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66
單元4-1:新媒體與數位設計 設計與新媒體導論-資源代表圖
video 單元4-1:新媒體與數位設計 設計與新媒體導論
教育部高中課程美術學科中心/市立大同高中附設國中高中10-12年級
單元4-1新媒體與數位設計- 設計與新媒體導論授課教師:臺北市立大同高中 陳育祥教師本單元課程內容:1.設計概念與新媒體發展2.社會設計議題案例研究3.空間探索與數位量測
觀看次數469
修改日期:2021-01-21
單元5-2:程式設計與動態影音圖像 程式設計與動畫-資源代表圖
video 單元5-2:程式設計與動態影音圖像 程式設計與動畫
教育部高中課程美術學科中心/市立大同高中附設國中高中10-12年級
單元5-2程式設計與動態影音圖像-程式設計與動畫授課教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本單元課程內容:1.變數的基本概念2.變數在Processing中的應用
觀看次數516
修改日期:2021-01-21
單元5-1:程式設計與動態影音圖像 程式設計與圖像-資源代表圖
video 單元5-1:程式設計與動態影音圖像 程式設計與圖像
教育部高中課程美術學科中心/市立大同高中附設國中高中10-12年級
單元5-1程式設計與動態影音圖像-程式設計與圖像授課教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本單元課程內容:1.Processing入門2.Processing的基礎語法
觀看次數493
修改日期:2021-01-21
單元5-3:程式設計與動態影音圖像 程式設計與聲音-資源代表圖
video 單元5-3:程式設計與動態影音圖像 程式設計與聲音
教育部高中課程美術學科中心/市立大同高中附設國中高中10-12年級
單元5-3程式設計與動態影音圖像-程式設計與聲音授課教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本單元課程內容:1.函式庫的基本概念2.以Minim函示庫進行音像創作
觀看次數450
修改日期:2021-01-21
單元6-1:議題創作與雲端策展 虛擬美術館體驗與策展概念-資源代表圖
video 單元6-1:議題創作與雲端策展 虛擬美術館體驗與策展概念
教育部高中課程美術學科中心/市立大同高中附設國中高中10-12年級
單元6-1:議題創作與雲端策展-虛擬美術館體驗與策展概念授課教師:國立竹南高中 林靜怡教師本單元課程內容:1.運用手機app(google art&culture、youtube等)與Cardboard眼鏡,讓學生體驗當代科技與博物館/美術館/展演空間的數位展演方式。2.介紹策展/數位展演/雲端策展之概念
觀看次數492
修改日期:2021-01-21
單元2-1:走進生活的新媒體藝術-資源代表圖
video 單元2-1:走進生活的新媒體藝術
教育部高中課程美術學科中心/市立大同高中附設國中高中10-12年級
單元2-1:走進生活的新媒體藝術授課教師:國立新港藝術高中 駱巧梅教師本單元課程內容:公共空間中的新媒體藝術與藝術家對話-豪華朗機工生活情境下的數位觀察
觀看次數414
修改日期:2021-01-21
單元2-2:新媒體藝術展演機構-資源代表圖
video 單元2-2:新媒體藝術展演機構
教育部高中課程美術學科中心/市立大同高中附設國中高中10-12年級
單元2-2:新媒體藝術展演機構授課教師:國立新港藝術高中 駱巧梅教師本單元課程內容:臺灣新媒體藝術展館與機構探訪新媒體藝術的職涯發展新媒體藝術展演與節慶活動
觀看次數424
修改日期:2021-01-21
吹呀吹~我與「九降風」的交換日記-資源代表圖
web 吹呀吹~我與「九降風」的交換日記
黃乙軒/新竹縣竹北市新社國小國小5-6年級
風,是生活裡平凡的存在,但對新竹人來說因三面環山,一面濱海,畚箕狀平坦無阻礙地形,讓東北季風在這裡得到了最大的舒展,對新竹人來說「九降風」是生活裡深刻的存在,甚至形塑出產業、生活和文化,新竹人成長的共通經驗和個人感受。本單元從家鄉日常的風出發,回歸到內心感受的風,將想法一步一步付諸成具體創作行動,把對抽象的風的感覺轉化成能被看見的表現形態。 學生從感受家鄉的風,選擇印象深刻的「風」開始,並欣賞以風為題材的藝術作品,探討表現的多元樣貌和意義性,與小組同學討論後共同決定創作主題,運用五感(視覺化、嗅覺化、聽覺化…等等)產生表現方式的構想,以文字敘述描寫出來,再自主選擇作品場域,以平板繪圖方式轉化成具體草圖。 媒材表現上,學生評估自己的學習經驗,思考選擇什麼樣的媒材較適合於選擇的空間對話,達到作品與空間的協調。學生必須評估自己所學所能,不管是用平面或立體媒材、裝置藝術……等等,透過同儕間不斷思考、溝通,將內心想法結合五感,轉化成具體表現作品,最後以日記的方式總結自己的學習,與風、與同儕、與教師互相交換,展開「心」的對話。 這是個充滿冒險與不確定性的歷程,強調表現的觀念和意義性超過形式的特徵,學生不僅僅只是運用感受呈現出地方風光景物,更重要的是這陣風與自己的故事,進而延伸出面對生活的態度,勇敢地傳達自我與環境對話互動結果,並能與他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相互交織連結成果。
點閱數1528
下載數14
修改日期:2021-01-13
看見「心視界」-資源代表圖
web 看見「心視界」
黃乙軒/縣立新社國小國小3-4年級
本單元教學主題為「看見心視界」,透過讓學生從生活環境的觀察,用「心」發現美的視野,並運用日常熟悉的平板拍照模式作為紀錄媒介,引導出孩子們能更自由真實的表達出觀察到的「心視界」,自我詮釋對於美的想像,而觀看不僅僅是客觀具象的用眼睛看,更可以延伸為心靈的觀看,用眼、用心來創造屬於自己的「新世界」。 課程跨足語文領域、結合行動學習做統整教學,教學對象為四年級學生,此階段孩子從羅恩菲爾繪畫發展理論來看,正處於寫實萌芽期;在艾斯納藝術發展階段理論中正處於再現階段,孩子由自我中心意識發展到團體意識,對藝術表現特徵開始追求自然的再現,寫實的重現,因觀察到部分孩子寫實描寫能力尚未成熟,造成孩子在創作表現上受到技能的侷限無法自由地將觀察到心靈感受到的美如實呈現,造成創作上的壓力,因此選擇攝影的方式來作為表現媒介,如實呈現孩子們用心觀看到的世界,作品著重在主觀意念的表達非攝影技巧方式,從自身的觀察連結到了解他人的觀察,用心感受不同觀點的美,在生活中尋找靈感,引導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思考、口語表達的能力,深入探究每位孩子認識環境的方式,用心了解他們的視角也希望每位孩子都能領悟到自己獨特的觀看方式,引發對生活環境的關懷、覺察、對話。
點閱數506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21-01-13
Google Maps踅透透-資源代表圖
web Google Maps踅透透
陳靜芳/市立陳平國小國小5年級
透過Google Maps與課程的結合,將世界帶進教室,進行各領域相關課程的探究與操作活動,讓學生對於課程更加有感。
點閱數1094
下載數13
修改日期: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