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中7-9年級(四)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41
再造歷史現場-沙灣世紀風華延伸閱讀 01—基隆韓人口述歷史-資源代表圖
基隆與山、海關係密切,城市記憶皆環繞在此,城市發展更是由基隆為港而起。和平島因其地理位置自大航海時代便作為臺灣與世界連結的門戶,擁有豐富文化與地景資源。沙灣地區亦因海權列強的到來漸趨昌盛,成為基隆軍事與城市休閒要地。但19世紀末的築港工程,造成海岸人工化,戰後的港區管制進一步斷裂城市與海的關聯,也讓山與海的密切關係越來越遠。為了再次重現基隆山海地景,將城市生活帶回港邊,發展出「找到山、海、記憶」的願景,並採用以下策略:(1)保全考古遺構、自然海岸、關鍵視域(廊)。(2)以歷史資源為據點,整合可及街區與公有地為「策略發展地區」。(3)以港公司、中油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共同營造基隆山海城市的魅力。(4)建置山海聯通歷史散步路徑與智慧導覽系統。(5)結合考古發掘基地,籌建展現基隆大航海標記的博物館,建構與世界的對話基地。(6)以大沙灣為選址核心,籌建展現城市現代化博物館,打造城市歷史新亮點。 相關子計畫包括: 1、沙灣地區暨太平輪紀念碑歷史調查研究及敘事空間整合計畫—蒐集沙灣地區歷史發展的史料,進一步將歷史敘事轉化為故事文本,讓更多人了解沙灣地區的歷史。 2、沙灣地區影像拍攝暨出版計畫—40分鐘正片加50分鐘衍生閱讀,分別爬梳大基隆及沙灣歷史,及深入地方挖掘關於沙灣地區常民的生活現場。 3、基隆沙灣地區歷史場景再現共識凝聚策展計畫—希望在市民之間創造可發酵為凝聚力的話題,形成沙灣新願景的共識。因此規劃一系列活動,包括港市生活採集—邀請職人分享其角度所看見的基隆樣貌,為基隆未來的生活滾動出更多的想像、尋找快樂園—重現沙灣地區不同時代,人與空間、環境互動方式的不同樣貌,如設置浴池、海港辦桌、咖啡與酒吧市集、音樂舞蹈表演、互動式劇場、山海巴士—以公車為交通工具,穿梭串連各歷史場景。 4、沙灣地區數位攝影測量計畫—針對沙灣地區空拍攝影測量與重點古蹟、歷史建築物3D雷射數位掃瞄,以作為文化價值推廣合及虛擬實境多媒體資料建置的重要基礎。
點閱數17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沙灣世紀風華延伸閱讀 02 基隆大沙灣海游泳教室口述歷史-資源代表圖
基隆與山、海關係密切,城市記憶皆環繞在此,城市發展更是由基隆為港而起。和平島因其地理位置自大航海時代便作為臺灣與世界連結的門戶,擁有豐富文化與地景資源。沙灣地區亦因海權列強的到來漸趨昌盛,成為基隆軍事與城市休閒要地。但19世紀末的築港工程,造成海岸人工化,戰後的港區管制進一步斷裂城市與海的關聯,也讓山與海的密切關係越來越遠。為了再次重現基隆山海地景,將城市生活帶回港邊,發展出「找到山、海、記憶」的願景,並採用以下策略:(1)保全考古遺構、自然海岸、關鍵視域(廊)。(2)以歷史資源為據點,整合可及街區與公有地為「策略發展地區」。(3)以港公司、中油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共同營造基隆山海城市的魅力。(4)建置山海聯通歷史散步路徑與智慧導覽系統。(5)結合考古發掘基地,籌建展現基隆大航海標記的博物館,建構與世界的對話基地。(6)以大沙灣為選址核心,籌建展現城市現代化博物館,打造城市歷史新亮點。 相關子計畫包括: 1、沙灣地區暨太平輪紀念碑歷史調查研究及敘事空間整合計畫—蒐集沙灣地區歷史發展的史料,進一步將歷史敘事轉化為故事文本,讓更多人了解沙灣地區的歷史。 2、沙灣地區影像拍攝暨出版計畫—40分鐘正片加50分鐘衍生閱讀,分別爬梳大基隆及沙灣歷史,及深入地方挖掘關於沙灣地區常民的生活現場。 3、基隆沙灣地區歷史場景再現共識凝聚策展計畫—希望在市民之間創造可發酵為凝聚力的話題,形成沙灣新願景的共識。因此規劃一系列活動,包括港市生活採集—邀請職人分享其角度所看見的基隆樣貌,為基隆未來的生活滾動出更多的想像、尋找快樂園—重現沙灣地區不同時代,人與空間、環境互動方式的不同樣貌,如設置浴池、海港辦桌、咖啡與酒吧市集、音樂舞蹈表演、互動式劇場、山海巴士—以公車為交通工具,穿梭串連各歷史場景。 4、沙灣地區數位攝影測量計畫—針對沙灣地區空拍攝影測量與重點古蹟、歷史建築物3D雷射數位掃瞄,以作為文化價值推廣合及虛擬實境多媒體資料建置的重要基礎。
點閱數18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鐵翼榮光—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主題影片-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鐵翼榮光—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主題影片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在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的支持下,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籌備3年進行調查研究、先期規劃、文物影像蒐藏與詮釋、口述訪談等相關計畫,以文化治理帶動在地民眾歷史記憶,透過這次展示計畫,重回歷史現場,共同形塑文化保存意識。 為落實再造歷史現場精神,整合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已整備的前空軍桃園基地相關文史文物資料,轉化為展覽與系列活動,讓民眾更能貼近曾經機密的軍事基地。活動方面以主題講座暖身,延續至9月份「全國古蹟日」系列活動,邀請劇團進入學校互動;以情境式導覽劇場、實境解謎等活動,讓民眾親身走入前空軍桃園基地體驗文資空間氛圍。執行成果如下: 1. 完成於桃園市文化局(民國109年(2020)7月4日至19日)與八德餘慶堂(民國109年(2020)8月14日至9月30日)兩地之展覽,展期63天合計6,926參觀人次,利用數位科技手法,展現基地歷史變遷。內容結合文物詮釋計畫,進行史料、舊照、文物之多元展示,並配合口述訪談、中研院「飛遠專案」及執行任務所拍攝之偵照照片,呈現當時情景。 2. 計畫也安排退役將士及眷村居民重返基地,拍攝紀錄影片留存數位紀錄,以讓更多觀眾得以了解當時歷史故事,製作《回家的路》為影片主題曲。 3. 以【基地任務大解密 X 前桃園空軍基地再造歷史現場】為題辦理「儀表板的秘密」、「最神秘的黑貓中隊」主題講座。並結合古蹟日辦理3場次活動,分別以戲劇、音樂、舞蹈之情境導覽基地;以實境解謎的方式讓參與者在前空軍基地中,用故事包去體驗基地故事;透過劇場宣導活動及有獎徵答等方式與師生進行互動,廣邀師生一同參與桃園空軍維護古蹟行動,希望喚起桃園在地師生對所處區域歷史文化的重視了解。
點閱數25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晨間飛行》情境式導覽劇場—2020桃園全國古蹟日演出影片-資源代表圖
在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的支持下,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籌備3年進行調查研究、先期規劃、文物影像蒐藏與詮釋、口述訪談等相關計畫,以文化治理帶動在地民眾歷史記憶,透過這次展示計畫,重回歷史現場,共同形塑文化保存意識。 為落實再造歷史現場精神,整合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已整備的前空軍桃園基地相關文史文物資料,轉化為展覽與系列活動,讓民眾更能貼近曾經機密的軍事基地。活動方面以主題講座暖身,延續至9月份「全國古蹟日」系列活動,邀請劇團進入學校互動;以情境式導覽劇場、實境解謎等活動,讓民眾親身走入前空軍桃園基地體驗文資空間氛圍。執行成果如下: 1. 完成於桃園市文化局(民國109年(2020)7月4日至19日)與八德餘慶堂(民國109年(2020)8月14日至9月30日)兩地之展覽,展期63天合計6,926參觀人次,利用數位科技手法,展現基地歷史變遷。內容結合文物詮釋計畫,進行史料、舊照、文物之多元展示,並配合口述訪談、中研院「飛遠專案」及執行任務所拍攝之偵照照片,呈現當時情景。 2. 計畫也安排退役將士及眷村居民重返基地,拍攝紀錄影片留存數位紀錄,以讓更多觀眾得以了解當時歷史故事,製作《回家的路》為影片主題曲。 3. 以【基地任務大解密 X 前桃園空軍基地再造歷史現場】為題辦理「儀表板的秘密」、「最神秘的黑貓中隊」主題講座。並結合古蹟日辦理3場次活動,分別以戲劇、音樂、舞蹈之情境導覽基地;以實境解謎的方式讓參與者在前空軍基地中,用故事包去體驗基地故事;透過劇場宣導活動及有獎徵答等方式與師生進行互動,廣邀師生一同參與桃園空軍維護古蹟行動,希望喚起桃園在地師生對所處區域歷史文化的重視了解。
點閱數28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沙灣世紀風華延伸閱讀 05 亨利幼稚園的神父口述歷史-資源代表圖
基隆與山、海關係密切,城市記憶皆環繞在此,城市發展更是由基隆為港而起。和平島因其地理位置自大航海時代便作為臺灣與世界連結的門戶,擁有豐富文化與地景資源。沙灣地區亦因海權列強的到來漸趨昌盛,成為基隆軍事與城市休閒要地。但19世紀末的築港工程,造成海岸人工化,戰後的港區管制進一步斷裂城市與海的關聯,也讓山與海的密切關係越來越遠。為了再次重現基隆山海地景,將城市生活帶回港邊,發展出「找到山、海、記憶」的願景,並採用以下策略:(1)保全考古遺構、自然海岸、關鍵視域(廊)。(2)以歷史資源為據點,整合可及街區與公有地為「策略發展地區」。(3)以港公司、中油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共同營造基隆山海城市的魅力。(4)建置山海聯通歷史散步路徑與智慧導覽系統。(5)結合考古發掘基地,籌建展現基隆大航海標記的博物館,建構與世界的對話基地。(6)以大沙灣為選址核心,籌建展現城市現代化博物館,打造城市歷史新亮點。 相關子計畫包括: 1、沙灣地區暨太平輪紀念碑歷史調查研究及敘事空間整合計畫—蒐集沙灣地區歷史發展的史料,進一步將歷史敘事轉化為故事文本,讓更多人了解沙灣地區的歷史。 2、沙灣地區影像拍攝暨出版計畫—40分鐘正片加50分鐘衍生閱讀,分別爬梳大基隆及沙灣歷史,及深入地方挖掘關於沙灣地區常民的生活現場。 3、基隆沙灣地區歷史場景再現共識凝聚策展計畫—希望在市民之間創造可發酵為凝聚力的話題,形成沙灣新願景的共識。因此規劃一系列活動,包括港市生活採集—邀請職人分享其角度所看見的基隆樣貌,為基隆未來的生活滾動出更多的想像、尋找快樂園—重現沙灣地區不同時代,人與空間、環境互動方式的不同樣貌,如設置浴池、海港辦桌、咖啡與酒吧市集、音樂舞蹈表演、互動式劇場、山海巴士—以公車為交通工具,穿梭串連各歷史場景。 4、沙灣地區數位攝影測量計畫—針對沙灣地區空拍攝影測量與重點古蹟、歷史建築物3D雷射數位掃瞄,以作為文化價值推廣合及虛擬實境多媒體資料建置的重要基礎。
點閱數19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2020神工傳藝北港百年藝鎮巡迴展宣傳影片-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2020神工傳藝北港百年藝鎮巡迴展宣傳影片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2020北港百年藝鎮巡迴規劃設置案「神工傳藝」策展構想,是以「發現歷史再現歷史發揚臺灣精神」為主題設計,其宗旨以「在地人文、產業導入及永續發展」為概念。 為使北港藝師的光輝能夠走出雲林並受到其他縣市之矚目,規劃以介紹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與北港進香等信仰衍生而出的陣頭、工藝、表演藝術為核心主軸,具體展品展示為輔助,建構出媽祖文化中各種藝術價值以及活動細節,呈現種多元面向的北港百年藝鎮風華,讓其他縣市的民眾能看見北港豐厚的文化底蘊。展覽邀請「蕭青陽工作室」—大俠「蕭青陽」老師擔任策展人,分別於北中南合計舉辦4場展覽。各場次展覽資訊如下:(1)雲林場:民國109年(2020) 4月11日至4月29日於北港文化中心。(2)臺中場:民國109年(2020) 6月13日至7月22日於文化資產園區。(3)臺北場:民國109年(2020) 8月13日至8月26日於華山文創園區。(4)高雄場:民國109年(2020) 10月16日至12月27日於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點閱數25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沙灣世紀風華延伸閱讀 03 消失的大沙灣海水浴場口述歷史-資源代表圖
基隆與山、海關係密切,城市記憶皆環繞在此,城市發展更是由基隆為港而起。和平島因其地理位置自大航海時代便作為臺灣與世界連結的門戶,擁有豐富文化與地景資源。沙灣地區亦因海權列強的到來漸趨昌盛,成為基隆軍事與城市休閒要地。但19世紀末的築港工程,造成海岸人工化,戰後的港區管制進一步斷裂城市與海的關聯,也讓山與海的密切關係越來越遠。為了再次重現基隆山海地景,將城市生活帶回港邊,發展出「找到山、海、記憶」的願景,並採用以下策略:(1)保全考古遺構、自然海岸、關鍵視域(廊)。(2)以歷史資源為據點,整合可及街區與公有地為「策略發展地區」。(3)以港公司、中油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共同營造基隆山海城市的魅力。(4)建置山海聯通歷史散步路徑與智慧導覽系統。(5)結合考古發掘基地,籌建展現基隆大航海標記的博物館,建構與世界的對話基地。(6)以大沙灣為選址核心,籌建展現城市現代化博物館,打造城市歷史新亮點。 相關子計畫包括: 1、沙灣地區暨太平輪紀念碑歷史調查研究及敘事空間整合計畫—蒐集沙灣地區歷史發展的史料,進一步將歷史敘事轉化為故事文本,讓更多人了解沙灣地區的歷史。 2、沙灣地區影像拍攝暨出版計畫—40分鐘正片加50分鐘衍生閱讀,分別爬梳大基隆及沙灣歷史,及深入地方挖掘關於沙灣地區常民的生活現場。 3、基隆沙灣地區歷史場景再現共識凝聚策展計畫—希望在市民之間創造可發酵為凝聚力的話題,形成沙灣新願景的共識。因此規劃一系列活動,包括港市生活採集—邀請職人分享其角度所看見的基隆樣貌,為基隆未來的生活滾動出更多的想像、尋找快樂園—重現沙灣地區不同時代,人與空間、環境互動方式的不同樣貌,如設置浴池、海港辦桌、咖啡與酒吧市集、音樂舞蹈表演、互動式劇場、山海巴士—以公車為交通工具,穿梭串連各歷史場景。 4、沙灣地區數位攝影測量計畫—針對沙灣地區空拍攝影測量與重點古蹟、歷史建築物3D雷射數位掃瞄,以作為文化價值推廣合及虛擬實境多媒體資料建置的重要基礎。
點閱數16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開箱礦山記憶—溫馨又熱絡的礦山導讀人工作坊-資源代表圖
藉由礦山歷史人文整理,以在地人講述在地故事為基礎,建立採金之路文本,並嘗試引路達人認證機制,逐步建立礦山採金之路深度遊程價值。
點閱數12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李騰芳古宅AR互動導覽-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李騰芳古宅AR互動導覽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透過李騰芳造型人物和祥獸貫穿各場景與民眾互動,選單中包含「建築」、「歷史」、「生活」、「地圖導覽」等場景分類,讓使用者在體驗過程中能依據個人喜好來進行隨機導覽,在二十五個導覽點位的古蹟建築場景發展出歷史場景還原、歷史解說、蒐集祥獸集章集點、拍照框等互動內容,在故事線及動畫串連下也彰顯了趣味性。此外也透過LBS定位導覽功能及地理資訊服務應用,提供李騰芳古宅所在的月眉農區景點和周遭地標簡介,增加旅客雙向互流等效益。
點閱數239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4-01-08
再造歷史現場-鐵翼榮光—前空軍桃園基地傳奇 形象前導影片-資源代表圖
在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的支持下,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籌備3年進行調查研究、先期規劃、文物影像蒐藏與詮釋、口述訪談等相關計畫,以文化治理帶動在地民眾歷史記憶,透過這次展示計畫,重回歷史現場,共同形塑文化保存意識。 為落實再造歷史現場精神,整合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已整備的前空軍桃園基地相關文史文物資料,轉化為展覽與系列活動,讓民眾更能貼近曾經機密的軍事基地。活動方面以主題講座暖身,延續至9月份「全國古蹟日」系列活動,邀請劇團進入學校互動;以情境式導覽劇場、實境解謎等活動,讓民眾親身走入前空軍桃園基地體驗文資空間氛圍。執行成果如下: 1. 完成於桃園市文化局(民國109年(2020)7月4日至19日)與八德餘慶堂(民國109年(2020)8月14日至9月30日)兩地之展覽,展期63天合計6,926參觀人次,利用數位科技手法,展現基地歷史變遷。內容結合文物詮釋計畫,進行史料、舊照、文物之多元展示,並配合口述訪談、中研院「飛遠專案」及執行任務所拍攝之偵照照片,呈現當時情景。 2. 計畫也安排退役將士及眷村居民重返基地,拍攝紀錄影片留存數位紀錄,以讓更多觀眾得以了解當時歷史故事,製作《回家的路》為影片主題曲。 3. 以【基地任務大解密 X 前桃園空軍基地再造歷史現場】為題辦理「儀表板的秘密」、「最神秘的黑貓中隊」主題講座。並結合古蹟日辦理3場次活動,分別以戲劇、音樂、舞蹈之情境導覽基地;以實境解謎的方式讓參與者在前空軍基地中,用故事包去體驗基地故事;透過劇場宣導活動及有獎徵答等方式與師生進行互動,廣邀師生一同參與桃園空軍維護古蹟行動,希望喚起桃園在地師生對所處區域歷史文化的重視了解。
點閱數27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