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926
公民-擁抱自己的不一樣─桃子A1J-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擁抱自己的不一樣─桃子A1J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桃子A1J是來自越南與台灣的新住民二代,成長歷程中面對著語言差異與文化認同的掙扎。直到大學,她透過音樂創作,將越南語、華語與台語交織融合,找回屬於自己的聲音與身份定位。她的音樂不僅是自我表達,更成為文化連結的橋樑,鼓勵更多新住民子女認識並擁抱自己的多元背景。桃子深信,每一種差異都是一種力量,文化融合不是撕裂,而是一場創造之旅。她用創作傳遞多元族群的美,也提醒社會看見並尊重這些來自不同文化交會的聲音。透過音樂,她不僅讓自己發光,也讓更多年輕人從中找到自信與認同,進一步推動社會邁向更理解與包容的未來。她的故事,是一段關於身份、文化與勇敢的詩篇。
點閱數3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阿米斯音樂夢─舒米恩-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阿米斯音樂夢─舒米恩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舒米恩過去曾對部落文化感到疏離,但隨著時間流轉,他透過創作族語歌曲,逐步重建與原鄉的連結與認同。他不僅回到成長的部落生活,還發起「海邊的孩子」行動,陪伴與關懷在地青少年的成長歷程。同時,他也創辦「阿米斯音樂節」,邀請來自不同地區的族人與音樂人共聚,讓更多人透過音樂接觸與欣賞原住民族的文化與土地之美。對舒米恩而言,音樂不只是表達情感的媒介,更是語言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橋樑。他以行動與創作讓原住民族的聲音在社會中被聽見,並將原鄉文化重新帶入當代視野。他的努力展現了身為原住民藝術家的文化責任感,也啟發更多人珍視多元文化,理解族群認同的深刻價值。
點閱數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9條無障礙/可近性-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9條無障礙/可近性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國小5-6年級
為提升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者的理解與尊重,本短片特別介紹《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九條「無障礙/可近性」的核心理念。該條文強調所有人應享有平等且無障礙地進入公共設施、交通工具、資訊科技與通訊服務等資源的權利。透過具體案例的呈現與說明,影片希望社會各界能更加認識障礙者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挑戰,並共同努力打造更友善、包容的生活環境。這也呼應了CRPD的精神──促進所有人在平等尊嚴下參與社會。唯有透過提升大眾的認知與實際作為,才能讓「可近性」成為每一個人都能實際享有的權利與機會。
點閱數3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那場喪禮告訴我的事─大師兄-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那場喪禮告訴我的事─大師兄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曾任職於殯儀館的大師兄,長期面對死亡的工作經驗,反而讓他更深刻體悟生命的意義。他走過童年的霸凌與家庭困境,在一次次為逝者與家屬服務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放下傷痛、重新審視人生。他常說:「向死而生」,面對生命終點的同時,也是重新找到活著意義的契機。他不僅走出個人的陰影,更用自身經歷鼓勵他人,用不同角度看待苦難與存在。他的生命故事傳遞出一種信念:選擇如何面對生命,不只是自我轉變的過程,也能啟發他人找到屬於自己的希望與方向。死亡不再只是終點,而是成為讓我們學會珍惜與改變的契機。他的經歷讓人明白,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一種可以深深影響他人、成就自我的可能。
點閱數2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逆境裡的微光─林立青-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逆境裡的微光─林立青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在社會快速變遷的浪潮中,仍有許多人在生活邊緣掙扎求生。作家林立青長期透過文字與實際行動,關注這些被主流社會忽略的角落。他不只是書寫者,更是實踐者,親身投入協助弱勢族群,陪伴他們透過勞動重新找回尊嚴與希望。不論是清潔人員、送餐員或臨時工,每一份看似微小的努力,都可能是重啟人生的契機。林立青相信,尊嚴來自被理解與參與,透過教育、職訓與長期陪伴,讓人們在困境中逐步建立自信與價值。他的行動提醒我們,社會不應遺落任何一個角落,每個人都有活出光亮的權利。這樣的關懷不只是扶持,更是一種深層的社會實踐,是我們共同建構更溫柔、包容社會的重要力量。
點閱數3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新住民數位應用資訊計畫 「用新來傳遞-林桂金」-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新住民數位應用資訊計畫 「用新來傳遞-林桂金」
內政部移民署/內政部移民署國小5-6年級
內政部移民署推動的「新住民數位應用資訊計畫」,提供免費電腦課程,協助新住民提升數位技能,進一步促進社會融入與生活便利。影片中,林桂金女士分享她從零基礎到能夠製作簡報與剪輯影片的學習歷程,展現出驚人的學習動力與逐漸建立的自信心。這項計畫不僅展現政府對新住民的支持與關懷,也體現資訊教育在推動數位平權與強化社會參與方面的重要意義。透過學習,新住民不僅能提升自身能力,也更有信心參與社會與職場。計畫中的「新住民數位資訊e網」平台,提供多元教學資源與實用資訊,讓更多人有機會透過科技實現夢想與自我價值。這是一項融合教育、科技與關懷的行動,為打造更包容、多元與共融的社會奠定基礎。
點閱數2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枋寮漁鄉遊漁樂-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枋寮漁鄉遊漁樂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位於屏東縣的枋寮漁港,盛產多種高經濟價值魚類,包括白帶魚、鰆魚、旗魚與最具代表性的魚勿仔魚。除了近海漁業,沿海地區也發展出大規模的魚塭養殖,如大庄、番仔崙、北勢寮三大區域,飼養草蝦、石斑、黃錫鯛、九孔等高價水產。近年由於漁業環境變遷與大陸沿岸漁業競爭,傳統漁業收益下降,對地方經濟造成衝擊。為因應轉型,枋寮漁會在農委會的輔導下,積極發展休閒與觀光產業,於2004年成立「田媽媽-魚勿之鄉」休閒咖啡,結合在地婦女與家政班力量,打造漁村女性就業平台,並活絡地方經濟。這樣的發展模式不僅促進產業多元化,也展現出漁業社區面對轉型挑戰時的創新與韌性。
點閱數5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漁是,我們都在變:漁是,我們都在變-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漁是,我們都在變:漁是,我們都在變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漁業是人與海洋之間緊密連結的產業,而其根基正是豐富的水產資源。若無魚群,就無從談起漁業的存在。這段旅程以夢境為起點,從魚的視角出發,經歷放流、成長、被捕撈、拍賣,最終進入水產直銷中心的歷程,展現了魚類的一生,也映照出漁業的運作樣貌。多年來,漁民們親身見證漁港設施的更新與蛻變,海中的魚兒也感受到人類活動的軌跡與影響。這段旅程不只是自然循環的一部分,更是人與海洋共生關係的具體呈現。未來的漁業,需要在永續資源與文化傳承之間取得平衡,才能讓這份與海洋的連結代代延續。從魚苗的誕生到產業的發展,我們每一份子都身在其中,一起轉變、共同成長。
點閱數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灌溉為本,綠能加值-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灌溉為本,綠能加值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國小3-4年級
台灣農業長期依賴水利灌溉系統,從傳統的圳道到現代化的抽水與管網設施,灌溉不僅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更連結著土地利用與農村生活。然而近年來,面對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的挑戰,各地開始在農田水利設施中導入綠能元素,如太陽能板設置於渠道上方、結合水流設置微型水力發電裝置等,達到「灌溉為本,綠能加值」的永續發展目標。這樣的結合不但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也兼顧環境友善與農業穩定,成為智慧農村與循環經濟的重要實踐方式。
點閱數2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跳舞的孩子─莊國鑫-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跳舞的孩子─莊國鑫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莊國鑫原本是一位教師,因緣際會踏入舞蹈領域,從此投入原住民族樂舞的研究與教學。他的教學不僅是教授舞步,更是將文化透過身體語彙活化與傳承。他在東部創立首個以現代舞劇團形式呈現原住民身體語言的當代舞團,將傳統樂舞與當代創作融合,開拓原住民藝術的新視野。對莊國鑫而言,舞蹈不只是表演,而是一種文化認同的實踐與族群記憶的延續。他希望透過舞蹈的學習與創作,讓原住民孩子們從中看見自己、重拾文化的自信與歸屬感,同時發掘舞蹈所帶來的快樂與成就。莊國鑫的努力,讓原住民文化不再只是課本中的知識,而是融入生活、流動於日常的一部分。他用舞蹈開啟孩子們的視野,也為臺灣原民藝術打開了全新的創作舞台。
點閱數2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