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304
環境倫理-03 環境友善-資源代表圖
video 環境倫理-03 環境友善
因材網國小1-2年級
指一種服務、建築、法律、政策或商品對環境所造成的損害較少。通常環境友善商品或服務會貼上一個生態標章,如:綠色保育標章、友善石虎農作等。
觀看次數235
修改日期:2024-02-01
環境倫理-16 愛樹行動-資源代表圖
video 環境倫理-16 愛樹行動
因材網國小1-2年級
讓「守護樹木」成為對社會大眾至關重要的事情。一旦發現樹木被不當砍伐或是移植,就會及時關切與相關單位溝通。
觀看次數256
修改日期:2024-02-01
VR360數位走讀 新北市平溪老街-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 新北市平溪老街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平溪老街位於新北市平溪區平溪街,舊稱「石底老街」或「石底聚落」,位於平溪車站旁。煤礦業曾是平溪區的特產,在其鼎盛時期,為全鄉賴以為生之依靠,近來雖已沒落停採,但「礦坑、老街、古宅、天燈」已成本地特色。
觀看次數249
修改日期:2024-01-31
VR360九如三山國王廟-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九如三山國王廟
高雄市資訊服務暨應用協會國小3-4年級
九如三山國王廟又稱九塊厝三山國王廟,始建於明永曆5年(西元1651年),是全國歷史最悠久的三山國王廟,是眾多國王廟的祖廟,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廟宇,目前已被核定為三級古蹟。三山國王廟建築格式為閩南官式,建造風格獨特,以文化藝術裝飾廟宇的平面空間。三山國王廟正殿主祀神三山國王後設觀音殿奉祀觀音菩薩、神農氏,觀音殿左側奉祀註生娘娘,右側是王爺奶奶,後殿兩側廂房供奉文昌帝君魁星以及開基建廟歷屆貢獻信眾神位。擁有多年廟宇研究經驗的吳貴德老師,為我們從進廟的動線開始,由外至內精闢導覽廟宇的建築之美,從木雕、泥塑、彩繪等技藝,一步一步認識九塊厝三山國王廟。
觀看次數259
修改日期:2024-01-31
VR360大陳尚武天后宮-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大陳尚武天后宮
高雄市資訊服務暨應用協會國小3-4年級
從海那端來的大陳義胞,當時以港安置政策下,居民安居在大武鄉尚武村,其信仰大陳媽祖香爐,當年也一路護送來臺。大陳義胞天后宮供奉之天上聖母於清光緒年間,某日從福建廈門載浮載沉一座石製香爐漂流到浙江溫嶺縣上大陳紅美山雙架村,被漁民撈起,於港口搭蓋臨時木板屋供奉,庇祐全村庶民。後集資興建,取名為天后宮。民國四十四年大陳故居因烽火連天,於是隨政府遷台,初以簡陋庫房暫奉,民國五十八年在尚武村公共庫房原址改建廟宇,取名為大陳義胞天后宮。廟宇多尊神明齊聚,是因為部分村民搬走後,就將屋中供奉的神明暫奉廟中,還有蕃王和因水災而暫移廟中的樹王公,皆是如此。
觀看次數205
修改日期:2024-01-31
VR360數位走讀-銀河洞越嶺步道-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銀河洞越嶺步道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銀河洞位於新北市新店區,青潭溪支流楣子寮溪上游,屬淡水河流域,為一瀑布形成的水濂洞地形,因「嶺上溪流由山腰斷崖直下,飛瀑凌空狀似銀河」而得名。銀河洞瀑布分上下兩段,中有一內凹的山壁所形成的山洞,站在水濂洞內,迎面而來的清風夾帶水氣,相當涼爽。
觀看次數226
修改日期:2024-01-31
VR360數位走讀影片- 花蓮賞海豚-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影片- 花蓮賞海豚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立故宮博物院
花蓮在每年的7到10月是最適合賞豚的季節。
觀看次數195
修改日期:2024-01-30
VR360數位走讀影片-大溪木博館(尋寶遊戲版)-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影片-大溪木博館(尋寶遊戲版)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內有著許多棟日治時期的建築,其致力於推動民眾參與地方文化的保存傳承和推廣居民共學。
觀看次數252
修改日期:2024-01-30
VR360數位走讀影片-八達樓子-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影片-八達樓子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八達樓子位於金門縣,是一座仿城堡式的建築,是為了紀念1933年抗日戰爭中,駐守在長城古北口死守隘口,殺敵數百人之後壯烈犧牲,成功完成任務的7位勇士而建。
觀看次數215
修改日期:2024-01-30
VR360數位走讀影片-桃園石板古道-資源代表圖
video VR360數位走讀影片-桃園石板古道
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大溪石板古道又被稱為「碼頭古道」,於清代時建成,現依舊維持昔日的舊貌。當時古道作為與港口連接之物資通道,見證了大溪的繁華歷史。
觀看次數260
修改日期: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