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5,661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一-資源代表圖
web 廣州通商航線 - 唐代世界性海上貿易圈的形成一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唐宋元時期,中國的對外貿易(以海上貿易為主)在世界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與唐朝對外的開放政策有關。秦漢以來,歷代統治者對商業處處限制,但唐朝則與鼓勵。中唐以前,中國的對外貿易是以陸上絲路為主。但唐玄宗天寶十年(西元751年),阿拉伯人打敗唐朝在中亞地區的駐軍,中亞與西亞為阿拉伯人所有。唐代宗時,吐蕃控有河西,使陸上絲路遭到阻礙。唐朝為了安全,對西北貿易多有限制,但對南海貿易卻十分鼓勵。再加上工商業的興盛,造船與航海技術的發達,使唐朝開啟了中國海上貿易的全盛時期。
點閱數427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7-12-04
台灣茶的起源-資源代表圖
web 台灣茶的起源
李聰超/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根據記載,臺灣水沙漣(今南投縣境內)的內山有茶樹,每年由通事向當地原住民說明後,再進入山區焙製茶葉。可知在漢人移居臺灣初期,已經利用野生茶焙製茶葉。但臺灣茶樹的栽培和茶葉的製造,技術卻源自福建。清嘉慶年間(西元1796年至西元1820年),有位叫柯朝的人自福建武夷山引進茶種,種植在今台北縣瑞芳地區,相傳是北臺灣種植茶樹的開始。清咸豐年間(西元1855年),林鳳池從福建引進清心烏龍茶種苗,種植在今南投縣鹿谷鄉的凍頂山,相傳是凍頂烏龍茶的起源。後來清廷有鑒於茶是臺灣重要的經濟作物,鼓勵茶的生產。當時臺灣北部還沒有開發,又適合種植茶樹,茶葉品質也不錯。因此淡水河流域的丘陵地帶大量種植茶樹,農民大多以製茶作副業,台灣茶開始盛產。
點閱數2058
下載數31
修改日期:2007-12-04
成都小吃-資源代表圖
web 成都小吃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夫妻肺片」是近五十年才出現的四川小吃,由來說法有二,說法稍有不同。一是五十年前,有對夫婦叫郭朝華和張田正,以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炒「麻辣牛肉肺片」販售,從提籃叫賣、擺攤招客,最後開店做生意,由於並無真正用到牛肺,加上是夫婦一同販售,故稱「夫妻肺片」,以便和其他的麻辣牛肉肺片作區隔。第二種說法,郭朝華和張田正十分窮困,想做生意也沒有本錢,有個做鮮牛肉生意的肉販,看他們可憐,便把賣剩的許多牛雜送給他們,兩人便把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碎牛肉這些牛雜,加入香料滷汁去腥,隨意翻炒後上桌,不意結果大受好評,由於是夫妻倆人一起取用人家以不要的牛雜製作,故名「夫妻廢片」,後來客人認為「廢」字不雅,就替他們改為「夫妻肺片」。「擔擔麵」在臺灣俗稱「擔仔麵」,顧名思義就是挑著擔子賣的麵。臺灣的「擔仔麵」已經與四川的擔擔麵有著很大的不同,臺灣的擔仔麵是以肉燥、雞湯為主味,味道以鹹甜取勝。四川的「擔擔麵」,則是五味雜陳,酸、甜、辣、鹹、香俱全。先在碗底放上四料:蔥、薑、胡椒、冬菜,再淋上七油:辣椒油、花椒油、芝麻油、芥子油、茴香油、大蒜油、雞油後,然後放入麵與佐料拌勻食用。麵的味道會依所加的香料油與料而改變,「七油」之間和「四料」的比例,可以條出各種不同的風味,這就成了各個家庭的不傳之方,僅由婆傳媳一脈相承。
點閱數37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7-12-04
大非川之役-資源代表圖
web 大非川之役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自棄宗弄瓚去世後,祿東贊掌權,但他也去世後,其諸子掌握大權,開始與大唐競爭西北地方,盡破諸羌羈縻十二州,唐安西四鎮失去。高宗咸亨元年(西元六七O年)詔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等領兵十餘萬征討吐蕃,至大非川(今青海省東部)為吐蕃軍大敗,唐軍死傷嚴重,史稱「大非川之役」。此後雙方和戰互有勝負。十年後文成公主在長居西藏高原四十年後去世,大體而言,文成公主在世時,吐蕃與唐朝雖有戰爭,但尚稱安寧,此後吐蕃國勢日強,雙方衝突日益嚴重。
點閱數21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7-12-04
規模最大的媽祖進香團-資源代表圖
web 規模最大的媽祖進香團
張昀浚/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遶境進香活動的序幕是從元宵節揭開,在農曆元月十五日元宵節晚上「擲筊」確定進香出發日期和時辰。大甲媽祖進香的過程中,以「起駕」、「坐殿」、「祝壽」、「割火」、「插香」、「回鑾遶境」、「添火」構成進香活動七部曲。花八天七夜以徒步方式行經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四個縣,十五個鄉鎮,六十多座廟宇,全程約二百七十九公里。 第八天媽祖回駕大甲鎮瀾宮,是遶境活動最後的高潮,進香團們進入了大甲市區,會在各街道遊行,當天大甲居民也會準宴請親朋好友,所以媽祖回駕是大甲鎮最熱鬧的一天。大甲媽祖的進香活動,除了徒步外,各種交通工具都派上用場,如自行車、三輪車、貨車、轎車、遊覽車等。尤其是自行車隊,要求謹嚴,隊員一律穿制服、手戴白手套,是「進香示範隊」。每天在媽祖神轎停留的廟宇前組成隔離牆,方便大轎班行禮入宮停駕,可說是媽祖的「鐵衛」。遶境進香隊伍有「天上聖母」神轎班、轎前吹、三十六執士、哨角隊、神童團、太子團、彌勒團、福德團、繡旗隊、頭燈、頭旗等陣頭,來自全國各地的信徒自行組成,隨同「天上聖母」遶境進香。隊伍中造型最特別的就是進香團的急先鋒—報馬仔,他頭戴斗笠,身穿羊毛襖,左腳穿草鞋,腿上還貼著臭皮膏藥,捲起褲管赤腳走路,左手拿著長長的涼傘、掛著豬腳和韭菜走在隊伍的最前面,沿途敲鑼通知居民準備香案迎接媽祖,負責察看前方路境是否安全,隨時回報路況。報馬仔的滑稽裝扮在熱鬧的遶境隊伍中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建省莆田縣湄洲林永興,自湄洲祖廟奉請天上聖母神像來台,在大甲定居,當時很多人們虔誠信奉湄洲媽祖,紛紛前來參拜,聖蹟靈驗。地方人士見香火鼎盛,徵得林氏同意,於雍正十年興建小祠奉祀。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建為「天后宮」。乾隆五十二年(1787),地方人士發起獻地重建,並且正式定名為「鎮瀾宮」。清朝時期鎮瀾宮有湄洲進香的活動,大約每二十年就會號召信徒一起到湄洲進香。當時是從大安港搭船直接駛往湄洲,這項活動一直延續到日治期間,大安港廢港,總督府嚴禁台海兩岸往來,湄洲進香的活動也就停頓了下來。後來,因北港朝天宮供奉聖父母(媽祖的父母) ,鎮瀾宮改往北港進香。民國七十七年,鎮瀾宮董監事會決定,改往嘉義新港奉天宮,取消了最具神秘的刈火香擔,純粹遶境與進香而已,活動名稱由「北港進香」改為「遶境進香」。
點閱數361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07-12-04
挑夫、苦力-資源代表圖
web 挑夫、苦力
李聰超/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帆船自大嵙崁河港出帆到台北艋舺、大稻埕,大約五小時就可以到達。自台北溯河上行大嵙崁,有風時十二小時可到,無風時則需要近一天。台北回航的船隻都滿載糧食、日用雜貨、百貨、磚瓦等回大嵙崁。黃昏之時,草店尾之崎子路,有挑夫數百人拿著擔棒等候歸船入港。看見帆船喊聲便集合於河岸碼頭,立即卸下透夜挑到街上各商行棧。因此大嵙崁街成為山城物資集散地,繁榮光景約有三、四十年之久。 大嵙崁溪沿岸碼頭來往大嵙崁及台北之間,起卸貨之紅頭船約有二百五十艘之多,每艘船夫二人,搬貨苦力二人,故約有一千多人從事水運。春夏茶葉盛產時,載運最忙,河邊盛況更是空前。在大嵙崁街對岸之粟子園河邊搭建之臨時倉庫,堆滿了裝袋的茶葉,每日出貨載運五萬到十萬斤。苦力遠自龍潭、關西、竹東、南莊各地,一批又一批挑茶葉到大嵙崁河邊倉庫集散。下溪洲河港在大嵙崁溪的中游,聚落由頂、下溪洲、沙崙三個村莊構成,介於樹林與土城(擺接)之間,行政區域屬板橋管轄。住民大多是安溪籍移民,多為河船船戶、船夫、挑夫或工人等,還有一處「箱子館」,專門製作裝茶葉用木箱。 富永豐,《大溪誌》,p134-136﹔桃園廳,《桃園廳志》,p49。
點閱數26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7-12-04
現代化的生活-資源代表圖
web 現代化的生活
鄒玫/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高雄港歷史悠久,所以有不少古蹟可供遊客參觀,例如旗後砲臺、燈塔、以及家喻戶曉的天后宮。近年來,在前高雄市長謝長廷的努力下,高雄市逐漸擺脫「灰色」的工業城市外觀,城市生活充滿豐富的色彩。人們生活其中,更加悠閒愜意。白天時,愛河上有各式觀光船航行其中,岸邊人們可以喝咖啡,使用各種親水設施,充分享受玩水的樂趣。到了夜晚,高雄市的景色更加美麗動人。人們可以漫步於「城市光廊」、「光雕橋」、「光之塔」之中,五顏六色的燈光,將高雄市的夜晚點綴的更加華麗。2004年開始,高雄市將開啟「公共藝術元年」,在高雄市各處將可以看到充滿人文藝術的事物。謝長廷市長更是指出「2004年,我們將全力打造高雄成為一個『友善城市』,讓每一位身處這個城市的人都感到舒適、愉快。」空間的改造,讓高雄產生轉變,人們也更願意走出戶外,相信不久的將來,高雄市的確會成為人見人愛的「友善城市」。
點閱數694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7-12-04
神道教的傳入-資源代表圖
web 神道教的傳入
林佩欣/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實施神道國教化政策,由國家支配神社的祭神,宗教政策轉換為天皇制的國民教化。在神道國家主義下,投下巨額公帑、國費創建神社,於日本本土為彰顯楠木正成忠節而建立的湊川神社,於新領土北海道建以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及少彥名命為祭神的札幌神社,於殖民地臺灣則是建以能久親王為祭神的臺灣神社。日本領臺之初,能久親王以近衛師團長之職,已未戰役中病死,當時日人認為能久親王雖為瘴癘之毒所苦,但仍勇往直前,雖不幸病逝,實為皇族的光榮。以能久為祭神,一方面可壓抑臺灣的反日情緒,藉神的權威以遏阻反日分子的行動,一方面對統治階層也有安定作用。1895年,將能久親王奉祀於臺灣神社,並尊其為新領土「總鎮守」之神。為建立臺灣神社「臺灣總鎮守」的地位,每年自國庫提供巨額的經費維持運作,每年10月28日臺灣神社例祭日時,定為國祭日全臺放假,臺灣總督並自任「奉幣使」,民政長官以下文武官、地方廳參事、街庄社長及人民總代表等,均得參加例行祭典,總督府於施政上若有任何重大決議,必須至臺灣神社參拜,並親自奉告,文武官員或民間有力人士出國歸台或有日本國內重要官紳抵台時,大多亦會至臺灣神社參拜。隨著臺灣神社的建立,日人更將神社體系擴展當臺灣各地,北部有官幣大社臺灣神社,中部有國幣小社臺中神社,南部有官幣中社臺南神社,東部有縣社臺東神社,宜蘭神社等,都是具有國家祭祀代表性的神社。另一典型的神社則是開山神社。開山神社祭祀的是鄭成功,位於臺南。清乾隆年間,臺灣民眾因景仰鄭成功之忠節,建立開山王廟奉祀,後改名為延平郡王祠。日治之初,臺南縣知事奏請,將鄭成功廟改社號為開台神社,並將其母田川氏配祀其中,此舉不但可以安慰鄭成功之忠魂,更可以掌握民意之依歸,有助於日人治理臺灣。日人為充分掌握臺灣民心,以具有日本血統的鄭成功,以作為統治臺灣的正當性之理由。在日本國家神道尚未根植新領土臺灣的階段,日人將神社與臺灣本土信仰的祠廟並存,是對臺灣宗教逐漸滲透的手段之一。
點閱數678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7-12-04
間接承認琉球為日本國土-資源代表圖
web 間接承認琉球為日本國土
高佩英/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琉球原為清國的藩屬國,也是日本一直所覬覦的目標,在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對於搶奪清國藩屬國的行動一直沒有停息過,藉由牡丹社事件的發生,再加上清政府忙於平內亂以及應付西方列強的進逼,沒有能力再與日本周旋,所以在北京專約中承認日本「保民義舉」的行為,成為日後日本併吞琉球的藉口。 這種條約的簽訂,除了金錢上的損失外,更重要的是喪失了國家的尊嚴與地位,也越發的讓日本看穿中國只是一隻紙老虎。而清政府既然承認日本出兵為「保民義舉」,日本乃於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日本明治8年),公然的阻止琉球向清國朝貢,並命其改用明治年號,繼而命琉球國王尚泰上京(東京),向日本天皇表示感謝日本「保護」琉球民的「恩德」。1879年,更乘「廢藩置縣」政策的進行,正式改琉球為「沖繩縣」。
點閱數233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7-12-04
臺灣茶的分布-資源代表圖
web 臺灣茶的分布
李聰超/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台灣茶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區,大致可以分為三大茶區:北部茶區:包括臺北市文山區、南港區,台北縣新店市、坪林鄉、石碇鄉、深坑鄉、三峽鎮,宜蘭縣大同鄉、三星鄉、冬山鄉、礁溪鄉,以及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等。中南部茶區:包括台中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高雄縣、屏東縣等地,並包括了阿里山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中央山脈、海岸山脈,海拔高度在一千公尺以上的產茶區。東部茶區:包括花蓮縣、台東縣。
點閱數467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0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