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5,720
氣象小主播-資源代表圖
課程以先蒐集各項資料帶領孩子「環境覺察」,再進入課程中進行「課程探究」認識颱風,了解其中自然科學原理及各項數學統計了解災害的可 怕、影響與關連,再進行「科技想像」,將解決方案繪製成設計圖,最後運 用科技與工程知能進行「生活實踐」,這個過程整合了各領域的學習。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綠顏廬頂永續情、運算思維行動學-資源代表圖
以【翻轉學習】模式,設計屬於崇學國小(Chongsyue Elementary School)孩子的【啟思教學】步驟:(1)關懷同理(Care for)、(2)習得知 識(Hear from)、(3)體驗實踐(Experience practice)、(4)分享表達 (Share with),培養學生「關懷環境」、「傳承永續」、「體驗實踐」、「觀 察現象」四種能力,漸進孕育 12 年國教核心素養。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我可以跟你說-資源代表圖
新招收的特教班學生,障礙程度越來越重,學生在語言、動作、溝通、注意力都有困難,因此傳統的教學法遇到了瓶頸。 學生上課容易分心、左顧右盼、上課走動、流口水、從座位走到台前容易跌倒、站立功能不佳,需要椅子協助等等,教學活動常被中斷。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關鍵能力培養:運用科技提升核心素養「問題解決」能力-資源代表圖
大同國小,一個刻畫著歲月更迭痕跡的學校,一個布滿在地思維和藝術氛圍的搖籃,一個可以看見師生一步一腳印努力實踐的學習樂園。本校創設於日本時代大正六年(西元一九一七年),是個擁有百年悠久歷史的學校,班級數37班,學生約900人,校舍在九二一地震後已重建完成,加上歷任校長帶領全校師生用心營造,整體校園藝術氛圍濃厚。而緊鄰本校的圍牆邊的社區環境,有一處由原散居各地的十八個眷村、二千多住戶組成的「經國新城」社區,堪稱全市最大的社區,為本校學生重要的來源,亦減緩少子化對本校的衝擊,讓校內老師無後顧之憂致力於教學工作。我們希望在百年悠久歷史的風華中注入資訊科技新元素,積極追求翻轉教育的可能性。自100學年度起,我們設計了「大同六藝」的實踐課程,期許透過「藝藝神采」、「藝展長才」、「藝遊未盡」、「藝曲同工」、「藝氣風發」、「藝趣橫生」六大主題課程,涵蘊學生成為藝術的愛好者、欣賞者與支持者。我們一直在思索如何將課程再進化…當「大同六藝」課程遇上「翻轉教育」、「創新教學」與「數位學習」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呢?每每問到大同寶寶你最喜歡的課程是什麼?他們均會毫不猶豫的就回答—藝文課、電腦課;因此我們開始試著將數位科技應用於課程教學,增進教學上的多元與創新。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學科學習:提升數學與閱讀人文素養學習成效-資源代表圖
本校位於高雄市鼓山區創立於民國四十九年,創校至今已將屆56年,原舊校學區橫跨鼓山區及左營區8個里,是1所都會型的中型學校。因美術館社區興起,學區人口逐年移動至新型社區。為提供學子完善之學習環境,強化學生將來之競爭力,於105年2月15日遷校至美術館新校區。新校區依山傍海,擁有豐富且獨特的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更位於美術館正對面,緊鄰內惟埤文化園區、七賢國中、中華藝校,與中都濕地、愛河、西子灣、壽山等人文生態、地理環境形成獨特文化教育圈。從原定的校本閱讀加入獨具特色的藝術,並結合行動學習展開探索新居的課程,傳承原先優良的傳統,並轉型融入新社區,創造出新學習風格。中長程計畫,則以「領航中山」為方向,深耕閱讀,沉浸藝術,創新e化,期待學子敞開心胸,與國際接軌,開創璀璨的未來。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關鍵能力培養:運用數位科技養成思考與解決問題素養-資源代表圖
在臺灣啟動十二年國教及少子化趨勢下,網路數位工具的普及已成為重要的學習工具。透過數位工具對學生的動機引導,期盼使學習主導權由學生自己掌握並著重學生之間的討論;在教學平臺的彈性功能上達到因材施教教育理想。期待藉由改變教師教學方法開始,鼓勵老師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導者」角色改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引導者」。由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數位工具進行多元的學習方式,並給予想像空間激發創造力。透過行動學習老師們的用心,就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力,而在知識上獲得了提升,就能得到成長的喜悅與快樂。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學科學習:運用跨領域科技提升學生防災觀念-資源代表圖
鳳鳴國小位於陶瓷的故鄉「鶯歌」,處於新北市的邊陲,與桃園市相鄰,是一所中小型的學校;全校普通班28班,學生近700人。自101年以來為新北市防災教育輔導團中心學校,努力推動防災教育,將各項防災知識及技能落實於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如一年級新生開學闖五關送防災頭套、全校防災運動會、園遊會與跳蚤市場、抗旱防汛舞等;並榮獲教育部【103年度國家永續發展獎】及行政院頒發【103年國家防災日地震避難演練績優獎】之獎勵及104年、105年、106年防災一類、二類、三類學校特優,是鼓勵亦是激勵。防災教育為本校校本特色課程,天然災害是臺灣人必須面對的威脅。災害是無所不在,一不小心天人永隔,如921地震、莫拉克風災等等,慘痛的衝擊已深刻烙印臺灣人的心中。在面對災害時,如有應變的知能,做好準備、解決問題,可將傷亡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所以防災教育顯得更為重要,以「教育取代教訓、防災重於救災」的觀念,從小紮根從教育做起且推廣至社區及生活中。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學科學習:提升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成效-資源代表圖
臺南市立大橋國中成立於民國92年,是一所位於臺南市永康區大橋重劃區內的新設學校,學生人數約1500人。擁有樹木多、環境優美,是都市中難得一見的生態校園。在都市發展的過程裡,校園周遭生態漸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的高樓大廈,人工的景觀取代了自然的生態。在建校之初,創校的王東醮校長就有將大橋打造成城市綠洲的願景,接任的黃柄權校長也不斷地朝這個方向努力著,甚至產生了在都市中復育螢火蟲的想法。在2015年春夏之際大橋的實驗室中,在團隊的薛照平老師和昆蟲社學生的努力下,成功的繁殖了大量的螢火蟲,接著透過行動學習的推動,結合生態復育與美感生活,並融入資訊科技,為學生打造了九套課程,與學生一起進一步實現都市中復育螢火蟲的夢想。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學科學習:提升自然學科學習成效-資源代表圖
新北市立清水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於85年改制為完全中學,為土城地區的教育提升注入一股活水,住民多屬於外移人口,家長對小孩的教育關心程度較低。近年來,在少子化浪潮的席捲之下,教育現場無不受到影響,清水高中國中部學生數由原有的4,000人減少至現在的1,500多人;教師部分更有多達20位左右的同仁因超額而離開。學校的師資結構及校園氣氛也產生了莫大的改變,士氣一落千丈。期間更常聽到許多同仁抱怨,進來的學生一屆不如一屆,怎麼教學生都學不會,許多老師對此莫可奈何。但隨著科技不斷演進,教育工具也趨向多元,其中更以行動載具所具有的特性能達到學習時間、場域及角色上的翻轉,達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型態,因而興起以行動學習改變學校教與學的環境。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
關鍵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資源代表圖
2014年底NASA全球中小學推廣太空體驗營,至本校交流開啟學生天文的宏觀視野也提升推廣思維,將館內的課程發展進化為融入校園的景觀藝術,引導學童接軌國際因應未來太空競逐的能力。2017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隕石大師Dirk Ross,應邀到本校來為孩子們介紹外太空來的禮物—隕石,也提醒我們要跳脫原來的思想框架。本校延續推動火星任務,以「MARS火星任務二部曲-空氣清淨計畫」為主題並結合STEAM教育,期待學生以生活中所遭遇的空氣問題著手,融入領域學習和動手做課程,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動腦成為解決問題的MAKER創客。
點閱數null
下載數null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