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423
中共入藏與達蘭薩拉-資源代表圖
web 中共入藏與達蘭薩拉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我政府播遷來台,中共控制大陸。共軍於西元1950年10月進藏,後達賴十四世派代表與中共政府簽訂「和平解放西藏的辦法協議」共十七條。西元1954年達賴十四世與班禪十世曾參加中共召開的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但中共對西藏控制愈烈,終在西元1959年引起藏人大規模武裝抗暴運動,達賴十四世出奔,有八萬五千多人隨行,在印度北部建立達蘭薩拉流亡政府,為西藏人民權益奔波世界迄今,祈求世人支持,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肯定,亦曾抵達自由中國台灣弘法。而中共政權在西藏建立自治區,加強交通、經濟、觀光各方面的發展。西藏未來將如何的發展,期望用和平與智慧,對世界最後的淨土-西藏的美好幸福,各方多加努力。
點閱數37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大稻埕茶葉鉅商」吳文秀-資源代表圖
web 「大稻埕茶葉鉅商」吳文秀
教育部歷史文化學習網/教育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吳文秀先生,一八七三年出生在大稻埕。隨父親經營茶行期間,就常和父親研究改良茶葉品質,以及茶葉經營,很有心得。創立良德茶行以後,由於優異的語文能力,以及茶業經營經驗,很快的就在同行中展露頭角。一八九七年,年齡才二十五歲,就擔任臺北市茶商公會的會長,領導臺北市的茶商拓展外銷業務。他在台灣茶的貢獻有:一、代表臺灣茶商前往巴黎的萬國博覽會,並藉回製茶的改良方法,在揀選、包裝方面,照著新式樣,改掉舊包裝,使得臺灣茶葉的外銷市場,更加的擴展。 二、解除南洋爪哇地區止臺灣茶進口的禁令,促使日本政府用外交方式和爪哇當局交涉、談判,終於解除困境。臺灣茶葉外銷盛況才能夠維持。
點閱數749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05-06-15
市舶司制度 - 建立-資源代表圖
web 市舶司制度 - 建立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廣州為唐代第一大港,為了管理對外貿易與外僑事務,唐朝在廣州先設置市舶使這一官職,由當地長官兼任。迄今所見有關市舶使的最早記載是唐玄宗開元二年(西元七一四年)之安南市舶使周慶立。直至德宗,才獨建市舶使院,不再附屬於嶺南節度使或廣州刺史衙門內,即為市舶司。
點閱數6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英俄勢力滲入-資源代表圖
web 英俄勢力滲入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清德宗光緒二十一年,西藏由達賴十三世掌理政治宗教事務。此時英國佔有印度為殖民地,為控制中國西南部,並與由新疆方向伸入侵略勢力的俄羅斯帝國相抗衡,故英軍六百人於西元1904年入侵西藏,先佔領崗巴宗,再進攻江孜,江孜人民在宗山建立砲台,用生命對抗進攻八個月,直至全軍覆沒。英軍佔領拉薩五十天,達賴十三世逃往青海,並到北京晉見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但因川軍入藏,十三世逃入印度,清政府廢除之,英國趁機支持他,使之倒向英國。清廷覆亡,民國初建,達賴十三世返藏,西元1913年中、英、藏三方面召開西姆拉會議,會中親英的西藏代表私下將藏印邊界劃下「麥克馬洪線」,為日後中印兩國關係留下陰影。民國二十二年達賴十三世圓寂,經尋訪後,青海煌中縣一位名叫隆拉伯的小孩,被確定是達賴十三世轉生的活佛,民國二十九年正式舉行達賴十四世喇嘛坐?大典。當中國內部在國共激烈對抗中,民國三十八年班禪十世也舉行坐?典禮。
點閱數37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商品匯集-資源代表圖
web 商品匯集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廣州當時是全國最大的香料(包括香木和藥物)進口港,也是全國最大的絲織品與瓷器的輸出港。輸出品的大宗─瓷器,因其容易破碎,較適合海運。唐代海運發達,再加上唐代製瓷的技術與品質提升,瓷器遂成為唐代中國的外銷商品。阿拉伯商人蘇萊曼極度讚揚中國瓷器,在《中國印度見聞錄》中他說:「他們(中國人)有精美的陶器,其中陶碗晶瑩得如同玻璃一樣,儘管是陶碗,但隔著碗可以看到碗裡的水」。這是阿拉伯文獻中關於瓷器的第一次描繪。近年的考古挖掘如東非海岸、埃及開羅附近,西亞地區,以及印尼、泰國等,都有唐代的瓷器遺物,可追尋其貿易蹤跡。
點閱數27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一-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一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宋元時期,中國的對外貿易(以海上貿易為主)在世界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與唐朝對外的開放政策有關。秦漢以來,歷代統治者對商業處處限制,但唐朝則與鼓勵。中唐以前,中國的對外貿易是以陸上絲路為主。但唐玄宗天寶十年(西元751年),阿拉伯人打敗唐朝在中亞地區的駐軍,中亞與西亞為阿拉伯人所有。唐代宗時,吐蕃控有河西,使陸上絲路遭到阻礙。唐朝為了安全,對西北貿易多有限制,但對南海貿易卻十分鼓勵。再加上工商業的興盛,造船與航海技術的發達,使唐朝開啟了中國海上貿易的全盛時期。
點閱數59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5-06-15
藏北高原-資源代表圖
web 藏北高原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藏北高原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是指介於崑崙山與岡底斯山之間的廣大高原範圍,藏語稱為「羌塘」,意思是「北方高原」。平均海拔四千五百公尺,遼闊廣大,氣候嚴寒,人煙稀少,南區是藏族夏季放牧區。區內有五百多個大小湖泊,景色秀麗,又盛產魚類,許多珍稀動植物生存其間,而溫泉是當地天然的財富,豐饒的資源有著無限的開發潛力。
點閱數47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青海-資源代表圖
web 青海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青海因青海湖而得名,全境屬高原地區,地勢遼闊高亢,高山連綿,有盆地、河谷相間分布。中國最長的兩條河流長江和黃河均源於青海省境內。祁連山和阿爾金山橫亙省境之北,崑崙山自西而東橫貫省境中央,唐古喇山屹立在省境南部。省境內柴達木盆地有豐富礦產資源,尤其鹽礦蘊藏更是驚人。而在祁連山東段的湟水谷地是漢人進入發展的重要區域,其中西寧市是省會,也是自古漢藏文化交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點閱數31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唐蕃會盟立碑-資源代表圖
web 唐蕃會盟立碑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朝因內亂衰敗,吐蕃再再入侵,但吐蕃也因與回鶻競爭勢力稍衰,就在唐蕃在幾度會盟與敗盟之後,終於在穆宗長慶元年至二年(西元821─822年)會盟於長安,史稱「長慶會盟」,並派劉元鼎等與吐蕃使臣論納羅同去吐蕃,建立「唐蕃會盟碑(又稱甥舅和盟碑)」於西藏拉薩大昭寺門前,其文曰:「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大蕃聖神贊普,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淪替。神人俱以證之,世世代代,使其稱贊,是以勒石留傳之於後也。……」,本有三塊石碑,今日只有西藏的會盟碑尚存。此時吐蕃贊普赤祖德贊(又稱赤熱巴巾)在位,文治武功,頗為可觀,推廣佛教,改革藏文,西藏歷史將他與棄宗弄瓚、赤松德贊合稱「西藏三法王」。
點閱數41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大非川之役-資源代表圖
web 大非川之役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自棄宗弄瓚去世後,祿東贊掌權,但他也去世後,其諸子掌握大權,開始與大唐競爭西北地方,盡破諸羌羈縻十二州,唐安西四鎮失去。高宗咸亨元年(西元六七O年)詔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等領兵十餘萬征討吐蕃,至大非川(今青海省東部)為吐蕃軍大敗,唐軍死傷嚴重,史稱「大非川之役」。此後雙方和戰互有勝負。十年後文成公主在長居西藏高原四十年後去世,大體而言,文成公主在世時,吐蕃與唐朝雖有戰爭,但尚稱安寧,此後吐蕃國勢日強,雙方衝突日益嚴重。
點閱數68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