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085
喜馬拉雅山區-資源代表圖
web 喜馬拉雅山區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喜馬拉雅山是指綿延在中國西藏邊緣的弧形山系,與尼泊爾和印度形成天然分界線。山勢雄偉,全長二千四百公里,寬約二百至三百公里,平均海拔六千公尺以上,高峰林立,超過七千公尺的山峰五十餘座,超過八千公尺的高峰有十一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聳立在中段的中尼邊境上。喜瑪拉雅山擁有世上最多終年不化的冰川,景色瑰麗又詭譎,吸引眾多世界登山高手前來挑戰人類體能極限,寫下人類與自然搏鬥動人的一頁頁詩篇。
點閱數39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藏南谷地-資源代表圖
web 藏南谷地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在岡底斯山以南,喜瑪拉雅山以北,雅魯藏布江和支流貫穿期間,形成一個東西走向的河谷平原,海拔高度一般不超過四千公尺。氣候溫和、河川豐沛,是西藏農、牧和林業最發達的區域。河谷約有十至二十公里寬,有許多小平原分布,佔全西藏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五十六,其中以拉薩河谷平原最為廣闊,這裡就是西藏首府拉薩所在地。而美麗的雅魯藏布江流到東部切穿喜瑪拉雅山後,流入印度境內,就被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了。
點閱數3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歸附蒙古-資源代表圖
web 歸附蒙古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吐蕃衰亡後西藏陷入分裂狀態,但有印度高僧弘法,使西藏佛教形成許多流派,如寧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等,對西藏未來歷史發展影響深遠。十三世紀,其中薩迦派高僧班智達貢嘎堅贊與蒙古議定歸順事宜,薩迦派取得西藏領導地位,西藏成為元朝的一個行政區域,後來元朝曾在西藏三次清查戶口,並設立十五個驛站以加強交通聯繫。貢嘎堅贊的侄兒是八思巴(西元1235?1280年),其名藏文是聖者之意,十五歲就拜見忽必烈,後被封為國師,因對佛學有深入研究,又精通藏文,為蒙古創制蒙古新字,再封為「大寶法王」,成為元朝政府最高的佛教領袖和總管西藏的行政負責人。西藏喇嘛教也曾隨元朝勢力傳入中國。
點閱數40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商品匯集-資源代表圖
web 商品匯集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廣州當時是全國最大的香料(包括香木和藥物)進口港,也是全國最大的絲織品與瓷器的輸出港。輸出品的大宗─瓷器,因其容易破碎,較適合海運。唐代海運發達,再加上唐代製瓷的技術與品質提升,瓷器遂成為唐代中國的外銷商品。阿拉伯商人蘇萊曼極度讚揚中國瓷器,在《中國印度見聞錄》中他說:「他們(中國人)有精美的陶器,其中陶碗晶瑩得如同玻璃一樣,儘管是陶碗,但隔著碗可以看到碗裡的水」。這是阿拉伯文獻中關於瓷器的第一次描繪。近年的考古挖掘如東非海岸、埃及開羅附近,西亞地區,以及印尼、泰國等,都有唐代的瓷器遺物,可追尋其貿易蹤跡。
點閱數26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藏北高原-資源代表圖
web 藏北高原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藏北高原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是指介於崑崙山與岡底斯山之間的廣大高原範圍,藏語稱為「羌塘」,意思是「北方高原」。平均海拔四千五百公尺,遼闊廣大,氣候嚴寒,人煙稀少,南區是藏族夏季放牧區。區內有五百多個大小湖泊,景色秀麗,又盛產魚類,許多珍稀動植物生存其間,而溫泉是當地天然的財富,豐饒的資源有著無限的開發潛力。
點閱數45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祿東贊使唐-資源代表圖
web 祿東贊使唐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祿東贊是吐蕃贊普宗弄瓚之大相﹙又稱大論﹚,統理國事,極受信任。唐貞觀十四年(西元六四O年)受命為贊普入唐請婚,太宗本不允,西藏民間傳說故事中說唐太宗以五難題考驗使者,祿東贊以機智通過測試。太宗曾封祿東贊為右衛大將軍銜,想以琅琊公主外孫妻之,祿東贊以贊普未娶公主,自己不敢先娶拒絕。西元六四一年祿東贊護送文成公主由長安入西藏。西元六四九年棄宗弄瓚去世,祿東贊繼續輔佐其孫為相,其五子欽陵、贊婆等均曾掌握國政。新唐書言其「東贊不知書而性明毅,用兵有節制,吐蕃倚之,遂為強國。」,可見祿東贊應是一位沉勇有為,擅長機智且頗有能力的人才。
點閱數79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二-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二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當時的中國還是世界海上貿易的中心。當時海路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往東北亞的航線,二是往南洋、印度洋的航線。東北亞的航線在中唐以後有所轉變,日人不再從朝鮮渡渤海到山東,改由日本南方島嶼橫渡東海至長江口。更多的日本使節與商旅來到江南,使中國東南沿海港口更加興盛。而往南洋、印度洋的航線,此時波斯商人與興起的阿拉伯商人,正活躍於南海、印度洋,往來中國貿易。於是,中國成為世界海上貿易的輻輳點。
點閱數26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廣州通海夷道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代海外交通以南海航線最重要。這條航線以廣州為起點,途經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長達一萬多公里,是當時世界最長的航線,聯繫亞洲與非洲,稱為「廣州通海夷道」。這條海路自廣州往西南行,經越南沿岸,穿越麻六甲海峽,渡印度洋至斯里蘭卡,再由斯里蘭卡西北沿印度半島西岸,經印度河口西北,沿伊朗南岸,進入波斯灣,溯幼發拉底河抵巴格達。中國海船從廣州遠達波斯灣為止,而中國貨物則透過阿拉伯人轉運至波斯灣以西甚至非洲。
點閱數54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臺灣茶業大王」陳天來-資源代表圖
web 「臺灣茶業大王」陳天來
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教育部國小1-6年級
陳天來於一八七二年出生在臺北大稻埕。二十歲時,創辦了「錦記茶行」,從事茶葉的製造和販賣。當時南洋市場對茶的需求很大,他掌握了旺盛的商機,派遣長男陳清素前往南洋各地,開拓茶葉外銷的業務。妥善經營下,商務遍及了新加坡、沙勞越和北婆羅州。 在擔任臺北極臺灣茶商公會會長期間,有許多的建樹,其中最被稱美的,是廢止「製茶稅」。原來日本政府對製茶是要抽稅的,他憑著和日本政府當局良好的互動關係,一再的努力溝通,終於獲得日本總督的答應。製茶免稅後,降低茶葉成本,對茶業的產銷有很大的幫助。一九二七年,陳天來擔任「同業組合臺北茶商公會」會長,此後直到一九三九年去世為止,一再蟬聯茶商公會會長,成為日本統治後期,臺灣茶界最重要的人物。
點閱數1197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05-06-15
贊普棄宗弄瓚-資源代表圖
web 贊普棄宗弄瓚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棄宗弄瓚是中國舊唐書記載吐蕃贊普的名稱(新唐書為棄宗弄贊﹚,在西藏歷史中被尊稱為松贊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代君主。父朗日松贊已開始擴張國力,但被屬下毒害致死,十三歲的王子棄宗弄瓚即位。年紀雖輕卻能力不凡,在親信大臣協助下平定內亂,建都邏些城(今日西藏拉薩)。再加強治理,開疆拓土,完成青藏高原的統一。先娶泥婆羅(尼泊爾)尺尊公主,學習印度、尼泊爾文化與宗教,以印度梵文發明西藏文字。唐太宗貞觀八年(西元六三四年)派遣使者入唐。太宗命馮德遐回訪,贊普希望依突厥、吐谷渾例娶唐朝公主,太宗未許,贊普發兵攻吐谷渾等,直逼唐邊境松州(四川松潘高原),唐派兵擊之。又請和,派通使祿東贊再次請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下嫁贊普。貞觀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棄宗弄瓚親迎公主於柏海(今日青海札陵湖、鄂陵湖)。唐封他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再封賓王。遣貴族子弟入長安國學讀書,學習中土養蠶、造酒、農耕各種技術,促進了漢藏文化交流。西元六四八年,棄宗弄讚曾協助「天可汗」唐太宗派遣出使西域的王玄策攻打印度中天竺的叛亂。次年,去世。
點閱數74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