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71
跟著農夫下田趣-在食農基地上一堂生物課-燕巢國中-資源代表圖
web 跟著農夫下田趣-在食農基地上一堂生物課-燕巢國中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國小5-6年級
老師總希望孩子能像海綿一樣,把自己所教的都吸收進去;學生總希望以最輕鬆的方式,獲得他們所應學的知識。但教學不能只靠燃燒熱情,專業和策略才是關鍵。淑娥老師認為要讓學生感興趣及要如何讓學生持續做著跟課程相關的事,並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方法是讓學生左右腦並用,將知識內容轉化成圖像。自從學校有了「食農基地」學生們在基地裡學種菜、從昆蟲觀察中理解生命教育……原來,最驚喜的解答,都藏在土地裡。這解答,是為了讓我們重新與土地連結,尋找生命真正的答案。
點閱數1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跟著農夫下田趣-小紳士小淑女-南安食魚學堂-資源代表圖
web 跟著農夫下田趣-小紳士小淑女-南安食魚學堂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國小5-6年級
南安國小學區所在地「彌陀」,是臺灣虱目魚的故鄉。彌陀的孩子,從小在家,餐桌上大多有魚料理,透過基礎教育融入食魚教育,更能認識彌陀漁村和文化,吃起魚來,會更有情感。在《食農教育法》通過前,南安國小早已主動申請農業局的食農教育計畫,從1~6年級各年級課程,融入各種食魚料理、認識魚種類。此外,也從魚的各種加工品,如虱目魚類加工品,從魚鬆及魚丸的製成,加工魚製品的料理方式,會有哪些風味呈現,有意識地認知用煎、烤、炸及魚粥魚湯的料理方式,可以加入哪些佐料,讓孩子能更有意願去嚐試不同魚料理,因而更喜歡吃魚。【南安食魚學堂】餐桌上的禮儀來自海的味道,轉化成角色扮演的食魚餐桌活動,由學生分別裝扮小紳士、小淑女、廚師與外場服務員,將彌陀在地的虱目魚特產結合南洋風情,讓學生烹煮出「月亮魚餅」、「印尼炒麵」與「叻沙火鍋」等三道料理,把手作創客教室妝點佈置成西餐廳,大家玩煮菜、點餐、使用刀叉的扮家家酒遊戲。在優美環境與輕柔音樂的襯托下,學生梳理儀容,打領結、穿洋裝用餐,「請問!」、「謝謝你!」成為交談時的慣用語,連吃飯的動作都變得優雅有氣質。彌陀區有山有海,有產業有文化,彌陀是台灣皮影戲的重鎮,有「皮影戲窟」之稱,同時彌陀頂厝斗笠過去享譽全台,南安國小用心把彌陀的兩項重要文化資產做結合,以成人文打卡新景點。
點閱數1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跟著農夫下田趣-面對氣候的變遷﹣與農民的對話-資源代表圖
web 跟著農夫下田趣-面對氣候的變遷﹣與農民的對話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國小5-6年級
近來,極端天氣引起科學家、政府機關、民間組織的高度關注,不僅嚴重危害到人們的生活品質,而且氣候變遷農民最有感,降雨減少氣溫飆高,偶爾有暴雨產生,這樣高溫、水分不足,造成稻米結實飽滿的比例低,米粒重量減少若高溫又遭逢強降雨,又會引發稻熱病等病蟲害,嚴重時稻米植株會死亡。 暖化趨勢可能會使作物產期提前或延後,進而影響到品質與產量,農業是受氣候變遷衝擊最大的產業之一, 不論是極端天氣或長期氣候模式轉變,農業所承受的風險是其他產業的好幾倍。來聽農民如何透過強化基礎研究、改良品種、降低農損等方式打造韌性農業體系,做到以永續經營為前提,一步步推動食農教育,提升國人支持在地農業發展的意識, 將供應端與消費端串聯起來。
點閱數1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跟著農夫下田趣-全方位食農教育-深水國小-資源代表圖
web 跟著農夫下田趣-全方位食農教育-深水國小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國小5-6年級
高雄市燕巢區深水國小以永續校園為發展特色,帶領學生透過課程的實施也讓學生認識循環農業、能資源轉化的原理,也增進孩子對環境的感受力。這次由孩子們介紹了平常食農累積的經驗談,也發現各班的菜園結實纍纍、有漂亮的高麗菜、有第一次看到的白茄子;大家玩土 玩蚯蚓、還有讓人又愛又怕的黑水虻。除此之外,深水國小師生使出厲害的ipad把食農結合數位、英語、台語,真是帶學生走在時代的前端。最後還有農民老師帶著全校師生一起參與的實作鳳梨莎莎醬,採用完全食物的概念:鳳梨頭切下來繼續種植、鳳梨皮刷洗乾淨熬煮鳳梨茶,鳳梨果肉切小塊食用一點都不浪費!
點閱數1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跟著農夫下田趣-美濃的白玉蘿蔔與小地藝術日-資源代表圖
web 跟著農夫下田趣-美濃的白玉蘿蔔與小地藝術日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國小5-6年級
美濃冬季限定作物白玉蘿蔔上市了!今年受颱風影響,蘿葡種子較晚播種,又在播種時遇到下雨,所以採收時間往後延,是過往美濃秋冬裡作種植最晚、最慢的一年。美濃冬季出產的白玉蘿蔔個頭飽滿、皮薄鮮甜,每年都會吸引大批遊客前往體驗新鮮現採的好滋味,今天節目中的柏豪及佳蓉因為種植白玉蘿蔔,也提供白玉蘿蔔在地人的各種不同吃法、挑選的方式 。另外12月8、9、10日連續三天每天早上10點到下午5點,歡迎大家到果然紅農藝生活來參加【小地藝術日】2023年小地藝術已經是第四屆,今年果然紅花了很多心力準備場域與活動,招募了60多個市集品牌,期待讓久違的朋友們有不同的體驗與感受。
點閱數1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跟著農夫下田趣-紅豆入校-龍肚國小-資源代表圖
web 跟著農夫下田趣-紅豆入校-龍肚國小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國小5-6年級
今天到龍肚國小採訪這天,校內瀰漫著熱鬧的氣氛,在林文毅校長的支持下,學校營養師也響應大享食育協會與農糧署合作的「學校午餐紅豆泥oishii」活動,將於午餐供應飲食文化工作者-徐仲所設計的「高屏溪紅豆飯湯」,並安排了一系列的食農活動,不僅校內孩子正在認識美濃紅豆的種植、社區夥伴及高雄市多所學校營養師們也前來觀摩。在我們未到校時孩子已種下這一季的茄子、福山萵苣、九層塔等菜苗,龍肚國小的食農教育不只是吃,還要從親手種植開始。自種的稻米和蔬菜成為午餐的一部分,長年實踐下來,校內老師發現孩子比較不偏食,尤其是自己親手參與種植採收的作物,原本討厭的蔬菜都變好吃了。與龍肚國小合作發想這次活動的紅豆應用時,徐仲從同樣是紅豆愛好國的日本出發,將茶泡飯對比臺灣飯湯,融合高屏溪流域物產的概念,設計了今天的營養午餐菜單---紅豆飯湯。飯湯雖然是庶民小食,卻呈現「一方土養一方人」的特性,因為不同米種、肉類或海鮮高湯,搭配在地物產,而產生不同風味的飯湯。
點閱數1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跟著農夫下田趣-面對極端氣候-格外品篇-資源代表圖
web 跟著農夫下田趣-面對極端氣候-格外品篇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國小5-6年級
格外品就是我們常說的醜蔬果或是NG品,在深入了解農民朋友耕作之餘,如何處理可能市場賣相不佳,但仍可食用的蔬果。「格外農品」執行長游子昂說「醜蔬果不影響品質,卻無法到市場,農民們除了自己吃、分送給鄰居與親朋好友外,消化不掉的也只能眼睜睜看蔬果成為浪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他們創辦了「格外農品」這個品牌,研發格外品的水果來做果醬。
點閱數1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跟著農夫下田趣-紅豆入校-瑞豐國小-資源代表圖
web 跟著農夫下田趣-紅豆入校-瑞豐國小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國小5-6年級
<食農教育法>通過後,國產在地食材在學校午餐的利用更受重視,雜糧也是其中的一環。臺灣生產許多優質國產雜糧,其中紅豆以南部為主要產區,是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也是社會大眾熟悉常見的食材。在學校午餐的使用上,紅豆大多煮成紅豆甜湯,煮食的辦法相對單一。農糧署和大享食育協會合作,用紅豆作為學校營養午餐的食譜,希望借助學校午餐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創意與專業,多元化紅豆於營養午餐的烹飪方式。同時配合紅豆於節慶文化食用,讓學生在午餐吃紅豆的同時,也能學習到食材的文化意義。今天來到高雄市瑞豐國小指導同學做這道紅豆料理﹣陳皮紅豆糕的是香料女王-陳愛玲老師。愛玲老師是馬來西亞人,從小吃香料長大,從每日的生活、科學與古印度醫學裡綜合出對香料的理解。從事香料教學十多年,近年致力於讓香料在地化,以健康的調味,做出台灣菜的味道。
點閱數1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跟著農夫下田趣-倒吃甘蔗-甘蔗的甘甜與美味-資源代表圖
web 跟著農夫下田趣-倒吃甘蔗-甘蔗的甘甜與美味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國小5-6年級
臺灣是非常適合種植甘蔗的地方,甘蔗是禾本科的單子葉植物,他不僅是可以單吃、也是製造蔗糖的原料,如果說到台灣的糖業歷史,也是從甘蔗傳播開來。但由甘蔗製成的甘蔗汁,更是早期賴以維生的經濟作物!現在許多人為了身體健康都會定期購買水果補充維生素與纖維,或是到市場購買自己喜愛的現榨果汁飲用。而你有沒有發現,為什麼賣甘蔗的人愈來愈少?人家說倒吃甘蔗,漸入佳境,那麼甘蔗到底哪邊叫頭呢?甘蔗的頭是在下端,上頭則是尾巴,看過甘蔗、吃過甘蔗,相信很多人都沒看過甘蔗開花,更別說要怎麼種甘蔗。今天心福田生態農場的黃淑娟老師帶您一起了解「甘蔗」。
點閱數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
跟著農夫下田趣-面對極端氣候-剩食篇-資源代表圖
web 跟著農夫下田趣-面對極端氣候-剩食篇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國小5-6年級
全球每年約有1/3、約14億噸食物遭到耗損或浪費。環保署統計,每日平均回收的廚餘約為2000多公噸,其中更不乏無法做成菜餚的食材,還有賣相不好看的蔬果。這些浪費,都值得大家重新思考,如何能夠讓剩食發揮更大的效能。浪費食物的國家臺灣為亞洲之冠,我們可以從吃多少買多少、買當季吃當季、清理冰箱及善用分類與保存,來延長食物保鮮期以及減少浪費食物的機率。
點閱數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