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290
天壇-資源代表圖
web 天壇
曾雅瑜/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中國古代為了適應禮制的要求,為表達對天地、祖先的崇敬和感恩,為奉行各種祭祀活動提供場所而產生壇、廟、祠等建築類型。現存的北京天壇建築群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處壇廟建築,也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古建築群,因此於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文化遺產)。明清兩代皇帝每年「三孟」會在天壇祭天,「三孟」即孟春祈穀、孟夏(夏至)祈雨、孟冬(冬至)祀天,所有祀典分三等,其中以大祀最為隆重,而冬至日皇帝赴天壇祭天便是大祀中的一種。天壇位於北京城區西南部,建於明永樂四至十八年(西元1406-1420年),與紫禁城同時興建。天壇的整個建築布局呈「回」字形,分為內、外壇兩部份,內外壇北端的圍牆高大呈半圓形,南端的圍牆較矮呈方形,象徵中國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天壇主要建築物都是圓形的,整個建築群共有祭壇兩座,「祈穀壇」在北,「圜丘壇」在南,兩壇在同一條南北中軸線上,中間有牆隔開。「祈穀壇中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有鎦金寶頂的三重檐圓形大殿,殿基庭落在三層圓形的白石台基上。殿檐上深藍色琉璃瓦象徵天空。( 明代原為藍、黃、綠三色,清乾隆時一律改為藍色琉璃瓦。 )全殿高三十八公尺,直徑三十公尺,全憑內外三層共二十八根木柱和複雜的木結構支撐沉重的檐頂。而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是按天象建的-中央四根龍井柱,象徵四季;中層十二根金柱,象徵十二個月;外層十二根柱,象徵一天十二時辰。加起來二十四根,象徵二十四節令,三層相加二十八根,象徵周天二十八星宿。此殿是中國古代獨特的木結構体系抬梁式構架的典型作品,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珍貴遺產。「圜丘壇」則是冬至祭天大典舉行之地。
點閱數16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廣州中外文化交流所呈現的生活風貌-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中外文化交流所呈現的生活風貌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廣州是中國的絲瓷文化和印度洋的香料文化的交會點。在廣州可以嘗到具有阿拉伯風味的椰棗,欣賞來自印度的耶悉茗(茉莉花),使用阿拉伯的乳頭香(樹脂)製作的蠟燭,佩帶印度的真珠,並用沉香、檀香做薰香料,還可塗抹來自阿拉伯的薔薇水和香脂香膏。而來到廣州的外國人,他們可以在這裡品茶、享受中國的烹飪文化,最後,滿載著中國瓷器和綾羅緞匹而歸。
點閱數349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05-06-15
傳統技藝-超微小工藝 毫雕創作陳逢顯 尺寸之遙 一米一世界-資源代表圖
由國立故宮博物館所典藏的《雕橄欖核舟》,是乾隆初年造辦處著名牙匠陳祖章,沿著橄欖核天然外形,將一顆果核雕琢成一艘蓬船,門窗可開合,小船上乘載船夫、僮僕和船客共八人,身形樣態各異,而舟底刻印大文豪蘇軾《後赤壁賦》三百餘字的全文,整艘船栩栩如生,鬼斧神工讓人嘆為觀止;而位於靜巷闢弄間,草花相映成趣的陳逢顯毫芒雕刻博物館中,同樣有一顆橄欖核舟,是由現年六十五歲、臺灣毫芒藝術家陳逢顯所雕,舟底飾以《楓橋夜泊》的微書與微畫,精巧微妙,讓人讚嘆。
點閱數14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第二學習階段-社會領域-大旱臨頭-資源代表圖
web 第二學習階段-社會領域-大旱臨頭
鄭博云/臺北教育大學國小3-4年級
由水利署與臺北教育大學合作「106年暨107年雨水貯留系統設施輔導推動計畫」之教育推廣部,配合108年即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課綱,針對社會、自然、健體、綜合、生活等領域,撰寫設計融入環境教育議題的節水利用教案,期望能讓在職教師實際運用於教學現場,帶來更多元的教學內容。水對台灣而言一直是很珍貴的資源,而人類的開發或使用皆對環境有極大的影響,當我們過度發展時自然會對我們有怎樣的反撲?本課程活動設計為了讓學生體會缺水的不便,會採取班級限水的體驗活動,並且搭配課程與遊戲形式,讓學生更理解水的珍貴性並且學習節約用水。
點閱數479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8-11-29
我的家鄉-資源代表圖
web 我的家鄉
楊東華/中國科技大學國小3-6年級
作業系統:Windows搭配載具:HTC Focus 3、Oculus Quest 2在氣候急遽變遷下,我們的生活環境面臨永續生存的壓力,節能減碳綠色生活意識更有推廣的急迫性,透過社會教育,對家鄉的介紹藉此導入碳足跡意識是與生態共好的議題,讓我們的家鄉得以永續發展。臺灣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古往今來,與不同的民族文化融合,豐富的人文歷史、古蹟建築也造就了現代臺灣的人文風貌。本教材期待透過VR的沉浸感受,讓學習者對各地區的文化、交通背景有初步的認識,引發對社會人文的興趣。以下為本教材規劃之六個單元內容:1.家鄉的行政機關:了解臺灣行政機關組織架構、功能,並學習投票流程。2.臺灣的交通:認識臺灣各縣市人口數及來往交通工具。3.認識家鄉-位置及歷史:認識臺灣各縣市分佈位置及歷史古蹟。4.認識家鄉-在地特色:認識臺灣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5.永續綠色餐桌:認識碳足跡,並學習了解商品的碳足跡。6.永續環境生態共好: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及保育方式。關鍵字:我的家鄉、政府機關、交通工具、縣市位置、在地歷史、特色文化、碳足跡、永續環境
點閱數2798
下載數416
修改日期:2024-04-19
228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228學習單
吳佩芬/縣立水碓國小國小4-6年級
228學習單
點閱數1935
下載數296
修改日期:2011-10-13
跨領域數位課程-赤崁身世我最「了」-資源代表圖
web 跨領域數位課程-赤崁身世我最「了」
張富燕/臺南市北區立人國民小學國小4年級
社會領域、藝文領域
點閱數394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23-11-08
文獻中的吐蕃-資源代表圖
web 文獻中的吐蕃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西藏吐蕃王朝開始派遣使者與中國大唐往來,唐太宗以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贊普棄宗弄瓚,使漢藏兩民族交流融合,留下千古佳話。但後期吐蕃亦曾與中吐大唐兵戎相見,和戰不歇。這些歷史過程皆紀錄在中國正史「舊唐書」、「新唐書」與「資治通鑑」中,使「吐蕃」一詞正式現於文字紀錄中,更使神祕高原雪域的早期情況留下珍貴的歷史資料,雖然,它們不是吐蕃民族自己記載的歷史,恐有中國大唐的地位立場,但無損其價值與重要性。值得稍作了解,以下分述之:(一)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六上與下,列傳第一百四十六是「吐蕃上」、「吐蕃下」,首先在中國正史中紀錄「吐蕃」與大唐交流和戰歷史。其文章最後贊曰「西戎之地,吐蕃是強。蠶食鄰國,鷹揚漢疆。乍叛乍服,或弛或張。禮義雖攝,其心豺狼」。(二)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六上與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一是「吐蕃上」、「吐蕃下」,再次紀錄吐蕃與大唐相關歷史。對吐蕃早期史事紀錄較舊唐書為多,對吐蕃最後衰亡亦較有記載。其文章最後贊曰「唐興,四夷有弗率者,皆利兵移之,?其牙,犁其廷而後已。為吐蕃、回鶻號強雄,為中國患最久」。(三)北宋司馬光編纂之資治通鑑是依年代紀錄歷史發展的編年史,所以吐蕃歷史不會寫在某一篇章中,而是分散在歷代君王各卷裏。其中最早在卷一百九十四唐紀十,太宗貞觀八年(西元六三四年)出現紀錄,如「甲申,吐蕃贊普棄宗弄瓚遣使入貢,仍請婚」,但太宗不准。 而在卷一百九十六唐紀十二,太宗貞觀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紀錄「丁丑,命禮部尚書江夏王道宗持節送文成公主於吐蕃。贊普大喜,見道宗,盡子婿禮,慕中國衣服、禮儀之美,為公主別築城郭宮室而處之,自服紈綺以見公主」,是十分珍貴的史料。
點閱數42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5-06-15
綠活圖~百年有機園-資源代表圖
web 綠活圖~百年有機園
李郁芬/縣立潛龍國小國小1-6年級
綠活圖~百年有機園
點閱數13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12-17
讀報寫作-資源代表圖
web 讀報寫作
徐志宇/縣立溪海國小國小3-4年級
短文寫作練習
點閱數387
下載數18
修改日期:201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