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園是北京城最古老的皇家園林,為遼、金、元、明、清五代的皇家禁苑。北海園林開發始於遼代,金代又在遼代初創的基礎上營造太寧宮,大定十九年(1179)建成,後更名為萬寧宮。太寧宮是金代皇帝遊玩避暑的一處重要離宮。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遷都,喜愛瓊華島,以此處為中心建設一座新的都城元大都,把瓊華島改名萬壽山(後改萬歲山)。萬歲山所在的湖泊,稱為太液池。以萬歲山、太液池為中心,東為大內,西為隆福宮和興聖宮,形成三宮鼎立,宮殿與園林緊密結合的格局。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又多次修建,清初順治年間,建藏式白塔,把萬歲山改名為白塔山,乾隆時期對北海進行一次重點改建,奠定現在北海的規模和格局。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使北海幾成廢墟。1925年北海則闢為公園。北海公園主要由北海湖和瓊島所組成,在北海公園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九龍壁,因為上面的七彩琉璃磚非常難得,而大陸現存的九龍壁有三座,有一座在山西大同明王府門前,一座在北京故宮皇極門前,只有北海公園內這一座才是雙面都有九條龍的,九龍戲珠於波濤雲海之間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修改日期: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