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290
【數位走讀】臺北市-新富町文化市場-資源代表圖
video 【數位走讀】臺北市-新富町文化市場
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資源服務與教學推廣計畫
新富町文化市場
觀看次數65
修改日期:2025-01-13
前瞻計畫-強化數位教學暨學習資訊應用環境計畫推薦教案(僑德國小)-資源代表圖
一、認知 1.讓學生瞭解米羅藝術概念 2.讓學生瞭解 google 地圖使用方式 二、技能 3.能使學生學會運用 google 地圖搜尋技巧 4.能運用點、線、面,學習以線條、色彩,創作出「米羅藝術地圖」。 三、情意 5.培養學生對西方米羅藝術的欣賞美感能力。 6.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理資訊之能力。
點閱數862
下載數23
修改日期:2019-02-15
媽祖春遊趣(中文版)-資源代表圖
ebook 媽祖春遊趣(中文版)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103年大墩圖畫書全家人在三月春天,參加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在途中,當地民眾主動擺香案,迎接媽祖外,也準備食物、茶水招待香客,還有各式的陣頭烘托遶境進香活動的熱鬧,媽祖所到之處都有許多的感人故事。
點閱數21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7-12
社區環境地圖繪製-資源代表圖
web 社區環境地圖繪製
陳玲/市立天生國小國小4年級
教學目標:(1)能說出台北縣在台灣地圖的北部,淡水鎮在台北地圖的西邊。(2)能寫出學校到家中路線的重要設施及地標。(3)能透過實地觀察,發現社區的好環境和壞環境。(4)能繪製出「社區環境地圖」。
點閱數1077
下載數52
修改日期:2011-10-05
宗教建築-牛街清真寺、白雲觀-資源代表圖
web 宗教建築-牛街清真寺、白雲觀
曾雅瑜/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3-6年級
牛街清真寺-伊斯蘭教來華歷史甚早,位於北京牛街上的「禮拜寺」,興建於遼聖宗統和14年(西元996年),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為北京最古老的清真寺。白雲觀-興建於唐代開元27年(西元739年)的白雲觀是北京最大的道教廟宇,目前為中國道教協會的所在地,當初唐玄宗為信奉道教而建,名為天長觀,明初才改為白雲觀,目前的建築是清朝時修築的。
點閱數432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10-05-27
玄武岩的文化-資源代表圖
web 玄武岩的文化
李亭/虎井國小國小4年級
影片、簡報、新聞報導資料及學習單
點閱數570
下載數12
修改日期:2018-12-24
傳教與教化事業的推動-資源代表圖
web 傳教與教化事業的推動
林佩欣/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4年級~國中7年級
1626年,西班牙人到達北臺灣後,道明會士馬地內士也隨之抵達,遠征軍在雞籠港建城不久,他們即在島上蓋了教堂,執行官兵的教務之外,同時對附近住民傳教。西班牙人佔領臺灣初期,島上有1500戶住民,因為被砲聲嚇到跑到山中避難,遺留的食物被西班牙人搶走,讓他們相當憤怒,全靠宣教師從中安撫、疏通,住民的態度才趨於軟化。當時宣教師們所採用的傳教方法是,先從住民子弟開始,逐漸使教義在村落間散佈。馬地內士也希望能在淡水傳教,因為淡水離中國很近,後者是他很想傳教的地方,1628年,他隨著遠征軍抵達淡水,企圖向附近的村落傳教,可惜在隔年8月因溺水而亡。接著到淡水傳教的是愛斯基委(Jacinto Esquivel),當時淡水社的原住民相當不友善,是西班牙人統治淡水的難題,但是愛斯基委耐心的教化了他們,還在淡水建立一座教堂。愛斯基委努力學習當地語言,編過一本《淡水語詞彙》(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 - en la Lsla Hermosa),並且翻譯了一本《淡水語教理書》(Doctrina cristiana en 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 - en la Isla Hermosa)。憑著他的努力,淡水地區的傳教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另一位是伐愛士(Francisco Vaez de Santo Domingo)神父,前往賽納社傳教,還促成賽納社與北投社之間的和平。1633年1月間,賽納社住民因不滿他往來兩地的傳教活動,而加以殺害。接著到淡水傳教的是基洛斯(Theodero Quiros de la Mandre de dios),1633年抵達後,先任淡水教堂司牧,隨後轉任金包里教堂。1635年,慕洛(Luis Muro)奉命來臺灣,居住在淡水教堂,負責淡水河流域的傳教活動。他對伐愛士神父被殺的事情一直耿耿於懷,立志要以天主教來開化賽納的原住民。他向淡水的守將要求不追究兇手,然後致力福音工作,可是第二年,卻因為勸募糧食的事情被也賽納社人殺害了。西班牙人後來也注意到臺灣東海岸地區,在當時蛤仔難(Gabaran,現今宜蘭一帶)有40個以上的部落,住民生性剽悍,西班牙人決心討伐,獲得不錯的成果,不久東北海岸亦納入西班牙勢力範圍,宣教師很快便在當地傳教,擴大宣教師的活動範圍。西班牙人佔領臺灣初期,到臺灣的傳教士很多,但是1635年以後,因為經費困難 ,來的人漸漸少了。雖然傳教時間很短,但是成績還是相當可觀,至荷蘭統治時代,還有很多原住民能講西班牙語,荷蘭人探勘金礦時,往往需要通曉西班牙語的人才,並且以西班牙貨幣作為餽贈原住民的禮物,由此看來,西班牙人在北部臺灣的時間雖短,卻有其影響,這也要歸功於傳教士的貢獻。
點閱數722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10-06-04
教材_歷史-資源代表圖
web 教材_歷史
桃園縣教育處/數位教育科國小4-6年級
桃園縣98年度資訊融入教學學習社群(資訊融入)績優教師團隊瑞祥國小:『溪』遊記-大嵙崁 虛擬實境鄉土文史遊
點閱數297
下載數11
修改日期:2010-12-30
photostory-海東成長-3-資源代表圖
web photostory-海東成長-3
陳詠綺/海東國小國小1-6年級
以照片說故事的方式介紹海東的校園 學生須利用照片用軟體編輯
點閱數12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2-12-07
再造歷史現場-第三章:關於眷舍|沙灣拾夢|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修復再利用工程紀錄片-資源代表圖
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所包含的兩棟建物,其中113號官眷舍已全部倒塌,現場只留有原有建築之基礎部分以及原建築物服務空間之地坪、牆面、煙囪殘跡與塵芥箱。111號校官眷舍則處於嚴重漏水、局部傾塌之狀態。除了西側與南側大致上看得出原有形貌外,北側與東側因後期之增改建較難判斷出原有之形貌。在室內部分,地板與天花板已多處塌陷,隔間牆多處破損,甚至有木柱被鋸斷疑似遭到竊取,整體而言劣化情況相當嚴重。經多次討論後決議,僅針對111號校官眷舍以及再利用必要設施進行修復,113號校官眷舍以殘跡保存、清理方式進行修復。 修復內容主要包含「假設」、「拆除」、「基礎」、「牆體」、「地坪」、「屋頂」、「小木」、「蟲蟻防治」與「景觀」等工程。基礎工程主要施作項目為布基礎(裂縫修補、清洗整修)、磚束(新作、檢修)、犬走(整修)、排水溝(整修)、磚造洗石子階梯(檢修、新作)、通氣口(檢修、新作)、基礎地坪(新作)。其中現況磚束大部份狀況良好,僅有少數斷裂,以現況磚束修復為主。牆體原為小舞壁,經後期使用部份改為裝修木板牆,將牆體構造改為「筋違補強」,亦即木槢牆之作法,室外牆維持雨淋板形貌。 地坪設計主要包含企口木地板與鶯張地板(鶯張り)。其中鶯張地板為日式建築常見之木地板安裝方式,通常設於緣側處,特色在於經踩踏地板會發出如鳥鳴般之悅耳聲,修復工程同樣以此設計修復。屋架因長年漏水導致腐朽與白蟻侵蝕問題嚴重,故以全面落架方式進行修復。屋面瓦作以還原燒文化瓦修復,並搭配部分舊瓦留用。小木工程則包含硝子門、障子門、緣側玻璃窗、襖門、板戶、欄間、竿緣天花、玄關櫃、洗手臺、簷口天花、木製出回風口等。修復工程已於民國109年(2020)1月竣工。完工後,不定期規劃了展覽、書店快閃搭配講座、導覽、走讀等活動,並開放民眾參觀,讓大家能夠一同感受古蹟華麗變身的新樣貌。
點閱數19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