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中7-9年級(四)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41
藩鎮割據與晚唐五代地方行政-資源代表圖
web 藩鎮割據與晚唐五代地方行政
雷家聖/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隋煬帝廢北周以來之總管府,唐高祖恢復,不久改為都督府(十州以上為大都督府,不滿十州為都督府),玄宗以二萬戶以上為中都督府,不滿二萬戶為下都督府。其後都督多帶使持節,號稱「節度使」。玄宗天寶時,設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東、范陽、平盧、隴右、劍南、嶺南十節度經略使(嶺南稱經略使)。這是軍事上的軍區制度,原與地方行政制度無關。安史之亂後,唐朝於軍政重地設節度使(並兼觀察使銜),一般地區設觀察使,皆統領數州(治所所在為本州,節度、觀察使又兼本州刺史,其餘各州為「支郡」),全國節度、觀察使多至四、五十道。部分節度使(如魏博、成德、平盧、淄青等節度使)手握重兵,不服中央之號令,隨意任免地方官吏,租賦稅收不入於中央,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節度、觀察使之下,各州刺史因多由節度、觀察使逕自任命部下將領充任,也多帶防禦使、團練使銜。節度、觀察使的幕僚,有副使、行軍司馬、判官、節度掌書記或觀察支使(掌文書,有出身者稱節度掌書記,無出身者為觀察支使)、推官、巡官等。各州刺史因帶防禦、團練使銜,也有判官、推官等幕僚。新的「藩鎮」幕僚出現後,與原有的司錄(錄事)參軍、諸曹參軍等「軍府」僚佐並立。
點閱數35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3
知識份子的推動-資源代表圖
web 知識份子的推動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清末西學東漸以後,部分知識份子在接觸見識到西方文化的優勢之後,開始大力推廣西學,較為有名的知識份子有馮桂芬、鄭觀應、王韜等人,較為有名的著作有鄭觀應的《盛世危言》、馮桂芬的《校邠廬抗議》。他們的主張可以歸納為四部分。政治方面:行使君主立憲制度、開議會。外交方面:維護國家主權、改正不平等條約、爭取關稅自主。經濟方面:強調發展工商業、企業歸人民經營、商辦而不官辦。學術教育方面:變通文武科舉考試制度、增設女學、廢除纏足。
點閱數29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3
慈禧新政的成效檢討-資源代表圖
web 慈禧新政的成效檢討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由於新政實際上並未超過戊戌變法的範圍,再加上慈禧缺乏誠意,對於漢人的防範挾制愈來愈嚴,因此多數新政無法跟得上民心與環境的改變,徒成具文,略有成效僅有數項而已。更因為義和團事件釀成八國聯軍大禍後,民眾對於滿清政府的改革誠意與能力逐漸失去信心,革命派的思想傳播逐漸開展,與維新派的路線論爭取得優勢,滿清政權的基礎逐漸動搖。
點閱數29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6-03
羅馬皇帝的誕生-資源代表圖
web 羅馬皇帝的誕生
黃巧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共和時代晚期羅馬國內因爭奪政權和建立軍事獨裁進行內戰,雖然在西元前60年龐培、克蘇拉及凱撒結成所謂的「前三頭聯盟」,但隨後又進入內戰,龐培於西元前48年在法勒沙【Pharsalus】 戰敗而逃往埃及,不久即遭暗殺。此後龐培的繼承人雖仍繼續與凱撒爭鬥,直至西元前45年凱撒的權力已達顛峰。接下來的凱撒著手進行很多頗有成效的改革,奠定往後帝國建立的基礎,但在西元前44年凱撒遭到暗殺身亡,羅馬再度陷入混亂世界。西元前43年與凱撒有密切關係的三人:密友安東尼、騎兵長官雷必達及凱撒的養子屋大維形成後三頭時代,經過一連串的政治鬥爭及內戰,屋大維取得最後的勝利。勝利後的屋大維鑑於先前凱撒遭暗殺的前車之鑑,屋大維在集權過程中相當小心,表面上尊重共和,自稱「第一公民【Princeps】,目的在避免「國王」或「獨裁」等令羅馬人厭惡的頭銜。西元前27年屋大維接受元老院所授予的「奧古斯都」【Augustus】(具有神聖、偉大之意)的尊號,集政治、司法、宗教及軍事最高首長等大權於一身,實際上已成為羅馬皇帝。
點閱數19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6-03
第一公民-資源代表圖
web 第一公民
黃巧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在後三頭時代的內戰中,屋大維最後以雄厚的武力獲得了最終勝利,儘管個人的權力已達高峰。但在改組元老院的時候,凱撒被刺的歷史教訓,讓屋大維體認到君主獨裁的困境,因此在他集權的過程中,屋大維格外小心處理這方面的問題,因此他自稱「第一公民」(princeps,即「元首」或「首席元老」之意),以元首、執政官的名義執掌全國行政,元老院實際受元首控制。因此在歷史上稱屋大維所成立的政府為「The Principae」(元首制)其實是一個獨裁的政治體制。最主要原因是因「第一公民」所擁有的權力包括:(一)「大將軍」之軍權:擁有全國軍隊的指揮權。(二)「首席保民官」之權:使其個人神化、擁有否決權、赦免權等。(三)擁有締結條約和頒佈刺令之權。因此屋大維被稱為羅馬「皇帝」(源於imperator,意即勝利的將軍),羅馬共和時代從此結束,進入帝國時代。
點閱數51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3
慈禧新政的內容-資源代表圖
web 慈禧新政的內容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光緒二十八年成立法律編修館,將現行律例參酌各國法律重新制訂。停止捐納實官,裁汰各衙門蠹吏差役,歸併詹事府、通政司於翰林院,裁撤路礦總局、河道總督、雲南湖北廣東各巡撫。設立督辦政務處,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新設立商部、巡警部、學部。與原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合稱十部。光緒三十三年改巡警部為民政部、戶部為度支部、兵部為陸軍部、刑部為法部、工部和商部合併為農工商部,增設郵傳部。軍事:光緒二十九年設立練兵處,全國擬成立新軍三十六處。停止武科考試,裁減各省綠營防勇,命各省籌設武備學堂,成立常備軍,一律學習新式槍砲、改西法操練。實業:提倡實業為富強之本,命親貴大臣出洋考察。保護實業、統一貨幣、設立銀行,頒佈獎勵工商業章程。教育:廢除八股,改試策論。光緒二十七年開經濟特科,錄用外洋留學生。各省城設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設中學堂,各州縣設小學堂,命各省選派學生出洋留學,停止鄉試、會試及各省歲科考試,光緒三十一年正式廢除科舉制度。其他:允可滿漢通婚,戒除纏足惡習,禁止鴉片。
點閱數255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6-03
中國瓜分危機與門戶開放政策-資源代表圖
web 中國瓜分危機與門戶開放政策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甲午戰爭後,西方列強興起一股瓜分中國、強行租借沿岸港灣、劃分勢力範圍的風潮,其中東北及長城內外成為俄國勢力範圍,並強行租借旅順、大連。山東港灣成為德國的勢力範圍,並在天津、漢口設立租界。西南成為法國的勢力範圍,並租借廣州灣。福建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長江流域成為英國的勢力範圍。由於英國的在華商業利益反而因此次的瓜分風潮大受限制,再加上美國不願中國的瓜分而影響其在東亞的利益,於是具有強大商業競爭優勢的英美二國共同研商討論中國門戶開放政策的可能性。1899年美國國務卿海約翰照會西方列強各國,提出中國門戶開放政策。主要內容有二,第一:各國在中國勢力範圍內或租借地內對通商事業或投資事業,不得加以干涉。第二:中國現行海關稅率,對於勢力範圍內之口岸的貨物進出,均為適用,稅款由中國徵收。這項門戶開放政策列強各國陸續同意。但由於此項政策主要在於強調要求均等的貿易機會與待遇,全是以通商經濟利益為考量,未顧及到中國政治主權與領土完整。在義和團事件爆發後,海約翰再度通牒各國,添加一條中國行政領土完整的原則。美國的對華門戶開放政策至此方算完備。
點閱數535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6-03
省縣地方自治法的落實-資源代表圖
web 省縣地方自治法的落實
王秀如/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在中華民國的行政單元裡,「省」是行政院與縣之間重要的聯繫單位;在權限上,有獨立的人事財政自主權。由民國15年11月公佈的〈省政府組織法〉裡,可以看出省政府的權限,其中第二條規定:「省政府不牴觸中央法令範圍內,得依法發布命令。」第三條規定:「省政府對於所屬各機關及縣、市政府之命令或處分,認為有違背法令,逾越權限,或其他不當情形時,得停止或撤銷之。」可顯見省政府在地方自治法規中,有獨立發布或廢止地方命令的權限。依據〈市組織法〉規定,要升格為院轄市必須要符合:一、首都所在地,。二、人口在100萬以上,三政治經濟文化有特殊情況等三個條件。民國56年7月1日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而高雄則於民國68年7月1日升格為直轄市。省轄市升格為直轄市後,首長的職權提高、財政自主權也提高,因此是省轄市的夢想。
點閱數26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3
維新變法的內容-資源代表圖
web 維新變法的內容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教育是維新人士最重視的問題。籌辦京師大學堂,派孫家鼐管理,節制各省學堂,所有書院、義學、社學一律改為兼習中學、西學的學堂。省會設立高等學糖、郡城設立中等學堂,州縣設立小學堂。鼓勵地方興辦新式學堂,獎勵私人興學,勸導海外華僑開辦華僑學堂。設置各種翻譯、醫學、農務、商學、路、礦、茶務、蠶桑速成學堂。定期舉行經濟特科,挑選學生赴東西洋遊學,辦理官報,獎勵著作發明。其中廢除八股取士改試策論此一項目引起極大的爭論。澄清吏治,廣開言路,准士民上書。裁撤閒散衙門冗員提高效率。汰除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大理寺,以及湖北、廣東、雲南巡撫,河道總督。設置京卿學士,期集思廣益。都察院接有條陳事件,立即原封進呈。准藩、皋、道、府專摺奏事,州縣官由督撫呈遞,士民上書,由道府代為進呈。改上海時務報為官報。選派宗室王公遊歷外國。經濟:設立鐵路礦務總局、農工商總局。廣設農會,刊行農報,購買農器,獎勵製造發明,給予專利權,振興工商業。各省設商務局,商會,保護商務。編制國家預算。下令各省編譯農務書籍。軍事:切實裁兵仿西法練軍,力行保甲制度,改習洋操。變更武舉考試,一律改試槍砲,籌辦武備大學堂。令八旗改習洋槍、洋操,裁減綠營,逐漸實施徵兵制,各省辦理訓練新式軍隊。
點閱數74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6-03
近代中國思想啟蒙家嚴復(1854-1921)-資源代表圖
web 近代中國思想啟蒙家嚴復(1854-1921)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嚴復年輕時以優異成績被派往新加坡、日本、英國留學實習。回國後先後在福州船政學堂、天津水師學堂任職。他主張變法思想,並透過翻譯西方經典名著典籍來宣傳啟蒙中國人的思想價值觀念。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原富」、「法意」等著作,將物競天擇的進化觀念、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理論、政治制度的精神架構有系統的介紹給廣大的中國民眾。透過這些全面性的介紹西方文明經典著作,使中國人得以接觸西方世界的真正內涵,從思想觀念上根本打破中國保守老舊的傳統價值觀念。他的影響力也並不侷限於變法維新,更進一步成為革命思想的啟蒙源頭。民國成立以後,嚴復曾經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但是他的政治立場轉趨保守,面對民初混亂的政局,他對於民主共和的建立抱持懷疑與悲觀的態度,以為中國當時國民程度連君主立憲都不夠資格,又怎麼能夠立刻實行民主共和,他懷疑勉強實行的結果將造成大亂。他不僅在政治立場上主張漸進改革、反對革命,於民國四年擔任籌安會的發起人之一支持袁世凱稱帝、民國六年肯定張勳復辟。甚至在思想立場上也更為強調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提倡尊孔反對五四運動。晚年期間不喜談時事,最後病逝於故鄉。
點閱數24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