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921
文化保存-鷄籠中元祭-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鷄籠中元祭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基隆中元祭,起緣於咸豐元年(一八五一)八月之漳泉械鬥,雙方死傷眾多;挑釁報仇將發生的時候,漳泉地方人士出面調解,再次械鬥之衝突終於平息;取代以字姓輪值主普,超渡普施孤魂幽靈,以血緣代替地域觀念,以賽陣頭來代替打破頭的陋習;達成社會和諧,共存共榮的大同世界,行之百年歷史悠久。
點閱數250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楓港調民謠快閃-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楓港調民謠快閃
枋山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枋山鄉楓港社區發展協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楓港社區民謠隊為配合屏東縣政府103年度恆春民謠節活動之啟動,於103年10月18日上午與楓港國小4位小朋友,共同在楓港菜市場蔡英文主席古厝前,演出一場楓港調快閃創新活動。一些不知情之鄉親剛開始時,臉上現出一種驚訝之表情,隨著優美歌聲、琴聲瀰漫著整個菜市場,鄉親們也開始附合著唱,更有的跟著音樂節拍跳起舞來。楓港社區對楓港民謠之推廣,又向前邁開一大步。
點閱數20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古文物介紹-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古文物介紹
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嘉義縣客家文化協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嘉義縣客家文化會館,彙集了早起懷舊的古文物及客家文化元素介紹,歡迎大家蒞臨參觀
點閱數17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說唱(楊秀卿)-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說唱(楊秀卿)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說唱念歌原本是中下階層沿村走唱、賣藝糊口所必須具備的技能,楊秀卿女士的藝術被發掘,始於許常惠與曾永義教授於1985年代表文建會,邀請其於藝術季中獻聲,自此楊女士致力於念歌藝術的薪傳,迄今已有廿餘載,雙眼全盲的楊女士,以溫柔卻堅定的歌聲見證台灣的社會發展歷程。
點閱數26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新北投車站-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新北投車站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大正5年(1916年),日人為發展新北投溫泉觀光,興建新北投支線,設立新北投乘降場,後改稱新北投驛,新北投地名亦由此而來。新北投車站為淡水線及臺北市僅存的百年木造車站,具有簷架雕花、老虎窗等建築特色。1988年淡水線停駛,車站遷至彰化臺灣民俗村。隨文化資產意識抬頭,臺北市府與民間團體爭取車站回遷,於2016年啟動修復,2017年重組完成開放。後續以舊鐵軌、枕木仿舊復原月台及鐵道,並迎回35TP32850型客車,重現昔日風貌。新北投車站現為北投文化生活區的重要象徵,持續藉由活動凝聚地方記憶。
點閱數8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圓山別莊-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圓山別莊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圓山別莊在台北市的中山北路上,市立美術館旁,有一座外觀就像童話裡的奶油色房屋,卻有著一段輾轉的故事和命運。時間回到十九世紀中葉,在滬尾正式開港設立海關之後,大稻埕逐漸成為北台灣的商業中心,台北就此登入國際貿易體系裡,大稻埕到光緒年間以後他就發展非常快。主要是收集台北盆地甚至包括大漢溪上游的一些茶葉來這邊製造,製作完了以後,他就在這邊銷售,日本殖民政府改建台北通往基隆的鐵路,同時也拓展了大稻埕商業範圍,這地方就有很多茶商致富。也因為商業交流,需要一個能夠招待客戶和貴賓的地方,茶商陳朝駿就想要見一個別墅,可以招待外國人,因為在大稻埕一帶的傳統房子,他總得好像不夠風光,基隆川對岸,河景第一排,坐望台灣神社,明治橋頭,「圓山別莊」1914年全新完工。
點閱數243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古的科學道館-原住民的小米生活文化-資源代表圖
web 古的科學道館-原住民的小米生活文化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今天『古的科學道館』的科學探險隊,要來挑戰的道館是『小米文化道館』,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古老而深遠,他們將小米視為一種神聖的作物,不僅是收穫祭典上的聖物,更是飲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小米象徵財富,像是布農族人曬小米的時候,小米曬得越多,越能顯是家族的富有。小米是早期原住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主食,雖然是主食,但卻不是經常能夠吃到,小米對原住民族而言,是一種上天賜與的珍饈,不能用金錢衡量。趕快加入古的科學道館的行列,跟著我們一起去認識原住民的小米生活文化吧!
點閱數285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傳統工藝-通霄職人張火爐木雕文昌筆》通霄手機錄田調 近拍木雕藝師工作室-資源代表圖
「張火爐木雕文昌筆」文官一筆安天下 筆筆細磨傳工藝通霄 DOC 職人張火爐老師,手藝靈巧不藏私,學員親自體驗手作,傳承在地故事。火爐老師「文昌筆」木雕課程,展現通霄雕刻歷史與信仰文化,延續發揚「地方人學地方事」的文化精神。從文昌筆談起木雕歷史,舊時通霄原是木雕之鄉,隨著交通便利日漸發達,木雕產品遷往三義,藝術雕刻、木雕藝品在三義鄉漸漸熱銷聞名,通霄則轉為鑽研神佛頭像雕刻,可見各地區對產業變遷的適應與發展略有不同。文昌筆「文官一筆安天下,武將一刀見太平」典故,意指文人知識力量,若遵循風水法則,即有開智慧、助升官的吉祥好運,而生意人也樂取其意,希望「小筆生意、大筆進帳」廣開財源進帳來。
點閱數29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客家八音(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客家八音(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客家八音」是最具客家色彩的純音樂藝術,其音樂風格、演出形式、音樂內容與樂器使用,隨著族群遷徙而融合各地傳統民間音樂,逐漸演變成一特殊的器樂曲種。「客家八音」是以鼓吹樂為基本形式的一種樂器合奏,即以鑼鼓樂為基礎加嗩吶類樂器為主。演奏內容分為「吹場樂」和「絃索樂」。「吹場樂」即鼓吹樂,主要用於廟會典禮和婚喪喜慶等禮俗等演出;「絃索樂」多用於北管戲以及純器樂演奏。 臺灣客家八音最常用於婚喪喜慶等場合,但台灣南部和北部在使用樂器和編制上有所不同。客家八音演奏的場合與民間的活動息息相關,舉凡廟會、宗教活動或生命禮俗皆需要它;另外它也與臺灣傳統北管戲密不可分。
點閱數38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杵音文化藝術團)-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杵音文化藝術團)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阿美族歌謠主要由祖先流傳下來,複音歌謠傳統性唱法出現於農耕、生活及祭典中。一般說來領唱者為年齡階層領導者或擅唱者,高音部份則是聲音高而清澈者,餘眾可唱低聲部。傳統馬蘭複音歌謠團體可分成兩種,一是男性老人於Kiloma’an豐年祭時所唱的「很長的歌」(聚會所所唱的歌謠)三首等都是由男性組成的複音歌謠;另一類是拜訪歌、除草歌或是除喪歌、治病歌等,可由「伴工」團或夫妻演唱,因此,男女是可以一齊合唱的。馬蘭阿美複音歌曲傳承仍保存在老一輩記憶,特別是「傳廣隊」或「大橋隊」以前的年齡階級,保有較豐富的複音以及即興唱法,又不脫離馬蘭自由對位歌唱的能力,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反映族群或地方藝術表現。
點閱數3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