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508
DOC在地課程-恆春鎮近百年老厝史話-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恆春鎮近百年老厝史話
東東澎數位機會中心/高雄市資訊服務暨應用協會國小3-4年級
介紹恆春鎮近百年老厝風華。
點閱數17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自然筆記-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資源代表圖
web 自然筆記-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第一次採訪鄭安晞老師是因為拜讀了他的「烏來的山與人」,後來還邀請他上我的電視專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d7rXOKmw0) 。最初對安晞的印象就是一位學者,並沒有真正見識他在田野登山與踏查的功力。直到閱讀到這本「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時,我才真正看到屬於他的探險靈魂,與山林踏查與歷史建構的功力。而對於一位有著深厚民族學與歷史學訓練的學者而言,安晞所修復的是一段極為挑戰的路線,卻對布農族群有著重要歷史記憶的生活空間。「中之線警備道」是日據時代的警備道,沿著郡大溪流域,又稱作「郡大溪古道」,同時也是關門古道與日治八通關越嶺道之間重要的連結道路。當初是為了加強控制郡社群與巒社群兩大布農族群,後來到了1930年之後,這個區域的布農族群慢慢被遷移,「中之線」也逐漸被遺忘,而安晞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重新爬梳了所有歷史檔案與文獻資料,也透過十多次的探尋調查,把這條已經消失的中之線重新找回來,同時也帶領布農族人重新回到自己的舊社,這樣的努力對台灣整體歷史建構有著深遠的意義。
點閱數23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彌陀DOC】歷史的傳承-永興樂皮影戲文化紀錄-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彌陀DOC】歷史的傳承-永興樂皮影戲文化紀錄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皮影戲為彌陀在地文化特色之一,現今在臺灣是碩果僅存的少數皮影戲劇團之一,就坐落在彌陀,由第五代團長張信鴻先生持續傳承下去,閱讀著彌陀永興樂皮影戲劇團的歷史,就可以一窺臺灣皮影戲的發展史,永興樂皮影戲劇團見證了從興盛到衰退的這段辛苦過程,感受到文化流失的速度,讓劇團深刻的瞭解到文化保存的重要性,因此團長致力於文化傳承,像是改良劇團表演的方式、結合數位科技創造新媒介,以逐格動畫的方式進行創作,讓專業的操偶技巧,化身成為容易上手且無年齡限制的趣味數位創作,更與圖書館、國小合作從教育面向下扎根,讓小朋友可以更加認識自己的家鄉文化,而皮影戲劇團同時也積極透過多元的推廣面向,讓皮影戲可以更全面性的保留下來。
點閱數29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macacukes石門古戰場-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macacukes石門古戰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石門古戰場位於屏東縣牡丹鄉與車城鄉交界處,為1874年牡丹社事件中石門之役的戰場。當年日本以琉球漂民事件為由出兵臺灣,與排灣族牡丹社、高士佛社發生激戰。其中最激烈的戰事即發生於石門峽谷,原住民據險抵抗,牡丹社頭目Aruqu父子等奮戰而亡,戰況慘烈。此役不僅是牡丹社事件的關鍵戰役,也展現原住民族捍衛家園的堅定決心。該地保存多處歷史遺跡,如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忠魂碑及琉球藩民墓等,具高度歷史價值。2023年9月15日,石門古戰場被登錄為屏東縣史蹟,是見證臺灣原住民族抵禦外侮、書寫近代史的重要場域。
點閱數8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滿州民謠(張日貴)-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滿州民謠(張日貴)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滿州鄉民謠即恆春半島民謠內涵之一(含恆春鎮、車城鄉、枋山鄉、滿州鄉)。傳統民謠中較重要且為人所熟知的有「思想起、平埔調、四季春、楓港小調、五孔小調、牛母伴」,這些曲調的特點:大多使用月琴、弦琴伴奏;演唱時,會在句中或句尾加入「啊、啊呦喂」等助詞;因主要為抒懷早期先民生活,因此傳統民謠曲調唱來大多淒涼悲切。滿州民謠基本上與恆春地區共享六種曲調,但滿州地區並不只拘泥於此六首傳統曲調,滿州民謠在此傳統基礎上,加入當地民俗風情,並以傳統曲調四言七句的形式,逐漸演化出別具地區特色的民謠風格。傳統民謠對於滿州人的生活、休閒、習俗等關係密不可分,惟受文明、科技影響,這些曲調漸漸失傳,會彈唱的人越來越少。
點閱數28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白米甕砲台-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白米甕砲台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國小5-6年級
位於基隆港左翼高地上的白米甕砲台,建於1900年,為日治初期殖民政府所設置的十五座永久防禦炮台之一,具有高度戰略意義。面對基隆港外海,砲台背山面海,視野遼闊,可有效監控來自北方的海上威脅。其特殊的一字排砲座配置,使其成為臺灣古砲台中極為罕見的設計,反映當時日本面對列強競逐、尤其是日俄緊張情勢下,對臺灣海防的高度重視。白米甕砲台的構造完備,設有砲座、指揮所、觀測台及各式彈藥與生活設施,展現19世紀末軍事建築的周延規劃。戰後長期閒置,直到2009年公告為市定古蹟,並於2021年完成修復工程,重現觀測所原貌、改造彈藥庫為旅客服務中心,並設立完善的導覽系統。
點閱數7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宋江陣-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宋江陣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宋江陣是一種結合武術與陣法演練的陣頭,其角色與源起部分相傳與「水滸傳」的故事有關。目前在臺南、高雄與屏東較為盛行,尤其是在大型的宗教盛事裡總少不了宋江陣的參與。宋江陣在傳統廟會裡,除了有擔任神明的駕前護衛外,還有類似儀隊的功能,就像是在儀典中,伴隨或迎接貴賓的衛隊,且宋江陣幾乎都是村落自行組陣,所以早期也有保衛村庄安全聯絡社區情感的功能。宋江陣為武陣,在過去也是一種軍事訓練,陣容壯觀精彩,但是從籌備到出陣,是相當需要耗費時間與人力去練習的,完全印證了「養兵千日」的道理。
點閱數17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臺南新化老街-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臺南新化老街
公共電視/公共電視國小3-6年級
近年老屋保存逐漸受到重視,也有不少老街被劃為歷史街區,但要如何在保留原有歷史的同時為老屋創造新的價值,如果沒有故事、沒有靈魂的話,我們會覺得去整建老師不會有什麼意義,有什麼方法可以同時留下老師的軀殼與靈魂。台南市的新化老街,曾經是當地最繁華的商業街,隨著時代變遷,還在持續營業的老店,已經屈指可數。這間1872年開業的米店是其中之一,這是晉發米殼商店的碾米機。在台灣這樣的商店街區,尤其是老街還能繼續運作的大概只剩這一台,這台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了。我們這世代保存老屋的速度遠遜於老一輩能夠訴說老屋消失的速度,換句話說,故事消失的速度會比老屋整建的速度還要快很多。問題不在於哪些行業,才適合老屋,而是老屋本身的價值需要被看見,既然是我們歷史街區,文資的保存對我們來說一定是這條街區永續發展的基礎,所以若沒有將這些早期物品保存好,它就沒有機會被轉化再跟商業結合,產生變現、經濟效益,一旦它有機會產生經濟效益,就會有更多人願意來保存它。
點閱數34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新竹水道取水口-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新竹水道取水口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局國小5-6年級
為因應市區發展與民生需求,臺灣總督府於1914年啟動新竹水道建設計畫,歷經波折後於1929年完工通水。水道以隆恩圳上游伏流水為源,透過集水井、唧筒井與唧筒室運作,將水抽送至十八尖山分水井,成為當時供水系統核心設施。取水口完整保留唧筒室與唧筒井,建築融合洗石子外觀與西洋歷史樣式,是日治時期重要的公共衛生工程。新竹水道取水口於戰後轉型為水資源展示館,結合歷史、建築與科普教育,透過新竹水道旅行圖、機械造型美與力等主題展覽,以及知水、識水、惜水、護水四大概念,強化民眾對水資源的認識與保護。設施融入紙船流放、攀岩滑梯等感統體驗,打造親子共學的新場域,讓百年供水系統成為寓教於樂的文化新地標。
點閱數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東港迎王平安祭典-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由東港東隆宮所主辦,此俗推估約形成於清領初期,惟其後演變情況不明;日治時期,根據《臺灣日日新報》之報導,舉辦王醮時間有時在秋天,有時在春天。日昭和 12年( 1937)丁丑科後中斷 14年未辦,直至 1952年春天始恢復舉行,至翌科( 1955)因戒嚴時期申請許可問題改以利用雙十節慶典名義舉辦迎王祭典,此後即固定在 10月底前後(農曆 8 9月)舉行, 逢丑、辰、未、戌 3年一科的辦理週期,也就此明顯確立祭典核心時程前後 8天 。其辦理動機,原緣於驅瘟除疫之俗,其後隨著時代演進而加入不同信仰元素,至近代始定稱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最早「四縣份」的祭祀形態,也由「七角頭」所取代,遶境範圍並擴充至東港周邊農區(市郊農業聚落);而原竹架紙糊的王船,亦在 1973年易為木造大船,祭典主導者的「大總理」,更數度變更制度。2008年,屏東縣政府以「東港王船祭」為名通過縣登錄民俗,2010年變更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並於此年通過中央登錄為重要民俗,保存團體為「財團法人臺灣省屏東縣東港東隆宮」。
點閱數19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