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93
台東縣竹湖國民小學九十七學年度品格教育議題教學活動設計-資源代表圖
品格教育議題融入領域教學活動設計,期望學生對週遭事物的注意力,也提高孩子對不同族群的關懷。
點閱數488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1-12-23
DOC在地課程-新城鄉-黃金之鄉-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新城鄉-黃金之鄉
花蓮縣新城數位機會中心/花蓮縣新城鄉北埔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新城鄉淘金的故事鮮為人知,日治時期,新城村每當颱風過後,就可以看到許多人聚集在新城一帶,帶著鐵盆及簡易的篩具到海灘淘洗砂金。而現今因黃金價格已不如往昔,再加上採集作業耗費人力而不敷成本,立霧溪也因水利局的管制下,無法淘沙金,所以立霧溪四百年來的採金盛況也終告落幕,由於新城海灘淘金深具地方鄉土歷史與產業發展之人文色彩,所以想藉此影片讓大家了解,新城曾經是一個黃金之鄉。
點閱數24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恆春西門-資源代表圖
web 恆春西門
蔡婉緩/新竹市政府教育處國小1-6年級
二級城門古蹟恆春西門
點閱數199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12-27
女丈夫的三層樓-資源代表圖
ebook 女丈夫的三層樓
雲林縣斗六市公所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故事的創作及主軸以消失的涵碧樓為起點,涵碧樓的建造者陳林寶女士在當時一個男性主導的父權社會中可以有如此的成就是極具傳奇的特例,故事以鬼故事的懸疑開始,透過孩子與大人的對話逐漸找回涵碧樓的故事。
點閱數1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12
教士凌駕地方官-貴陽教案-資源代表圖
web 教士凌駕地方官-貴陽教案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861年,貴州主教胡縛理獲得法國公使所發的“傳教護照”後,乘坐紫呢大轎,肩挂紫帶,頭戴方帽,盛設儀從,前呼後擁,前去拜會貴州巡撫何冠英及提督田興恕。但田興恕本來對洋人就十分不滿,藉口有事不予會見。胡縛理為了此事,很不高興,便向法國公使報告,希望能通過清朝皇帝施加壓力。此項行為激怒了田興恕,便三次派兵查抄教堂,趕走教徒。1861年端午節,貴州人們按傳統習慣,上街 “遊百病”。當百姓經過教堂時,四個教士出來驅趕人群,氣焰十分囂張。田興恕便派人將4名教士綁赴刑場斬首。史稱“貴陽教案”。教案發生後,法國要求懲處田興恕。這使得清廷兩面為難,既希望中外相安,又不想懲處屢屢立下戰功的田興恕。但法國對貴州官府殺害教士的行為無法諒解,堅持清廷嚴懲。最後清廷將田興恕及其幕僚發往新疆充當苦差,對貴州教會賠銀一萬兩千兩,並將田興恕所居住的公廨給胡縛理作為天主教堂,才得以結案。
點閱數28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明十三陵-資源代表圖
web 明十三陵
曾雅瑜/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明十三陵是中國明代13個皇帝陵墓的總稱。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天壽山下。明代遷都北京後,自成祖朱棣起至思宗朱由檢止,共十四帝,除景帝朱祁鈺因故別葬金山外,其他皇帝均葬於此。依次為成祖長陵、仁宗獻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憲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慶陵、熹宗德陵、毅宗思陵。十三陵共葬有13位皇帝和23位皇后以及嬪妃、太子、公主及眾多陪葬的宮女,為中國和全球現存規模最大、帝后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明十三陵的的東、西、北三面環山,依山勢建圍牆。正門大紅門開在南端,在各山口、水口處建關城和水門。大紅門前有石牌坊和下馬碑,牌坊為中國最大石坊,門南兩側皆有下馬碑;門東北為拂塵殿,為皇帝祭陵更衣所在,今僅存遺跡;門北為總神道,直達長陵。神道南端建有大碑樓,內立”大明長陵神斥t德碑”,碑樓外四隅各立雕龍華表,碑樓北神道兩側立石望柱和巨大石像生18對,相向而置。再北為石柱組成的牌樓式欞星門。神道北端有支路,通向各陵。陵園規模大小不同,形制大致相同,各建在山前,都有圍牆,門前豎無字石碑。十三陵中以長陵規模最大,目前只開放長陵、定陵、昭陵和神道,現建有定陵博物館,展示出土器物。
點閱數34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尋訪艋舺龍山寺-資源代表圖
web 尋訪艋舺龍山寺
葉和昌/市立海山國小國小4年級
藉由本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如何欣賞龍山寺之美,並經由學習單及線上測驗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成效。
點閱數579
下載數24
修改日期:2011-10-08
探索利豐煤礦-資源代表圖
web 探索利豐煤礦
許陳芬/市立插角國小國小3年級
1.帶學生走到校外認識校園周遭的生態環境及自然景觀。2.藉由繪製社區地圖,讓學生練習觀察及測量的方法。3.帶領學生深入社區,進行實地探訪與觀察紀錄,培養觀察和研究的精神。
點閱數443
下載數23
修改日期:2011-12-01
現代化的主要難題-民主化-資源代表圖
web 現代化的主要難題-民主化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西從摩洛哥起、穿過北非與中東與阿拉伯半島,東到伊朗邊境,大約有二十個國家。這個區域中大多數人民使用同一種語言、信奉同一種宗教,但他們之間幾乎沒有統一性,政治體制也大不相同。但外界看來,阿拉伯世界就宛如一個整體無異,然而在他們之間,行為、組織、價值觀皆有顯著差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阿拉伯人抱怨,表面上雖獲得自由,但他們社會仍受西方帝國主義束縛。部份伊斯蘭統治者仰賴西方支持,自願放棄自然資源或軍事基地的權利,來回報西方,而受西方扶持建立的以色列對阿拉伯人的重創,更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對西方於是產生了矛盾複雜的愛惡情感。西方意識型態的根基,是將世界視為世俗的和民主的,並以資本主義作為運作邏輯。但伊斯蘭意識形態則是以宗教信仰作為核心,穆斯林以伊斯蘭教作為生活總體的表現。當兩股意識型態交會時,有折衝,有妥協,也將有所堅持。「世俗主義」(secularism)與「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化的兩個重要社會基石。西方通常認為伊斯蘭世界接受民主政治與現代化之後,應該就會像政教分離的西方國家一樣,生活中也會呈現宗教和世俗的差異。然而就穆斯林而言,宗教制度與權力體系與現實的政治結構是完全融合在一起,這兩者之間沒有任何可模糊的地帶,如果只是奉行片段的伊斯蘭教義就就已不是穆斯林。就西方來看,一些推動世俗化的中東國家,並未完全開放社會,而對於伊斯蘭基本教義派而言,這些世俗化的半調子國家卻又是伊斯蘭的叛徒,在推動世俗化的過程中,引發不少紛亂。世俗化是推動公民社會的第一步,然而穆斯林認為國家和社會不過是宗教的體現而已,因此有著法人組織的社會,在穆斯林眼中就成為了非宗教社會,非宗教社會的本質對穆斯林來說是無疑就是異端邪說。當一些穆斯林領袖宣稱伊斯蘭領袖不相信西方的民主學說時,嚴然已觸及了西方最珍貴的價值-民主,彷彿對世界傳達一種聲音:伊斯蘭教是只講求獨裁軍事領袖的宗教,徒增對於伊斯蘭負面的宣傳。二十世紀是民主主義擴張的世紀,當全球已經進入所謂的民主第三波時,中東伊斯蘭世界仍停留在傳統獨裁與新式專制兩種政治制度的光譜中徘徊。西方國家的民主政治雖未臻完美,但此時代似乎沒有比民主更好的政治體制。只是當穆斯林國家在接受民主理念或某種自身能控制的民主時,傳統舊結構卻不斷干涉新體制的形成,使得真正的民主政治無法運作,因次有的地方表面上可能是實行民主政治,但其實只是另一種形式的部落主義或封建主義。就現狀而言,穆斯林仍無法發現轉換到民主體制而不傷害到既有傳統結構的制度,因為太多的民主,似乎意味著直接跌入無政府狀態,所以伊斯蘭國家對於民主政治上的實踐仍是諸多保留的。
點閱數41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文化保存-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北港朝天宮迎媽祖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媽祖信仰是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也是移民社會和海洋文化的表徵,台灣民間供奉媽祖的廟宇、神壇、民宅和舟船數量眾多,而媽祖的信徒更是遍佈世界各地不可計數。關於媽祖的身世,自宋代以來即有許多版本,各地文獻方志、碑文均有不同說法;直到清代以降,民間大致採信明僧昭乘所著《天妃顯聖錄》之說,有關媽祖身世的說詞才日趨一致,然而《天妃顯聖錄》屬神話小說,是否足以作為媽祖身世的依據,實有待商榷。關於媽祖的誕辰,台灣民間皆認定是農曆三月廿三日,其實在宋元兩朝文獻中均未提及媽祖誕辰;明代之後才訂為三月廿三日。按李獻璋所撰〈元明地方志的媽祖傳說之演變〉考證,乃因明代船舶多於三月返航,按慣例須祭拜媽祖以酬謝神恩之故。北港朝天宮三月迎媽祖,歷時久遠,為媽祖香期重要活動之一。由於媽祖是民間相當重要的信仰,信仰圈遍及全台,地方廟宇為穩固其信仰圈,紛紛自各地媽祖廟採分香形式,以添廟神靈威,故逢媽祖誕辰前夕,各分靈廟宇皆須回祖廟謁祖割火,甚至非分靈廟宇,亦會前往進香交香,促成宮廟間聯誼與交流。也因此造成媽祖香期參與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紀錄,故清代便將媽祖盛會納入方志記載。北港朝天宮是台灣媽祖廟分靈最多之祖廟,從新年之始即為媽祖香期開端,至三月期間人數暴增,香客人數冠為全台之最,可視為「三月瘋媽祖」典型表徵。
點閱數255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