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94
【VR360數位走讀】臺北市-林安泰古厝-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臺北市-林安泰古厝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VR360數位走讀】臺北市-林安泰古厝
觀看次數92
修改日期:2025-01-13
學習單_繪聲繪影使用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學習單_繪聲繪影使用學習單
桃園縣教育處/數位教育科國小4-6年級
桃園縣98年度資訊融入教學學習社群(資訊融入)績優教師團隊瑞祥國小:『溪』遊記-大嵙崁 虛擬實境鄉土文史遊
點閱數293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12-30
再造歷史現場-登山街60巷歷史場域影片-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登山街60巷歷史場域影片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登山街60巷歷史場域位於中山大學校地,地形為高低起伏之坡地,分布著清代軍事古道、打水灣湧泉水道、日治時期高雄築港出張所咾咕石駁坎、防空洞及戰後山城聚落遺構等歷史遺跡。因此登山街60巷為具有歷史場域意義的古道,沿途並可登高遠望哈瑪星社區及高雄港。過往遺留許多過去違佔戶拆除後之遺跡,部分階梯步道並有破損情形,其銜接中山大學部分也因圍牆阻隔,無法連通,登山街60巷歷史空間再現計畫以創意設計提升觀景空間,並與中山大學人行步道系統串連,讓歷史場域重現。同時為增加民眾體驗歷史場域的趣味性,乃設計透過滑行時空廊道溜滑梯,俯看這曾是史溫侯、劉銘傳、裕仁皇太子交會的歷史展場,品味探尋過往的城市記憶。
點閱數21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荷西時期-資源代表圖
video 荷西時期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小3-4年級
介紹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佔領台灣的原因、建設和影響。
觀看次數279
修改日期:2019-12-06
永續發展-25 綠生活中的育樂-資源代表圖
從日常生活及家庭、學校教育著手,讓民眾多瞭解空氣污染及自我防護知識,比如從日常生活減量做起,落實低碳旅遊,多參與環保活動、環保祭拜,以功德捐獻、白米、鮮花素果取代燒金紙,改用環保鞭炮等。
觀看次數155
修改日期:2024-02-01
再造歷史現場-《大大溪計畫概念展—生活未來式》-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大大溪計畫概念展—生活未來式》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大大溪計畫」由大溪出發,但超越大溪的生活場景,將大溪打造成生活、生產與生態三合一的新經濟活動場域,從在地歷史文化出發,加上藝術、生態、休閒農業,到健康促進、銀髮樂居,在民眾豐富多元的日常行動中,共同書寫大溪生活未來式。本計畫串連大溪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各項子計畫,民國108年(2019)12月13日至民國109年(2020)1月5日於木博館武德殿、建城商行、大嵙崁故事館、創生基地預定地和普濟路沿線展出。 主展場主題分為生活—住大溪、傳承—源大溪、永續—養大溪、社會參與—串大溪、再生—興大溪、創新—鮮大溪六個子題。「住大溪」述說大溪的市場文化與地方記憶,展現大溪人的生活百態。「源大溪」介紹地方家族的故事,包含「李騰芳古宅」及「全昌堂」中藥房;此外,傳統工藝的傳承將由新世代延續大溪文化DNA。「養大溪」呈現大漢溪流域生活公園的願景,讓大溪的水再度進入生活、融入文化。「串大溪」以不老職人系列活動展開交流,讓身懷不同經驗、知識及技藝的長輩們,展開快樂的分享行動。「興大溪」將大溪擁有的豐富歷史文化資產,導入藝術設計或轉為知識經濟等方式轉化再生。「鮮大溪」凝聚大溪創生的力量,將以巧思、創意、設計帶來的新活水滋潤大溪這塊土地。 配合六大子題另外又規劃五項街區活動:「時空穿越,旅人帶路」、「享旅行,享合匯」、「暖心花瓶DIY」、「蘭室百年物語穿越1920」、「迷走神農庄」,帶領民眾以導覽、手作、音樂會、腳踏車輕旅行等方式探索大溪的美好。
點閱數18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網路,安全嗎?-資源代表圖
web 網路,安全嗎?
王春惠/市立慈文國小國小3-4年級
 了解資訊安全的基本概念,包含密碼安全、網路詐騙、及隱私保護。 提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辨識網路威脅及保護個人資料的能力。 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資訊安全觀念,養成良好的網路使用習慣。
點閱數139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4-10-29
19.台灣的自然環境-地形-資源代表圖
video 19.台灣的自然環境-地形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小3-4年級
介紹台灣的五大地形。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平原,說明各地形的特色及各地區的代表地形及地形對當地的生活影。
觀看次數279
修改日期:2019-12-06
DOC在地課程-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
竹苗數位機會中心/財團法人明基基金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記錄從採竹到完成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的過程。
點閱數287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農家樂-秋收-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農家樂-秋收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此為臺灣皮雕大師葉發原的作品「農家樂」之秋收,「農家樂」透過高超的皮革立體雕塑技法,將臺灣早期農民樸實和樂的生活,諸如頭戴斗笠、簑衣防雨、挑扁擔及拿鋤頭等等常見情景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葉發原的作品多結合皮雕與皮塑技法,並以自然與生命為題材,透過靜態的牛皮,彰顯出作品渾然有勁的生命力。作品風貌充滿農村閒情、田園之趣以及鄉土眷戀,呈現對臺灣土地的關愛,兼具藝術與人文特質。
點閱數27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