
陳德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雖然國際化風格完全起源於歐洲,卻已成為美國建築的特色。葛羅培斯和其他包浩斯領導人物在1930年代晚期一起移民到美國。二次戰後數年,國際化風格在范?德羅大力倡導下獲得了實踐,它的特色更在於簡潔、健康以及理性美的設計。結合立方體的簡單、細部的精確及構圖的穩定平衡、外觀的光亮無瑕。由金屬和玻璃所建、外牆如帷幕的摩天大樓數目開始激增。
點閱數28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7
湘菜的演變-資源代表圖
web 湘菜的演變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湘菜」重香氣變化,佐料多用辣椒、豆豉、薑、醋、五香粉等,烹法以蒸、煎、炒、燒、煨、臘為主,特別擅長燻製「腊味」。菜餚往往帶著濃厚焦香,吃起來酸、辣、麻,其中首推雞肉為頭等美味,其次是牛肉、鴨肉。菜相色彩鮮豔,五彩繽紛。 湘菜系下分「湘江、洞庭、湘西山區」等三種地方風味,又以「湘江菜」為主流,選料精、味道濃、氣味佳;「洞庭菜」以水邊禽類、河鮮為主;「湘西山區菜」,則擅長烹煮山珍野味,充滿本地區少數民族的風采。「湖南菜」的歷史可上溯石器時代,戰國時代此區屬越楚之地,物產與氣候和中原大為不同,因此飲食文化就已經獨立於中原地區外,「豆豉」更是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調味料,也因氣候潮濕,所以盛產香菜類植物,香味也成了湘菜的特點之一。又因境內溼氣重,所以自明朝時從外地傳入辣椒後,湖南人就開始嗜辣,故俗語有「湖南人怕不辣」的說法。但辣味特色與四川的辣法稍有不同,它獨欠辣中帶甜,反以酸辣為主。
點閱數23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纏足的過程-資源代表圖
web 纏足的過程
杜曉惠/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纏足多由婦女為之,大多是女孩的母親。擇一日子(可能是女孩的生日),女孩坐在椅上,雙腳用熱水洗淨,置於膝頭,趁腳還溫熱,將大拇指以外的其他四趾,向腳心用力扭折,且在趾間縫邊,灑上明礬粉,使皮膚收斂並防止發炎與化膿,然後縛緊。接著,以八尺至十尺長的裹腳布緊纏,再用針線密密縫合固定,不可過鬆,有經驗的人,會慢慢雙腳併攏,先讓足部習慣這種束縛,之後再慢慢加緊。兩足被捆緊,發熱、發炎、紅腫。故纏足適宜秋季之後,時間可以從數天至兩個月。通常會選在女孩五、六歲時開始纏足,因為腳骨還未長大、長硬,較易收效,目標是將小腳纏成符合「瘦、小、尖、彎、香、軟、正」這七個要訣,在大人軟硬兼施下,小女孩不得不答應,因為大人常以:「不纏足,將來嫁不出去」為威脅。經過試纏、試緊、裹瘦、裹彎、保養幾個步驟始告完成,這樣的纏足過程造成腳骨嚴重變形,令人目不卒睹。
點閱數51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7
京菜的融合力-資源代表圖
web 京菜的融合力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京菜」的出現,雖然要上朔至明末清初,但當時的京菜仍以山東菜為主流,但是到了清朝,隨著各地官員的入京,京菜逐漸吸收了河南、山西、東北、蒙古、御膳、官府菜的特色,相互融合後逐漸的發展出了獨特的風味。所以稱京菜是中國飲食文化的「融合體」也不為過。而「京醬」是最具滿漢融合代表性的一種調味料,京醬也就是俗稱的「甜麵醬」。它的由來據說是因為滿人嗜食麵點,在各種宴會與祭典中,皆製作大量的麵點,結束後則賞賜給宮中太監們。但由於麵點數量過多,太監們實在難以消受,就將之存放在大缸中,缸中的甜麵點日子一久後,「甜麵」就發酵成為了「醬」,也就是後來的「甜麵醬」。太監有時就會將甜麵醬當作禮物送給官員,久而久之就被京菜所接受了,京醬肉絲、炸醬麵、醬肘子、烤鴨捲蔥餅,這些代表性的京菜都會用到甜麵醬,或者該說甜麵醬與其他菜系融合後,這才衍生出了京菜,京菜獨特的醬爆的調理方式,就是最好的例子。
點閱數2209
下載數17
修改日期:2010-05-27
艷絕唐宋-荔枝-資源代表圖
web 艷絕唐宋-荔枝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楊貴妃愛吃荔枝,讓這種水果帶著一股莫名的風韻,唐玄宗甚至遣專人為其摘取新鮮荔枝,由江南一帶替楊貴妃摘採鮮荔枝送至長安,還說荔枝上尚沾朝露,這可能是則穿鑿附的故事。因「生荔枝留五七日輒壞」,兩地相去何只千里,就算策馬不分晝夜狂奔,一定超過保鮮時限。而且「荔枝過一日,則色味俱變」,已經變質的荔枝,楊貴妃可會喜愛?事實上在四川也產荔枝,巴蜀與長安相去不遠,策馬狂奔一日可到,所以楊貴妃所食的荔枝,產自巴蜀盆地而非江南的可能性較高,但巴蜀荔枝的味道,遠不如嶺南荔枝的甜美,若和福建荔枝相比,也顯得肉少果酸。在宋代航運業相當發達,「閩中荔枝,三日到永嘉」、「四明海舟,自福唐來,順風三數日至,得荔子色香都未減」,福建的荔枝已經可以在短時間內送至京城。宋代的荔枝已經大規模的進行栽種,荔枝產量大為增加,大盤商人購買時需用「以林斷之」的方式簽約購買,可見其規模。除以新鮮荔枝內銷,更以製成蜜餞的方式外銷世界各地「悉為紅鹽者,水浮陸轉,以入京師,外至北戎、西夏,其東南舟行新羅、日本、琉球、大食之屬,莫不愛好,重利以鑄之」。荔枝可說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氣息的一種水果了。
點閱數118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7
解放金蓮-天足解放運動-資源代表圖
web 解放金蓮-天足解放運動
顏汝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在纏足風氣盛行的年代,有許多男性對「蓮足」的喜愛,達到痴狂的程度,甚至有些文人手中若不握一隻弓蓮或小腳,則無法讀書寫作。但實際上,並非所有人皆對纏足表示贊同,宋人車若水是最早對此提出質疑的人。他在著作《腳氣集》中表明,將四、五歲無辜小女孩的腳纏得那麼小,是件很殘忍的事,不明白纏足與限制婦女活動有什麼好處?另外,宋代理學家程頤也對纏足不表贊同,因此力行不准族中女子纏足。但對大多數人而言,纏足不僅認為是種美的代表,甚至成為女子是否能嫁到好婆家的重要憑藉,故纏足成為主流風尚。日後,對纏足提出更強烈質疑、反對的意見者,則一直要到了清朝。纏足在清時可謂到了極盛時期,雖然在滿清入關時,禁止女子纏足,但主要的對象是針對滿族婦女(滿人並無纏足習慣)。至於漢人婦人,當時一方面在服飾上有「男從女不從」的規定;另一方面,因漢人纏足對滿人的統治無不太大危害,故纏足並沒有受到清官方太大的反對和禁止。至於在民間,則有人對於纏足提出強烈的反對呼聲。例如李汝珍(約1763~1830)在其名著《鏡花緣》中,以林之洋在女兒國被選為妃,而被強迫纏足的情形,反映女子承受的痛苦,從中也表達他反纏足的觀感與強烈的抨擊。除了李汝珍外,尚有袁枚(1716~1798)、俞正燮(1775~1840)等人,他們可謂是清末天足運動的先驅。清末天足運動的發起,主要是受到當時西方勢力的強大影響所致。簡言之,當中國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打敗後,顯露出清廷的實力已遠遠落後經過工業革命洗禮的西方諸國,而西方各國也逐漸摸清楚中國的實力,從此中國開始陷入悲慘的境地,民族自信心隨之一落千丈,原本自恃的一切,成為落後、野蠻、殘忍的象徵,而「小腳」也由原本美的象徵,而被視為是殘忍的代表。但對三寸金蓮負面的看法,並不是突然出現並立刻成為普遍共識,而是經過一段長時期的推動與發展,且過程是曲折不斷。近代反對纏足的呼聲高漲,與來華的洋人有很大的關係。傳教士為早期主要推動者,雖然早期他們對於是否要革除為中國陋習之一的纏足,看法有所分歧。後來認為必須透過有組織、系統的推行,成效才易彰顯,因此成立戒纏足會,推行教會學校禁止纏足女性入學等。也有些西方婦女參與其中,著名者有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和立德夫人(Mrs. Little)。他們也舉辦演講與編刊物來宣傳反纏足言論,並希望此能影響中國上層階級,藉上層力量而影響下層民眾;梁啟超等人即受到影響,而反對纏足。至於在國內,清末由於國家處於風雨飄搖的階段,許多有識之士不斷思考如何救國,而以康有維、梁啟超為主的維新派人士也不例外。他們一方面受到西方思想影響,同時也思索如何革除中國缺點而使國家強大,推行天足運動,成為他們解決中國弊病的方法之一。在推行天足運動中,最重要的途徑,是要求男性不要娶小腳妻子,一旦纏足不再與婦女婚姻有利害關係,是更容易讓他人接受且實際不纏足。在來華西人與梁啟超等人的努力下,使得更多人加入廢除纏足的運動中,甚至慈禧太后也曾下懿旨禁纏足,同時也有地方官員參與。但這些努力主要是點的發展,故成效仍屬有限。到了民國時期,不纏足運動才在政府推行罰錢等政策,有計劃、有組織的推動下,才收到較大的成效,最後使得纏足風氣消失。值得注意的是,全國廢除纏足不是一致性的,而是有區域的差別。基本上,天足運動是沿海地區接受度高於內陸、城市高於鄉村、上層階層高於下層民眾。另外,在推行的過程中,曾出現因太過急躁而造成民眾反彈,也傷害了纏足婦女的尊嚴。例如,當眾強迫脫下小腳婦女的弓鞋;也有官員趁機敲詐。另外,一旦緊纏的小腳,若要放足,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並不能立刻放足,否則疼痛難耐,造成更大傷害。但當時的官員並沒有注意到,而強迫婦女立刻放足,對纏足婦女的生理,又造成另一層傷害。再加上當「以天足為美」成為社會主流時,纏足被視為落伍,又造成纏足婦女的心理壓力。這些無法放纏的婦女,成為時代下的犧牲品。無論如何,放足由原本全然受到排斥、到逐漸接受,甚至成為一股運動,到了民國30年代左右,除了原本早已纏足至無法放足的女性之外,基本上中國已不再有人纏足。到了現今,據說在中國雲南仍可找到年歲已高的纏足婦女,成為中國金蓮風尚的見證。
點閱數100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7
元之大都-資源代表圖
web 元之大都
曾雅瑜/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1206年鐵木真被推為大汗,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1215年蒙古軍攻佔中都後,廢除中都之名,恢復燕京舊稱,1264年,忽必烈下詔將燕京改稱中都,府名仍為大興,”燕京”之名從此廢用,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國號”大元”,次年2月改中都為大都,並定國都於此,1279年元滅南宋,統一中國,大都遂成為統一的中國之首都。金中都城是在唐幽州城、遼南京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而元大都城則完全拋棄了舊的城基,在一片新拓的土地上建造起一座宏偉的城市。原因之ㄧ是因為中都城經過金末戰亂,宮殿城防遭到嚴重的破壞,1217年又發生大火災,加上中都蓮花河水系水量不足,不能滿足都城日常用水的需要,另選新址是為了找尋新的水源。最後選中了中都的東北郊作為新址,原因有三:1.此區是金朝宮苑太寧宮的舊址,環境優美;2.太寧宮內的瓊華島是中都一帶的”制高點”,在此處建城有”鎮壓”住前朝的用意;3.新城址可用西北山區的水源,與高梁河接通,引水入城,不僅可以滿足宮廷和居民用水,還解決了大都的漕運問題。主持大都設計規劃與施工的是劉秉忠。劉秉忠(1216-1274)在忽必烈取得汗位之前曾向他陳述”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的道理,對忽必烈產生極大的影響。元朝建立後,劉秉忠身居太保,對定國號、立朝儀官制、營建大都城池與宮殿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大都城於1267年正式興建,主要工程分為宮殿、城池、河道三項,初期主要進行宮殿建築,1274年大部分完工,然後修築城垣,1283年基本建成大城。現在,北京還保存幾段大都土城遺蹟,從馬甸到皇亭子一段殘垣是北城牆遺蹟,2003年在此建成”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北京歷史的發展,即使是歷經遼之陪都或是金的首都,其影響都未能涉及長江以南的地區,一直到蒙古人建立的元王朝在此定都,北京才真正成為整個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這種地位從元代開始一直延續到明清,並愈加鞏固。
點閱數40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成都小吃-資源代表圖
web 成都小吃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夫妻肺片」是近五十年才出現的四川小吃,由來說法有二,說法稍有不同。一是五十年前,有對夫婦叫郭朝華和張田正,以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炒「麻辣牛肉肺片」販售,從提籃叫賣、擺攤招客,最後開店做生意,由於並無真正用到牛肺,加上是夫婦一同販售,故稱「夫妻肺片」,以便和其他的麻辣牛肉肺片作區隔。第二種說法,郭朝華和張田正十分窮困,想做生意也沒有本錢,有個做鮮牛肉生意的肉販,看他們可憐,便把賣剩的許多牛雜送給他們,兩人便把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碎牛肉這些牛雜,加入香料滷汁去腥,隨意翻炒後上桌,不意結果大受好評,由於是夫妻倆人一起取用人家以不要的牛雜製作,故名「夫妻廢片」,後來客人認為「廢」字不雅,就替他們改為「夫妻肺片」。「擔擔麵」在臺灣俗稱「擔仔麵」,顧名思義就是挑著擔子賣的麵。臺灣的「擔仔麵」已經與四川的擔擔麵有著很大的不同,臺灣的擔仔麵是以肉燥、雞湯為主味,味道以鹹甜取勝。四川的「擔擔麵」,則是五味雜陳,酸、甜、辣、鹹、香俱全。先在碗底放上四料:蔥、薑、胡椒、冬菜,再淋上七油:辣椒油、花椒油、芝麻油、芥子油、茴香油、大蒜油、雞油後,然後放入麵與佐料拌勻食用。麵的味道會依所加的香料油與料而改變,「七油」之間和「四料」的比例,可以條出各種不同的風味,這就成了各個家庭的不傳之方,僅由婆傳媳一脈相承。
點閱數23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