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508
文化保存-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馬祖新村建於民國46年,因當時蔣中正夫人宋美齡赴馬祖勞軍後關切官兵眷屬安置需求而興建,並非居民來自馬祖。作為桃園首座眷村,村內以棋盤式道路、魚骨式建築設計,營造獨門獨戶的軍眷社區,曾獲全國模範社區殊榮。隨居民遷出,桃園市文化局著手保存活化,馬祖新村於民國9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成為全台第二個依文化資產法保存的眷村。現轉型為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基地,融合影視與藝文推廣,設有桃園光影電影館、文創市集與懷舊展演空間,保留眷村人情味,重現過往左鄰右舍串門子的溫馨場景,使原本被遺忘的眷村,成為歷史與創意交織的文化地景。
點閱數85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渭水驛站-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渭水驛站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日治時期,蔣渭水從大安醫院出發,以文化與社會改革為志,開啟了臺灣史上思想最奔放的新文化運動。渭水驛站位於大稻埕,鄰近蔣渭水創立的大安醫院舊址。大安醫院不僅是蔣渭水行醫之地,也是推動臺灣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據點。渭水驛站展出蔣渭水生平、臺灣民報與臺灣文化協會會報等珍貴史料,並透過4DViews蔣渭水影片與大安醫院袖珍模型等不同的展現方式,忠實呈現蔣渭水奮鬥歷程與生平故事。蔣渭水爭取民主與政治權益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們傳承與致敬。
點閱數9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北港朝天宮迎媽祖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媽祖信仰是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也是移民社會和海洋文化的表徵,台灣民間供奉媽祖的廟宇、神壇、民宅和舟船數量眾多,而媽祖的信徒更是遍佈世界各地不可計數。關於媽祖的身世,自宋代以來即有許多版本,各地文獻方志、碑文均有不同說法;直到清代以降,民間大致採信明僧昭乘所著《天妃顯聖錄》之說,有關媽祖身世的說詞才日趨一致,然而《天妃顯聖錄》屬神話小說,是否足以作為媽祖身世的依據,實有待商榷。關於媽祖的誕辰,台灣民間皆認定是農曆三月廿三日,其實在宋元兩朝文獻中均未提及媽祖誕辰;明代之後才訂為三月廿三日。按李獻璋所撰〈元明地方志的媽祖傳說之演變〉考證,乃因明代船舶多於三月返航,按慣例須祭拜媽祖以酬謝神恩之故。北港朝天宮三月迎媽祖,歷時久遠,為媽祖香期重要活動之一。由於媽祖是民間相當重要的信仰,信仰圈遍及全台,地方廟宇為穩固其信仰圈,紛紛自各地媽祖廟採分香形式,以添廟神靈威,故逢媽祖誕辰前夕,各分靈廟宇皆須回祖廟謁祖割火,甚至非分靈廟宇,亦會前往進香交香,促成宮廟間聯誼與交流。也因此造成媽祖香期參與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紀錄,故清代便將媽祖盛會納入方志記載。北港朝天宮是台灣媽祖廟分靈最多之祖廟,從新年之始即為媽祖香期開端,至三月期間人數暴增,香客人數冠為全台之最,可視為「三月瘋媽祖」典型表徵。
點閱數280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 - 記憶魚笱-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 - 記憶魚笱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小5-6年級
日光小林部落工藝師,當地手工勞作的過程,採集製作魚笱植物,包括:砍樹、製作漁具、收割作物等。紀錄過程中了解採集黃藤(用於製魚笱)需要先整理環境,先清除黃藤外殼之刺;採藤時,除了拉取外亦須解開植物間的糾纏;採集笱頭藤(多花油柑)作為魚笱開口之材料;採集山棕,用於製作笱頭之材料等器具製作和使用漁具的細節。於高雄甲仙埔仔溪找笱位,尋找河床有高低落差的,放置魚笱所需: 笱頭、魚笱、鐵橇、藤皮,用石頭做記號,工藝師並示範如何操作器具。描述了過去的生活方式與現在的變化,讓現代不易看見的手工技藝、捕魚活動以及人們對過去和現在生活,提供了對比和反思。
點閱數18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重返歷史 扛茨走溪流-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重返歷史 扛茨走溪流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小3-5年級
台南安南區和台港的歷史、文化、以及當地居民面對自然災害的經歷。它通過回憶大水災和歷史建築的重建,表達了當地居民對自己文化的珍視和對歷史的保存。許多村莊曾因為水災而被沖毀,居民曾在大風大雨中搬遷,經歷了艱難的生存環境。尤其提到的「竹籠房子」是當地的傳統建築形式,象徵著這片土地的歷史和人民的堅韌。當地的文化和傳統,強調了透過文物館等方式,讓年輕一代認識和傳承這些過去的歷史和生活方式。儘管現代科技進步,但居民仍保留對歷史的重視,希望能將這些文化遺產保存並讓後代了解過去的艱難歲月,從而更珍惜當前的生活。
點閱數166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傳統建築彩繪(莊武男)-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傳統建築彩繪(莊武男)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建築彩繪於常民生活及建築上有其重要性及價值,保存者擅於傳統彩繪技法,並融合民俗內容之寫生描繪,益增傳統風貌。
點閱數29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風獅爺-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風獅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小3-4年級
本件作品是以磚燒製的風獅爺,風獅爺也稱瓦將軍、黃飛虎等,因風神亦稱風師,而「師」與「獅」諧音而得名,中國自古有在屋頂安置辟邪物的習慣,因多作獸形,故稱「瓦獸」。「瓦將軍」即瓦獸總管,造型多做武人跨騎獅子,張弓射箭的勇猛模樣,以居高臨下守衛家宅,不受外界邪惡侵犯,有關「獅」在傳統文化中的形象與意涵,最早獅子被稱為「狻猊」,又自西域語言音譯為師,最後才演變為”獅”。中國不產獅子,漢代才有明確的記載由西域進貢,因親睹實物的機會不多,加上佛教經典常以獅子比擬佛法,更加神化了獅子的形象,於是經過歷代的想像添附造型和真實獅子差異愈大,從風獅爺可以看到民間傳說的趣味,更因其造型特殊,而有趣充滿藝術化的詮釋。
點閱數18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古的科學道館-古代的不插電表演-資源代表圖
web 古的科學道館-古代的不插電表演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古時候沒有電力,沒有音響和喇叭,要怎麼讓觀眾聽見舞台上演員的聲音呢?不插電擴音的秘密,就藏在台灣的古老寺廟和大宅院裡喔! 今天『古的科學道館』的科學探險隊,要來挑戰的道館是『無敵擴音道館』,發現古代不插電的表演秘密。以前沒有電力,沒有音響和喇叭,到底要怎麼讓觀眾聽見舞台上演員的聲音呢?這些不插電的擴音秘密,到底藏在哪些地方呢?趕快加入古的科學道館的行列,跟著我們一起去尋找擴音的祕密吧!
點閱數10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古的科學道館-台灣夏日古早味-資源代表圖
web 古的科學道館-台灣夏日古早味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早年台灣沒有冰箱等冷凍設備,需要向挑著冰水桶和木櫃的小販購買各種「冰」製品。從枝仔冰、剉冰、叭噗、芋仔冰、人力搖搖冰等,許多滿滿台味的古早冰品正逐漸消失中。 今天『古的科學道館』的科學探險隊,要來挑戰的道館是『冷吱吱道館』,早年台灣沒有冰箱等冷凍設備,需要向挑著冰水桶和木櫃的小販購買各種「冰」製品。從枝仔冰、剉冰、叭噗、芋仔冰、人力搖搖冰等,許多滿滿台味的古早冰品正逐漸消失中。 趕快加入古的科學道館的行列,跟著我們一起去認識台灣夏日的古早味文化吧!
點閱數9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相見馨牡丹電子書-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相見馨牡丹電子書
屏東牡丹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立牡丹國中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每年七、八月東源、牡丹等部落區域到處開滿野薑花,面積達53.6公頃,形成野薑花海,增添本鄉景點,每回開花期間總能吸引遊客前來駐足本鄉遊玩,在如此美景之下,牡丹鄉辦理「相見馨牡丹-野薑花季系列活動」
點閱數15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