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263
清代滿蒙的飲食-資源代表圖
web 清代滿蒙的飲食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清代滿族的主食以麵類為主,但是風味變化甚多,這是因為原料乃麥、黍、粱、粟、糜等多種穀物,味道酸黏酥涼。最重要的作物就是麥與黍,加入糖或椒鹽,以蒸、炒、炕等方式製作「餑餑」,餑餑是滿族人對於麵食的統稱。高梁則是用來煮小米粥、黃米飯等。滿人的先祖自古便有遊獵的習慣,在定居從事農耕後仍不忘此習俗,所以滿人的副食仍以各式肉類居多,豬羊為主,烹調方式則以燒烤為主,故有「滿菜多燒烤,漢菜多羹湯」的諺語。清代的蒙古人飲食習慣較前代有著較大的差異,這是因為各地經濟發展不同所造成的,蒙古人分成牧業與農業兩種生活型態。從事農業的蒙古人,生活區域較接近中原,所以逐漸的被漢人影響,飲食也多半以穀物菜蔬為主,肉成了副食。仍然過著遊牧生活的蒙古人,則以奶製品與牛羊肉為主食,蔬菜穀物作為副食,因此奶製品發展出了許多種類的變化。但是活動範圍接近新疆、西藏的蒙古人,雖然仍以畜牧業為主要經濟活動,也受藏族的影響頗深,青稞粉製的糌粑成為了主食,茶葉中加蘇油與鹽的習慣,也與藏族人相同。
點閱數564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5-27
川菜的演變-資源代表圖
web 川菜的演變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味的型數更是中國之冠,麻辣、怪味、魚香、豆瓣、陳皮、宮保、荔枝等,若說要一口吃盡天下味,那麼川菜就是最好的選擇。一般人對於川菜的印象想必只有「辣」字,但這是錯誤的印象,事實上川菜著重於「味」,味的廣、厚、多便是其他菜系所無。就連「辣」也不是一味的辣,是多層次的辣、複合型的辣;不會光是麻痺品嚐者的味覺,而是讓人品嚐複雜無比的感受,可能先辣後甜、先香後麻等,種種的滋味集於一口當中。四川別名天府之國,物產風饒稀珍,地形封閉,所以能夠獨自發展較少受外界影響,早在宋代川菜就逐漸的獨立,專賣川菜的飯館在宋代京城的街頭上就可以看見。四川長年雲氣渺渺,濕氣頗重,若不保持氣血的舒暢,很容易得到風濕,所以能夠促進氣血流通的辣椒,就成了四川人每日必備的調味料,久而久之四川人就逐漸的養成了「無辣不歡」的飲食習慣,但是單純的辣味是無法滿足人類需求,於是川菜開始追求複合型的味,這種獨特的調理概念就在四川慢慢的成型。而花椒的使用就是一個象徵,不光只是辣,還附帶了麻的感受。所以俗語有「四川人辣不怕」的說法。
點閱數2111
下載數19
修改日期:2010-05-27
中國建築樑架結構-資源代表圖
web 中國建築樑架結構
陳德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中國建築與西方建築迥然不同,中國人以屋頂為主要的視覺表現中心,埃及人與亞述人注重牆壁,希臘人則重視柱子。中國傳統屋頂結構的基本原則是屬於樑柱系統結構,水平橫樑是以榫接方式插入,或穿過樁柱架在樑上。樑柱接合處以斗拱強化結構,並提升美觀效果。
點閱數539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10-05-27
法古斯鞋廠-資源代表圖
web 法古斯鞋廠
陳德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年)和邁雅(Adolf Meyer,1881-1929年)率先創造了戰後時期令人驚奇的國際風格—玻璃帷幕,沒有飛簷的平面屋頂,四周沒有任何支撐力量的立方磚,以及將裝飾限制在最簡單的水平線條之內等,這種國際風格將在摩天大樓的設計上結合發展。他創造了一種堅硬穩固的量體。他們建造的法古斯(Fagus)鞋廠然而,由於方格單位的利用,在建築元素上他仍維繫了和過去的關係,以及一種對稱的傳統感受。
點閱數50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金之「中都」(首都)-資源代表圖
web 金之「中都」(首都)
曾雅瑜/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西元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國號大金。宋徽宗宣和二年(西元1120年),宋、金結盟攻遼,約定由宋出兵燕京,勝利後燕、雲等州歸宋,宋則把原來給遼的”歲幣”轉納給金。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宋軍攻遼失敗,燕京後來反而是由金兵攻下,因此金向宋要求每年四十萬的銀、絹,以及一百萬緡的燕京代稅錢和銀、絹、米糧各十萬的勞軍費,以作為換取燕京及六州二十四縣漢地漢民的代價,宋取得燕京後改為燕山府。宣和七年(西元1125年),金滅遼,之後兩次南下攻宋,取得燕山府,靖康二年(西元1127 年)北宋亡。西元1153年,完顏亮下詔將金朝國都自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市)遷至燕京,初名聖都,不久改稱中都。完顏亮之所以要遷都燕京,首要原因是為了鞏固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因為在1141年金、宋雙方達成和議,以淮水為界,金的統治地區向南擴大到淮水流域以北的廣大地區,但是金朝要以遠在東北的都城會寧府顯然是難以控制黃、淮地區,要指揮南下用兵也感到鞭長莫及,故勢必要將國都南遷。完顏亮遷都後,確立了五京名號,即中都大興府(今北京),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北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中都”之名即取五京當中之意,而中都也成為整個擁有中國半壁江山的金王朝統治中心,今天的北京正式成為中國北部的政治中心也就是從此開始。不過到了1215年,蒙古軍隊佔領了中都城,金朝在中都的統治從此結束。金中都城是在遼南京城基礎上向東、西、南三面擴展而成的,北面受河道的影響未向外擴展。中都城的修築是仿照北宋都城汴京修建的。中都還修建多座宮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太寧宮(即今北海公園前身)。
點閱數61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7
雲貴山趣-資源代表圖
web 雲貴山趣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雲貴高原是少數民族集中的地區,光是雲南省人口四千以上的少數民族就有二十五個,這些居住在雲貴高原的少數民族,最少可分類為三族系、六群、三十一族,但此數字僅供參考,實際存在的種族數只多不少,飲食習慣等,更是多不可數,光是主食之一的「粑粑」,就因各族口味不同而各有差異。在此僅介紹雲南地區目前較為人所知的「白、傣、彝、納西」這四族的飲食。白族最為講究飲食,像「砂鍋魚」這道菜就搭配了十數樣配料,墊底燉煮,耗功甚鉅,是過節食才食用的大菜,還有「乳扇」和「雕梅」,也都是做工甚細的白族食品。傣族最有名的菜式以「竹筒飯」、「傣家燒烤」、「蟲菜」為代表,料理法以烤、蒸、炸等類在野外煮食便利的烹調方式為主,食材常常就地取材,最特殊的莫過昆蟲與青苔是常見桌上佳餚,藉此這兩點特色,可以想像到傣族在發展之初的模樣。傣族的主食則以水稻為主,品種多為糯稻,加上居住在亞熱帶氣候地帶,竹跟芭蕉類植物生長繁盛,因此善用這兩種素材烹飪也是其特色之一。彝族多以玉米、小麥、蕎麥、馬鈴薯為主食,若是溪谷地帶則兼種稻,主食以各種粉製餅、粑、糕,特別是用蕎麥製成的餅、粑、糕,風味獨特、味道清香。副食最出名的,就是在不流血的狀態下宰殺牲畜,切成大塊煮熟而食的「坨坨肉」(砣砣肉)。彝族之中有一分支,稱作「撒尼」,他們生產豐富的稻米,所以米製的「餌塊」,就成了雲貴少數民族中罕見的一品,口感強韌有勁,以炒、煮為主要烹調方法。納西族最為有名的就是藥膳、火腿、吹肝。他們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活動,兼營畜牧業,豬、牛肉為主要副食,由於豬隻飼養困難,所以視豬肉為珍脩,若無特殊緣由,往往一年才宰一次豬,故對於豬肉的保存手法相當熟練,以風乾的方式長期保存的火腿、豬肝(即吹肝),加上醃臘肉,就成了他們最為熟悉的豬肉食品,鮮豬肉反而稀罕珍貴。
點閱數359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05-27
霍特聖母院-資源代表圖
web 霍特聖母院
陳德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在1945年以後華特和柯布榭的著名作品中,展現了反對講求客觀性純粹主義和國際化風格。柯布榭在法國隆尚(Ronchamp)的霍特聖母院(Notre Dame du Haut)嘲弄著自己早期作品中的所有幾何和理性原則。怎麼說呢?從圖片中可以看到他不規則的屋頂,和周圍整體的設計,以及色彩的運用,這座小型建築所富含的豐富意義,遠遠超越了建築的象徵主義,卻又很難言喻,可以說接近一種新建築語彙中的隱喻了。
點閱數28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7
孤兒院-資源代表圖
web 孤兒院
陳德智/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走到文藝復興,十五世紀佛羅倫斯的建築師布魯內勒斯基所設計的孤兒院,通常被視為第一座文藝復興建築。他的工程技術與對古代建築形式的復興,備受讚揚。加上哥德式建築令人聯想起北方,而佛羅倫斯共和國的領導者在古羅馬本身找到更高貴的血統。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脈絡下,布魯內勒斯基的重返羅馬圓柱、圓拱與矩形窗戶,就不只有美學上的意義而已,還包括了時代的需求。
點閱數27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7
風華巴洛克-資源代表圖
web 風華巴洛克
黃巧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巴洛克(baroque)原義是意指「變了形的珍珠」。在十七世紀成為獨特的藝術風格名稱,以當時法王路易十四宮廷為中心,開始流行著此種華麗柔性的藝術風格。「蕾絲」這種柔軟絲綢成為當時男女皆愛的服飾配件,如男士與女士皆喜愛在上衣的袖口上使用蕾絲邊的「反摺袖」(cuff)。
點閱數404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0-05-27
西安「餃子宴」-資源代表圖
web 西安「餃子宴」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依據周芬娜的考證,西安「餃子宴」源自唐代「二十四節氣餛飩」。古代餛飩與餃子的區分不明顯,兩者通常都被稱作「餛飩」;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才出現「水餃」一詞,方真正在指今日的「餃子」。唐代「二十四節氣餛飩」依節氣不同,配合了不同的內餡,有海參、魷魚、鮮貝、鵪鶉、雞、魚、豬、兔、牛、鹿、鵝、鴨、羊、豆腐、韭黃、香菇等等二十四種,再配合各式不同的外皮,包成各種造型;相同的內餡搭上不同的外皮,變化多樣,這也是餃子的樂趣之一。「餃子」的造型千變萬化,以現在的「餃子宴」為例,常常為依照內餡而替餃子作造型,若是魚肉餃外型就是金魚,鴿肉餃則捏成乳鴿貌,四喜餃就是露出四色內餡的四色餃子;其中最難捏製的莫過冕頂餃子,外皮薄的可以看到內餡的色彩,型製複雜,蒸熟後夾起仍不破皮。除了內餡與外皮的搭配組合,沾醬的選擇也可依個人喜好,不斷變化出新的風味,餃子可說是集中國麵食烹調技術的精華所在。
點閱數746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