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局勢的變動、自然災害頻仍與資訊爆炸的年代,學生在面對「國家認同」、「防災知能」、「國防意識」以及「國際關懷」等議題時,常因資訊片段或缺乏系統化的引導,而無法建立正確理解與價值判斷。本課程旨在透過連貫、有層次的教學活動,帶領學生從認識自己出發,了解國家與社會的角色,進而關心災害應變、國防安全與國際情勢,培養他們具備初步的公民素養與危機意識。
透過五節教學內容,學生將逐步建立「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如何與國家同行、我如何面對災害與衝突」的整體概念,進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同理心、責任感與行動力。
1.從認識自我出發,建立國家認同
透過探討中華民國的國名、國旗、護照與國家四要素等主題,引導學生理解國家的構成,並透過自身經驗連結,強化對國家的歸屬感與尊重。
2.結合理論與生活,強化防災意識
採用學生熟悉的真實案例(如凱米颱風等新聞),讓學生理解天災與環境風險的存在,並認識國軍、民眾、政府等在災害應變中的角色與責任。
3.結合國防教育,落實全民參與精神
介紹空軍、海軍、陸軍與實地觀察軍事活動,讓學生理解國軍的任務與訓練,並思考如何以平民角色支持與參與國防,培養公民參與意識。
4.拓展國際視野,關懷世界和平
透過烏俄戰爭、以巴衝突等實際案例,結合地理與時事,引導學生討論衝突的成因與影響,從中認識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珍貴。
5.強調學習有感,培養行動力與表達力
設計豐富的討論、發表、畫圖、便利貼牆等互動式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表達感受,將知識內化為態度,態度轉化為具體行動。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國際
引用請標示資料來源:水上國小/吳佳宜、張文霞
領域:綜合活動領域-綜合活動
學習階段:國小3-4年級(二)
學習內容:Aa-Ⅱ-2 自己感興趣的人、事、物。
學習表現:1c-Ⅱ-1 覺察工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